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告一段落,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阶段性成果评选中获得创新成果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对吉林省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督导时,对吉林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吉林省的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潜力巨大的民族健康产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调相关部委,适时启动了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这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充分展现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医药行业发展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大局,把握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全力提升中医药行业自我发展内在动力的坚强决心和有力实践。
自2012年到2013年两年间,吉林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现了40个县域和长白山区域全覆盖;普查组织、督导、管理、协作、建站等,形成独特的“吉林模式”。普查中初步掌握了111种国家重点药用植物品种、1583种普遍调查药用植物品种资源的相关数据,以及部分民族特色传统用药知识;发明创造了多项普查实用技术。此次普查基本摸清了吉林省中药资源家底,为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全面普查积累了经验、培养了500余名资源专业人才。
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说,在吉林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有利于发挥吉林省中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还有利于发挥长白山中药材资源的比较优势,更有利于检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能力和服务体系是否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吉林省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全面考验了吉林省中医药管理系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谋划能力和应变能力。
资源普查检验组织能力
将“搞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列为全省重点工作,纳入了省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成立12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
政策和决议能否贯彻到底,是检验一个组织执行力的试金石。吉林省早已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目前全省9个市州全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60个县市区中有54个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还具有完备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体系,目前有省中医院等70所公立中医医院,有居于全国前列的长春中医药大学,有科研力量雄厚的省中医药科学院,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因此,做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就有了组织保障。形成上行下效,上下贯通的良好氛围。
10年前,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和“开发领导层、引起大重视,协调各部门、争取大支持,融入大卫生、发挥大作用,动员全行业、推动大发展”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坚持弘扬“忠诚、自强、积极、有为”的行业精神,坚持遵循“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卫生计生工作全局,在大局和全局中发挥作用和实现进步”的发展路径。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工作逐渐得到加强。在本次中医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经过积极与省政府领导沟通,将“搞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列为全省重点工作,纳入省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成立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财政厅、农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同时,成立普查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确定长春中医药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等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了41支外业普查队、3支内业整理队和“人参”“鹿茸”“蛤蟆油”3支专项普查队,重点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传统知识调查、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等四项工作。
技术依托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吉林农业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吉林紫鑫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康美新开河药业有限公司、吉林敖东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北佳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白山市老关东特产品有限公司、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承担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任务。
资源普查检验协调能力
成立中医药管理厅际协调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全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试点工作
长白山区作为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药用资源种类居全国前列。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219科。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药材品种中,吉林省就有137种,占总数的37.7%;其中蕴藏量占全国50%以上的药材品种多达40余种。人参、鹿茸、刺五加、关龙胆、北细辛、林蛙油等药材道地性强,质量优良,有8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人参、鹿茸、林蛙油等产量居全国之冠,并远销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做好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是在推进吉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巩固“北药”基地和长白山中药品牌的重要举措。
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建后,为协调各部门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吉林省成立了中医药管理的厅际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层得以“开发”。为确保此次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多方沟通协调,与当时的省卫生厅、省工信厅、省农村工作委员会、省畜牧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林业厅联合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全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允许普查队进入保护区,并提供便利条件、保障普查人员安全等。普查工作启动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赴普查试点县逐一进行对接,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联络,召开座谈会,争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确保普查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资源普查检验谋划能力
依据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省级、县级普查方案,早春工作方案,重点品种调查目录及普查技术方案
普查工作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制定详细完善的方案非常必要。为此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组织长春中医药大学等有关部门,依据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了省级、县级普查方案。同时,根据吉林省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并结合气候特点,制定了吉林省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早春工作方案。开展了吉林省重点品种的蕴藏量调查工作,并制定了吉林省重点品种调查目录及普查技术方案。为更好地完成吉林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充分发挥各普查队的潜能,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开征集有关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创新项目建议,并围绕影响本省中药产业升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瓶颈问题、制约本省优势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资源普查专题项目研究。
资源普查检验应变能力
通过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常态化,很好地解决了利用普查的结果实现对有限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
资源普查除了要摸清家底外,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普查的结果实现对有限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这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出现管理断层。这正是过去的3次资源普查未能实现的成果。第四次资源普查则通过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常态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实现了国家对中药资源管理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所以第四次中医药资源普查意味着我国中药资源普查将不再是一过性、临时性的工作,而是以公益和可持续为前提,真正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服务。如果不是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变化的格局,工作势必还将继续因循守旧的老路。
吉林省集约了全省的中药学、植物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与学者,采取“顾问+专家+官员+队员+农民”的模式,组建了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普查队,每个普查队至少有植物学或生药学方面的专家,以保障野外普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求各普查队成员间做好明确分工,做样方、植物摄影、信息记录、数据填报、标本压制、信息联络等均有专门人员负责,此举可以使普查工作有序进行,节省普查时间,充分发挥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力地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普查的内业整理工作是普查成果产出阶段,为了保障普查成果的统一性、准确性、高质性,吉林省采取了外业普查和内业整理独立开展模式,由技术依托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组织省内植物学和生药学专家,组建了植物标本、药材标本和种子标本3个内业整理队,对各普查队上交的标本实物进行集中审核、整理、制作与鉴定等工作。
资源普查工作的野外调查部分从2012年4月开始至2013年11月结束,历时16个月,覆盖全省41个县市、425个乡镇(保护站);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基地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在对中药材市场调查过程中基本掌握了全省主要药材种类的分布、栽培种植、中药市场的销售以及中药加工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中药在民间的运用方法。
根据吉林省中药资源优势与分布特点,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在长春市、通化市、集安市等地,建设国家所需基本药物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加强对吉林省珍贵、大宗常用、道地药材的繁育和中药种质资源的保护。
目前,吉林基地已经注册成了吉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下设种子种苗繁育研究与技术服务中心和5家生产基地。公司与生产基地签订了框架式合作协议,并多次召开了技术专家工作会,选定了基地重点研究繁育的品种,各生产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了人参、五味子、玉竹、刺五加等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生产。
在普查期间,吉林省努力建设好通化县中医院、抚松县中医院承担的2个吉林省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目前,两家动态监测站选址、租房、装修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截至目前,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安排专项经费317万元,其中资源普查补助经费287万元,动态监测站建设运行补助经费30万元。
为充分展示和珍藏吉林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对普查工作与成果进行了固化。
最为重要的是,本次资源普查在吉林省实现公益性的最大化。不是把普查用来立项目发文章装饰门面,更不是出几本书就了事,而是实现了对资源保护利用、成药开发甚至对本省中医药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实现其社会价值。资源普查一定要建立成果转化平台。第四次资源普查除了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平台外,吉林省还建设了种质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和文化宣传几大平台,将分散的资源充分整合,通过信息平台的传播与服务,让资源保护利用深入人心,实现普查公益性的最大化。
吉林省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实现的公益性、常态化和有效的成果转化等,必将为今后普查工作积累经验以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