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在广东广州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担任名誉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当选为主任委员。
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洪净指出,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蕴含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与作用多靶点的优势结合,对免疫性疾病治疗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在很多疾病治疗中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免疫学分会要构建国家级中医药免疫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中医药免疫学术水平和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践能力,要要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国际前沿免疫研究先进技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把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医免疫学。
国医大师禤国维、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陈达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等出席会议。
本报讯 日前,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医哲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与会专家就中医哲学的基本概念、内容范畴、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潘桂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等做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基本理论,体现人文思维特色。人文思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必将在今后的中医理论与实践传承过程中显示出更大的学术价值。
成立于2007年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由来自中医、中国哲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为全国性学术团体。(陈曦)
本报讯 (记者董存良 通讯员李延萍)近日,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将对推动重庆市中医脾胃病学术研究和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专委会成立后,将举办消化系疾病研究进展、脾胃病名老中医经验交流、青年脾胃病研究论坛等专题,提升重庆市中医脾胃病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
日前,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静安区卫生计生委、上海报业集团昕健康传媒联合举办的“名医进社区,健康伴你行”上海市中医医院第四届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季暨2015年膏方节静安专场义诊活动举行。
上海市中医医院组织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等多个科室的20位医疗专家,为广大市民和患者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和冬令进补膏方养生知识,并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传播中医药保健文化。静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也提供测量血压、血糖检测等医疗服务。此次义诊共接待市民和患者500多人次,免费赠送健康宣教手册近千余份。
11月27~28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上,中医整脊科医师匮乏与社会需求不断增大的矛盾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代表们呼吁要加快中医整脊科医师的培养步伐。
作为本世纪初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中医整脊学科既不同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和脊柱推拿,也不同于美国的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它是以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脊柱运动力学作为理论基础,并在其指导下用理筋、调曲、练功的手段,对脊柱关节、椎间盘伤病并发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因无痛无创,疗效稳定,花费相对较少,深受患者欢迎。今年7月底,新颁布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增“中医整脊科医师”等职业,让中医整脊科医师与中医内、外、妇、儿科医师,中医骨伤科医师等成为并列的行业,但同时中医整脊科医师匮乏的现状也凸显出来。
据介绍,当前社会脊柱劳损病不仅有高发病率,还有高复发率。我国人群腰背痛在一生流行率是70%,其年发生率是7.4%。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患者日益增多,约有5000万,且有年轻化趋势。提高脊柱劳损病的防治效果,需要专科诊疗医师。虽然自学科创立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至今已举办了60余期“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两期“中国整脊学师资培训班”,共培训5100多名整脊医师、125名整脊学教师,长春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也先后开设了整脊学高等教育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但仍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临床诊疗的需要。
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组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组委会由北京光明骨伤医院整脊科主任高腾任主任委员,副院长王秀光任秘书长,院长韦以宗任名誉主任委员。高腾表示,中医整脊科医师的培养将作为分会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要将其列入中医药高等教育。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医整脊学教材正在编写中。
此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和马来西亚的两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1月27日,宁夏自治区中医医院副院长童安荣带领科技惠民团队远赴平罗县中医医院举办“科技惠民系列讲座--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童安荣分别从中医药养生、中医养生与保健等方面进行讲解,并为大家进行义诊咨询,发放健康素养宣传资料200余份。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基层技术与示范应用”科技惠民项目由童安荣牵头,为期3年,该项目还将为自治区探索建立三级甲等医院知名专家定点帮扶县级医疗机构的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
11月27日,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合作签约仪式,合作双方强调以建设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为契机,进行“双向转诊”等一系列惠民合作。
“为了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今年,在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伯明翰大学和北京大学整体合作框架下,广州建立了首批6个‘中英全科医生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其中一个。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联体合作,是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合作双方通过选送骨干学员到英国伯明翰大学以及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在3年内全面提高光塔社卫中心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并将全科医生培训的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越秀区。
双方“医联体”的合作内容还包括: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甲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的标准,建立转诊通道,实现三甲医院专家门诊与社区全科门诊,以及三甲医院专科病房与社区康复病区、家庭病床的直接对接,从而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慢病管理在社区,疑难病在三甲医院专科,康复、护理在社区,危重、术后在三甲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