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总体门诊量快速增长,中医门诊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尤其是中医“治未病”服务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涂志亮根据相关数据和观察体会指出,中医健康服务业的广阔前景为社会资本参与办中医提供了足够空间,“关键在于寻找切入点,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多样合作模式,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中发挥独到作用”。 涂志亮是从健康管理领域转入中医健康服务业的。从最初的创业实践中,他发现,中医药“天然地适用于健康管理”——在运动和饮食之外,有多样的药物和非药物的“治未病”技术手段,“中医药就是中国式健康管理的落脚点”。同样,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 当前,我国三甲医院门诊量极大,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群相对较小,而随着深化医改,“首诊在社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将持续上升。社会资本办医如果能在政府和商业保险支持下进入社区,通过创新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就会逐步成长。 北京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发展立足于此。涂志亮谈到“互联网思维下的固生堂创新”——“海量、高频、用户和极简”。海量,就是一定要让中医服务于基层,服务于老百姓,门诊量要大;高频,就是强调复诊率,固生堂旗下医院和诊所的复诊率保持在75%上;用户思维体现在方便和便宜,固生堂建立起社区服务体系,患者首诊在社区,提高了效率;极简则是无须大型检查,诊疗简便。 社会资本办中医常面对人才和技术障碍,解决之策仍在模式创新。涂志亮说,三甲医院是中医药专家汇聚之地,拥有完备的专业技术和装备。固生堂与全国各地三甲中医医院开展合作,“名老中医进社区”,在专家首诊之后,如需大型检查和住院治疗,则可将患者转至三甲医院,使三甲医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中心。他介绍,固生堂在这方面已有一定探索实践,“我们跟深圳市中医院签署了双向大型检验合作项目”。 与三甲中医医院的技术合作也在开展。固生堂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署了“治未病”合作协议。“广东省中医院已经形成治未病的标准化和套餐化,技术非常成熟,为固生堂社区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固生堂经过多年发展,与国内很多金融保险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固生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被提供给这些机构的高端客户群,这个群体是多达530万的财富人群。有了这个客群基础,固生堂就可以跟拥有成熟技术的各地三甲医院开展合作,“把技术成果转化成市场效益”。 同时,固生堂也在致力于中医传承模式的创新,推行1+3师承模式,通过对所吸纳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给予一年学徒加三年跟师学习的培养期,培养新一代名中医。 涂志亮认为,梳理改革开放后社会办中医的历史发展和成功模式,要诀就在于“顺势而为,持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