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国医大师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许寿仁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1-09-17
先伯父许寿仁(1904—1970),又名兆基,安徽省歙县石桥村人。幼时读私塾多年,1920年因其父患病去世而立志学习岐黄之术。是年由邻居介绍来南昌谋生,先寄业商界学徒,出师后为店员。据笔者的父亲回忆,伯父许寿仁自幼聪敏好学,凌晨三时起床练习书法和背诵医籍,同时拜名医江仲孙(安徽省歙县人,先在江西南昌行医,后迁居江西鄱阳)为师,历时七载,尽得其传。1928年,伯父参加江西省南昌市政府组织的中医师考试,获甲等第一名,乃悬壶问世于南昌市上水巷“安徽会馆”。不久,医名噪于南昌一带。1938年,日寇入侵,伯父携家眷避难于南昌县渡头乡刘家村,后转至江西吉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返南昌。
 
伯父平日攻读中医经典著作,坚持古方今用,钻研李东垣、朱丹溪学说,深得益气养阴疗病之功,对补中益气汤、大补阴丸等之运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伯父亦擅治妇科疾病,重于解郁调经,推崇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学术思想,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临证每获良效。
 
伯父一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早年便广纳门徒,通过考试每期择优录取2~3人。他在诊余之暇,课徒授业,并令侍诊。门人三年业成,各自悬壶,或继续留用协助诊务。先后结业的门人有徐克明、黄国祥、蔡安平、章真如、杨遇春、刘德远及其胞弟许道仁、亲侄许秀平(即本文作者)等。
 
伯父认为单一带徒远不能满足中医发展之需。抗日前夕,曾与江西耆宿徐瀛芳商办“新中医讲习所”,章则课程均已拟定,不料事方伊始,日寇入侵,夙愿未果。抗战胜利后,伯父发现故友同道幸存无多,十分感慨。恨倭寇之残暴,痛道友之沦亡,中华医业,濒于危殆,于是复萌兴办学校之念。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伯父毅然决定筹资创办学校,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伯父这一行动随即得到中医同道们的支持,于是率领门人开始筹备,1947年元月破土动工,半年后建成上下两层楼房,约400平方米,有2间大教室,4间小型学生宿舍,以及办公用房,还有简单的操场和膳食用房,同时积极延聘师资,准备教材。
 
1947年秋,校舍如期建成,一块白底黑字的“江西中医学校”巨大校牌悬挂在肖公庙街新校舍门前。同时刊出招生简章,面向江西全省招生,报名者近百人,被录取者50名。入学考试分口试和笔试:口试侧重医德,从考生的言行举止中,观察其品德及思想;笔试以文化程度为主,保证学生质量。入学考试成绩优良者得免学杂费之全部或部分,以资鼓励。当年9月1日正式开学。教学内容采用中西医并授,兼收并蓄,以中医为主,兼学西医。所授课程除国文、政治、体育、音乐外,尚有《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脉诀》等经典课程,以及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细菌学、诊断学、药物学、方剂学、医化学、内科学、妇科学(包括产科)、儿科学(包括麻痘科)、外科学(包括花柳科)、喉科学、眼科学等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课程。还开设有战时救护训练、临床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教材大多由任课教师编写,校方油印后发给同学们。
 
除伯父任校长兼任课教师外,先后任教务、事务、训导主任的有林天助、赵丹池、胡德煌、徐克明、蔡安平、游竹隐、王安仁等人。专职、兼职教师及职员有李春田、李蔚普、徐适、李谷兰、尹锦凤、杨广居、张嵩亭、陈浚清、许道仁、章真如、黄国祥、王家瑞、万济民、李郁、胥苹荪、谢厚祖、王子经、王先觉、肖熙、吴章铭、王鸣球、敖维忠、高庶谐、曾定吉、邹公荣等20余人。董事长吴公陶先生,常务董事长江公铁、梅秋圃、卢荫曾、熊梦等亦兼职授课。陈树森为专职工友,做杂务工作。教职工团结合作,教学井然有序。一个白手起家、初具规模的中医教学基地,屹立在南昌市的一角,当时在教育界、卫生界,特别是在中医界震动很大。
 
学校经费来源,除收取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外,不足之数,由伯父自筹。因此,年近五旬的伯父极其辛劳,个人生活非常俭朴,既要增加门诊收入,以补充学校开支的需要,又要处理教学工作,日夜劳顿,自非一般人所能胜任。伯父以事业甫成,夙愿能偿,聊以自慰。伯父事业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其贤内助、我的伯母游竹隐的日夜协助。
 
1948年秋,学校又招生一批,约50人,从此教学逐步走上正轨。伯父对学生特别注重医德教育,亲自制定“勤读精研,仁慈济众”的校训,并讲授医史课。他慷慨好义,爱才若命,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免收学费,对贫困学生解囊相助,免致停学。对身染疫痘卧床不起者,伯父亲临诊察,给予汤药,配以饮食,使之早日康复。伯父常以“人之有恒成良医,人之无恒便成庸”与“医乃活人术,莫做谋生计”等语来告诫学生,使同学们树立了学而无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学生们毕业前,伯父又以“……三年相依,偶然相别,诸子志于道勿志于谷,不以术渔利也。请业宿彦,问道江湖,不故步自封也。临证处方,审慎周详,不粗率误人也……”为赠言,再一次勉励学生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据父辈们回忆,20世纪30年代,伯父就医名大振,应诊不暇,收入颇丰。但他不贪图享受,不置地购房,不存钱备用,而是一心集资办学,不仅散尽钱财,还负债累累,他说:“留金钱予后人,受用一时,留德于后辈,受用无穷。”为了创办江西中医学校,让中医事业后继有人,他费尽心血,备极辛劳,甘愿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
 
1950年,江西中医学校首届学生毕业,1951年奉南昌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指示,因教育事业调整,“江西中医学校”停办,伯父服从政府指示,处理善后事宜。如今,当年的学生大多数都成长为中医界的栋梁之材。(许秀平)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