由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巴马论坛—2015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12月18~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介绍,2015年底,中国-东盟双向旅游将再创新高,有望突破2000万人次,推动传统医药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有利于带动双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出席并讲话。
于文明说,传统医药健康旅游作为新型发展业态,将发挥传统医药在医疗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表示,中国愿与各国一道,积极发挥传统医药优势,利用各自的旅游特色资源,探索传统医药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健康旅游精品;探讨和制订健康旅游相关管理监督政策、法规标准,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健康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巴马论坛”是中国与东盟各国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东盟各国是“一带一路”上最重要的国家,传统医药是双方共同拥有的资源,希望双方能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发展,定期围绕传统医药健康旅游政策法规标准、人员培训、国际合作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过去5年,全球健康旅游年均增速9.9%,远超全球经济和旅游业增速。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等八项重点任务。健康旅游被视为旅游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何佩德在论坛上说。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此次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吹响了中国推动医药健康旅游的冲锋号,将开启旅游与传统医药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和东盟地区是健康旅游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希望双方能共同促进传统医药旅游在本地区的有效应用,推动本地区传统医药旅游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论坛共吸引300余名传统医疗保健和旅游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包括来自中国-东盟中心、联合国相关机构、东盟主要国家驻华使领馆的代表共同探讨了中国和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路径、推进模式与合作机制,共商开发传统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拓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和完善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等事项,希望发展传统医药健康旅游,携手建设“一带一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日波,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等出席论坛并发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决定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申报工作,利用3年时间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业内专家广泛共识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的长效机制和模式。
试点工作由中医医院重点专科联合综合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共同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主要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肿瘤、血液病、传染病等重大疑难疾病、危急重症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
协作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建设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平台,从临床入手,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二是创新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创建中医临床诊疗团队和西医临床诊疗团队的协作诊疗互动机制;三是建立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疗效评价体系,探索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四是研究制定西学中、中学西的中西医交叉培养制度,开展中西医领军人才的临床实践对话,明确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人员协作职责和任务;五是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诊疗体系。
符合相关要求的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或三级综合(专科)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可参加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