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医院,位于南国之滨,是一家传统与现代兼备的中医医院。该院始建于1975年,经40载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被誉为“特区国医之窗”。
“名医带动名科,名科成就名院”,专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作为深圳市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单位,深圳市中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采取“见苗浇水,逐级培育,重点突破,树立典型”的办法,对患者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较好、中医特色突出的科室作为优先培养对象,力求取得重点突破,树立典型和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专科全面发展。
目前,深圳市中医院已形成了一批临床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学科和专科。有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个;广东省中医名科4个、省中医重点专科9个、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1个、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市领先学科1个、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17个。这些专科在推行特色治疗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理念的践行,树立的“心中有爱,服务有情”的服务理念和“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医德观,在医院专科建设中发挥着引导作用。
肝病科
临床科研齐头并进 成绩斐然
在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病区入口处,挂有多块牌子。每一块牌子都是一份荣誉、一份付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名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
创立于1990年的肝病科,如何在25年内取得如此多的荣誉?学科带头人周大桥教授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重视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诊疗技术的提升,临床、科研工作齐头并进。”
肝病专科人才济济,梯队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主任医师9名,医学博士9名。经过25年的发展,如今的肝病科拥有三个专科门诊,开放病床120张。并设有肝病研究室、人工肝室、肝穿室、肝纤维化诊断室、肝病介入室以及肝病实验室(国家三级实验室),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并在国内及港澳地区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众所周知,肝病易防难治。医院肝病科作为课题责任单位联合全国近20家三甲医院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研究”课题,还主要参与了慢性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课题;曾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市级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及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近年来专科先后主编出版专著近10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在国际及国内各类肝病年会上进行交流。
同时,肝病科重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疗,以中医药为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胆囊炎等疾病,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及满意的疗效,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肾病科
善于传承 勇于创新
成立于1995年的肾病科从最初的2台血液透析机“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73台血液透析机、70张病床的大型科室。近年来,肾病科发展势头强劲,经过不断努力,拥有了不少荣誉: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名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
在继承传统中医肾病理论的同时,肾病科将现代肾脏病学理论、中医临床实际充分结合,形成现代的中医肾病学科。目前肾病科不仅仅局限于对“肾”本身的研究,还涵盖了泌尿、生殖、内分泌、代谢等多个范畴。
慢性肾功能衰竭、IgA肾病、泌尿系结石是科室的重点病种,此外,专科还将治疗重点逐步拓展至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中医小儿肾病等领域。在临床实践中,围绕重点病种有针对性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及科研探索,总结了保肾汤、肾衰汤、三金排石汤、柏凤汤、健脾益肾方等系列效方,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研制了肾衰复颗粒、尿石清颗粒、肾炎灵颗粒。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市中医院肾病科突破性提出“益气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延缓了患者向尿毒症发展的进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一中年男性,糖尿病病史多年,查肾功能示肌酐升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示大量蛋白尿,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至肾病科住院治疗,中药辨证予健脾益肾方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等治疗。现随访5年,肾功能稳定,蛋白尿也明显减少。
如今,肾病科拥有独立的肾病实验室,配置有电子显微镜等高尖仪器设备,能满足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检测,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合作,建立肾病病理系统。去年,肾病科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逾2200人次。
一直以来,肾病科强调教学相辅,注重人才培养。科室已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近5年累计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8名,硕士17名。近5年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00余篇,含SCI论文8篇,编纂书籍3部,副主编教材1部。
针灸科
传统疗法焕发蓬勃生命力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创立于1988年,跟随深圳这片热土成长的步伐,现已发展成为年门诊量20多万人次,开放床位90张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重点学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
科室现有博士、博士后9名,硕士13名,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并设有康复中心、针灸现代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针灸科以中风、失眠、小儿脑瘫、面瘫为重点病种。以“调任通督针法”“子午流注穴位超声治疗”治疗中风病,诊疗水平全国领先。在脑瘫病的诊疗上,创新开展“三针组穴法”、五行音乐疗法,取得满意疗效。此外,针灸科还是治疗面瘫的特色专科,许多面瘫患者专程赶来,接受针灸治疗。科室还综合运用推拿、点穴、放血疗法、拔罐、天灸、小针刀、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科在注重临床的同时,还注重科研力度,申报了深圳市民生重点实验室,获得500万资助。目前开展中风二级预防的数据挖掘研究,还对中风、失眠、脑瘫等进行诊断评估、综合治疗研究,目标是打造一流的研究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市各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成果奖励10余项。编写专著10余部。
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很广,专科病区主要收治诸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门诊有珠三角地区、港澳台地区众多疑难杂症患者就诊。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充分发挥针灸特色,取得显著的疗效。
