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城晚报《健康周刊》推出的“聚焦医患关系系列报道”调查表中,对于“在就医过程中,你是否信任医生?”这一问题,100份调查表的回答显示:有45.56%的人表示信任,50%人表示半信半疑,还有4.44%的人明确表示不信任。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医生的意见集中在“尽了全力还治不好病,担心出现医闹”,而患者的意见集中在“看病不容易,花了很多钱,医生会尽力把病治好吗?”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9月15日《春城晚报》)
看到这样的报道,笔者感觉有些疑惑,不足50%的病人信任医生,这样的样本或许本身比较局限,不能囊括大多数医患双方的本质意图。在医患关系“持续紧张”的当下,用这样的小样本来反应医患关系有些欠妥,容易给本已“伤痕累累”的医患关系“伤口抹盐”。 如《春城晚报》报道所说,“从医生的职业特点来说,医生和患者应该是相互信任的朋友,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疾病才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如果医生和患者彼此间缺乏信任,时时想着互相提防,又怎么能齐心协力地同疾病作斗争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医患之间形成的‘信任危机’是不正常的”。医患双方一旦进入一种“猜疑状态”,其共同的敌人(病魔)就会乘虚而入。 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一些不健全制度导致医患双方不是你情我愿。比如,医保制度不健全导致患者“为了报销”不得不到“定点医院”,一旦“定点”没有为病人提供较好的服务,病人就会认为“医院套取我的医保金”。另一方面,一些民众错误地认为“患病得看医生,医生理所当然就得治好病”。殊不知,大多数疾病是不能彻底治愈的,任何药品也不能保证任何病人使用都有效,这些医学的局限性、未知性导致病人好了,医院则万事大吉;反之,病人则要向医院“讨个说法”。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性看待医患关系,别轻易给医患关系扣上“不和谐”“恶化”等词汇。媒体在做医患关系调查类报告或节目时,一定要让样本更全面、数据更大,正确理性反映医患关系的本质内容,从而共同走向“我们共同抵制病魔”的正常医患关系轨道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