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医药资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建设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4-09-01

2011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甘肃省政府签署联合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3年来,我们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建设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完善示范省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是省政府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西医学中医活动、建设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等中医药工作,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将公立医院中医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西医床位的1.5倍。

二是联合发改、财政、人社、食药监管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中医药在医保和新农合报销中的优惠措施,即城镇医保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

三是联合人社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运用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的通知》,对群众使用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以及以治疗为目的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新农合全额报销,医保推行甲级目录管理。

四是联合食药监部门,调剂了253种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使用,并增补到全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当中。在补充甘肃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时,新增了115个中成药品目。

五是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通知》,把中医药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居民提供。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托幼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导方案》,拟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实现2015年年底前甘肃省所有托幼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

六是联合林业、农牧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药材种植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养殖业中充分发挥中草药防病治病作用的通知》等文件,合力推进中药种植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中药产业附加值。

七是联合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医疗优化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降低了部分西医治疗和检查费,上调了甘肃省名中医挂号费,骨伤、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的技术劳务价值。在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时,对中药饮片区别对待,规定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中药饮片不实行零差率销售。

八是联合旅游局、农牧、林业、商务、文化等部门,制定下发了《甘肃省中医药养生旅游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健康甘肃、养生甘肃、绿色甘肃。联合省发改委、省旅游局下发了《甘肃省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努力将甘肃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目的地”。联合商务、旅游、食药监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药膳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征集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的通知》,进一步弘扬中医食疗和养生保健文化。

九是联合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出台了《甘肃省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我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点任务。

十是联合省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推动知识产权、品牌、高附加值产业贸易,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甘肃特色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争取中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成为省支柱产业之一。

突出重点,深化内涵,整体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011年5月,省政府下发《全省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方案》,省卫生厅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以建设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为载体,推动了全省中医药事业快速稳步发展。纵向方面,我们整体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横向层面,全面加强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省级成立省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中医处(科),县级设置中医股,配备专人管理中医药工作。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在卫生监督所成立中医监督科。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定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推动中医药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省级层面,成立了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县级层面,设置了13家县(市、区)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8亿多元对23家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了新(改、扩)建。乡村级层面,省政府将建设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纳入政府为民办实施工程,2013~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4038万,省级配套2000万对219所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省级财政先后支持一定经费,为3770所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方面,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抓手,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编写培训教材,为每县(市、区)培养至少5名县级师资。各县建成县级推广培训基地,对县、乡、村和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截至目前,省、市、县、乡、村和社区每名医护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另一方面,以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为重点,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省卫生计生委确定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为全省骨伤临床中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为全省针灸临床中心,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给每个临床中心2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两个中心也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同时,省财政先后投入1200多万,加强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市、县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也深入推进。截至目前,甘肃省建成(或列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药专科29个、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6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26个。

强化中医药人才建设。连续5年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省级层面,财政投入专项经费,委托甘肃中医学院,每年各举办一期为期3个月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班,共举办10期,培养中医药人才610人。共举办6期3年制“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283人。市级层面,省市级财政联合投入培训经费,每个市州每年举办一期“西学中培训班”。县级及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每名医护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医务人员层面,将西医学中医纳入高级职称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之中,占有量20%的分值。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师、护士、药师、技师人员每年必须获得5分“西医学中医”或“中医学经典”学分。将“中医学经典”纳入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试点工作必学、必考内容,纳入省级名中医评选、基层名中医评选必备条件之一。

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2011年,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省委组织部启动了第一批省、市、县、乡、村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共培养继承人3258名。今年,又启动了第二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在全省遴选959名指导老师和2822名学术继承人,进行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三是连续2年组织民间中医一技之长人员统一考试,将1796名具有一技之长的考试合格中医人员纳入乡医管理,充实了基层中医药队伍。四是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政策,开展省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及中医世家活动,先后评选了甘肃省名中医三批119名,甘肃省乡村名中医两批207名,“中医世家”38家。

全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硬件建设方面,要求各级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管理科,在门诊设立中医科、针灸科、中药房,在住院部设立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5%的中医床位,各西医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建立中医师会诊制度、查房制度,规定中医师每周到西医科室查房2次以上,协助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要求综合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要对每位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抢救,中医药参与抢救率达到100%。要求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学习推广使用15项中医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使用全省统一调配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考核评价方面,一是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基本指标;二是制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委托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各级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每半年一次的监督检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全省排名、通报;三是联合省财政厅,对省级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每年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实行以奖代补政策。2012年,2家省级综合医院因中医药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分别被扣罚发了130多万,1家综合医院因中医药工作突出被奖励了140多万。

整体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一是推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全面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二是全面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截至目前,共建成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46个。三是深入开展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活动。省财政每年支持500万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经费,支持10个县(市、区)创建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县。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6个县(市、区)政府向省卫生计生委提交了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申请,申请比例达到88%;省级财政共投入1500万,对30个县(市、区)的创建工作给与资助;16个县(市、区)已经成功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市、区)。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中的特色优势。这几年,甘肃的中医药应急在全国反响比较大。通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正宁校车事件、岷县地震的中医药救治,证明了三点:一是中医药有能力参与应急;二是中医药应急效优价廉;三是中医药应急深受老百姓欢迎。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一是强化中医药健康教育。在省、市、县有关媒体开辟“卫生与健康”科普宣传专栏;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写中医药家庭健康教育手册;与省委宣传部合作,排演《皇甫谧》、《医祖岐伯》等大型戏曲节目,在全省巡回演出;为每村(社区)培养一名健康教育骨干;刷写中医药健康知识文化墙3.2万面(块);为480万户城乡居民每户发放一个健康工具包,并通过层层培训,每年教会村民5~6项养身保健技术等。二是推进“村级三件事”。结合双联行动,在双联村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急救知识、中医适宜技术进家庭工作,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应用健康工具包进行防病治病。三是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推进中医药健康教育。

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不断发展。一是稳步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旅游。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甘肃省陇东南地区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后,各市州结合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积极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工作。二是发展壮大陇药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达350万亩,当归、党参、黄(红)芪等五大宗道地药材总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前例。佛慈、独一味、奇正藏药等中药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省拥有2931个中药批准文号。三是强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我省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确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甘肃中医学院在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与韩国釜山大学医学院、新西兰中医学院等国外医学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