针灸科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水平,充分发挥针灸学科的优势及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发挥针灸优势,建立集医疗、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学科体系。专科建设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使专科的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同类水平的领先地位。目前,正在建设针灸推拿分院,将为专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内分泌病科
中西医“两条腿”走路走得更稳更远
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也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之一。专科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主任医师6名。目前开放床位46张。
科室贯彻“中西并重”的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垂体、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专科疾病进行诊疗。学科优势病种为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同时,创制有滋肾降糖丸、活血降糖饮、通络糖泰、坤安丸、温经通络熏洗方、降糖方、荷芪散等多种中药制剂和验方;配置了微量血糖仪、动态血糖监测仪、胰岛素泵、糖尿病足筛查诊断箱等精良设备。
中医认为,治疗不能见病不见人,不能注重理化指标而忽略主观感受,医生不仅关注病人的血糖、甲状腺激素等理化指标,还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比如身体是否舒适等等。内分泌科在应用现代医学手段控制病情的同时,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穴位敷贴、足浴熏洗等中医疗法调动病人自身的“正气”,使患者体内“阴阳调和”“气血畅顺”。
除了糖尿病外,专科甲状腺疾病的就诊人数在科室排名第二,其中又以甲亢、甲减患者居多。医生发现,甲状腺疾病患者多数存在“阴阳失调”,比如肾阴或肾阳不足,此时医生会在使用现代诊疗手段的同时,用中药、针刺、局部外敷等疗法调理阴阳,缓解症状。2014年,内分泌病科门诊量6万余人次,出院人数1000余人。
在科研方面,内分泌病科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并与香港中文大学有合作课题,还是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在教学方面,广东省名中医、国家名中医药专家王孟庸是首批进入深圳市名中医工作室的专家,先后带徒4人。科室有近200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出版学术专著5部。
脾胃病科
取石技术更添中医防石优势
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名科、广东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脾胃病专科有教授4名、正副主任医师12名、研究生导师4名、博士3名、硕士12名。科室现有病床53张。
专科坚持内镜技术和传统中医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配备奥林巴斯290系列、富士能4450系列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超细胆道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等设备,强化了胃肠疾病诊疗水平。同时,设立专门中医药治疗室,针对胃肠疾病、胆病开展推按运经仪、耳穴贴压、针灸、穴位埋线、拔罐治疗、艾灸治疗、推拿、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艾盐包(热奄包)、中药外敷及穴位敷贴、中药灌肠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
专科在胆结石、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种的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其中已开展的“经口直接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PTCD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保胆内镜胆囊取石术及胆囊息肉摘除术”“经皮超细胆道镜及经口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管难取性结石、巨大结石”等完整全系列微创内镜技术,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科一直积极探索消化内镜微创介入技术与中医药结合治疗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近年来发展了经口胆道镜进镜技术获得可喜成果,“经口胆道镜进镜方法的研究及在肝胆管结石方面的应用”相关课题获2014广东省科技厅立项、深圳市科创委立项,获得经口胆道镜引导装置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还多次主办了经口胆道镜等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胆结石学术研讨会、学习班,获得普遍好评。专科团队敢于创新、发展前沿技术领域,近年来进一步探索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胆管穿刺、小肠镜联合ERCP治疗胃肠术后胆管结石等高难度技术、腹腔内镜NOTES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等新技术领域。此外,专科还开展针对围手术期的中医药系统治疗,并不断总结胆病的中医证候规律及围手术期的演变规律、辨证用药,提出了胆结石(胆石症)四期分阶段防治理论体系,并创制专科制剂防石胶囊、胆胃舒颗粒、取石术后方、结合外治疗法—推按运经仪、耳穴贴压等方法改善了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症状,加快病人恢复,缩短病程,在中医中药预防术后结石复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脑病心理病科
不仅医病 同时医“心”
失眠、心慌、哮喘、慢性胃炎、神经性皮炎……哪个科室能同时治疗这么多疾病?答案是脑病心理病科。不仅如此,甚至有很多连患者也“说不清、道不明”,多年来求医还“治不好”的疑难杂症也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病科成立于1992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科室的特色在于将“神经内科+心理科”整合,并将中医的优势融于其中,把心理治疗引入到躯体疾病的治疗中来,心身一体,医病医心。该科采用中医的中药针灸、药物和心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脑病心理病科有床位41张,教授、博导、广东省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专科擅长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疾病、心理疾病。主要诊治: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癫痫、偏头痛、眩晕、帕金森病、急性脑膜脑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同时诊治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心理疾病。同时,积极开展多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如运用补肝肾益脑髓法治疗中医脑病,采用中医序贯治疗预防抑郁症复发,制定了三期五脏十侯辨证论治抑郁症技术方案等。
专科开发并研制了多种专病专方,如脑髓康胶囊、通脉消斑膏、通络糖泰、解郁安神汤、清热散偏汤、郁乐冲剂等,运用脑髓康胶囊治疗中风、痴呆、眩晕。目前主要的院内制剂有脑髓康胶囊、通脉消斑膏、通络糖泰和郁乐冲剂。
此外,脑病心理病科在深圳最早开展“心理康复之家”,每月一次,进行心理知识公益讲座,并成立了中风俱乐部,发放科普资料,向社会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由专家为心理疾病患者和中风患者提供各种心理疾病及康复防治指导,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鼓励、援助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展望未来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到市,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中医药事业也迎来了跨越式大发展的大好机遇。2014年,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正式获批立项,床位规模3000张,深圳市中医院将结合国家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以“三名工程”建设为起点,将医院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和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