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国医大师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梅墨生 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3-28
梅墨生的工作室中,摆着一张宽大的书案、一面制作上乘的古琴、挂着几幅独具风格的书画作品。每个角落都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这位集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为一身的老者精神矍铄而又风度儒雅。“我和中医的缘分始于年少,几十年来虽断断续续,但是中医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梅墨生洗杯泡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注入众人杯中,屋内茶香袅袅,他慢慢啜饮,开始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少年结缘:为父亲袪顽疾是从医的初衷
 
梅墨生自幼喜欢读书,“看书能当饭吃吗?”母亲看着儿子捧着书如痴如醉,常厉声斥责。虽然如此,梅墨生仍然手不释卷。“父亲看到睡着时儿子手里还拿着书,也会严加训斥。”梅墨生笑着说,那时候条件艰苦,点着25瓦的灯泡看书非常废眼睛,但是梅墨生仍然乐此不疲。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书籍的种类十分有限,主要是农艺、花卉、工业等。“我不是盲目的阅读,那时候我很留意一些医学书籍。”原来,梅墨生小时候父亲身体一直不好,每到冬季,咳喘就会加重。虽四处求医问药,但总不见起色。幼时的梅墨生希望长大后可以学医有成,为父治病。
 
有一次,梅墨生看到了一本油印装订的普及中医知识读本,立刻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从此,梅墨生更多留意找些中医类的书籍阅读。现代中医学家秦伯未的《中医入门》让梅墨生开始敲开中医那扇神秘的大门。这本书按中医的体系,分为理、法、方、药四个部分,依次叙述中医的基本理论、生理、病因、诊法、治疗法则,以及方剂和药物的组成运用等。“它让我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梅墨生不满足于入门,又开始阅读更多精深的中医书籍。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梅墨生买来了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开始研读。梅墨生在阅读内容丰富厚重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时随时批注,逐渐获益。
 
“那时我还同时在练武,没想到只学了中医的皮毛,就救了一位武学兄弟儿子的性命。”梅墨生回忆,那时一位练武的回民兄弟的儿子高烧不退,严重脱水,到医院后医生说没办法输液,让他们带孩子回家。孩子只有一岁半,眼看着奄奄一息。梅墨生征求了孩子父母的意见后斗胆一试,用生石灰煮粥为孩子灌下。20多分钟后,孩子满脸通红,嚷着要撒尿。一泡橙黄的尿出来后,孩子嚷着饿,继续灌米粥后孩子沉沉睡去。梅墨生在孩子的家中和衣而眠,第二天孩子的烧退下来了,健康如初。这样一件事给梅墨生很大的触动,他开始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除此之外,梅墨生仔细钻研《黄帝内经》《脉经》《叶天士医案存真》和朱震亨的《格致余论》等书籍,“那时候想把中医作为自己一生的谋生之道,所以学得十分认真。”梅墨生说,一个初中的孩子读这些精深的古籍刚开始肯定十分吃力。然而,梅墨生捧着字典,硬生生把这些内容读懂、读通了。
 
城外西边有一条河,少年梅墨生常在河边大坝上背诵经典名方和汤头。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静静流淌,仿佛可以听到一位孝子为父学医的赤诚心声。
 
青年扬名:在治疗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读书入门,但是真正成为一名医生还需要实践和经验。父亲与当地医院的副院长李连仲私交甚好,于是就带着梅墨生登门希望得到他的指点。“李伯父身材高大,有一种儒医的风度。”梅墨生每天放学后就跑到医院看李连仲为患者摸脉。在不忙的时候,李连仲会让梅墨生也来摸脉,然后让他开个方子,事后对比自己开的方子为梅墨生一一讲解。
 
又是一年冬天,父亲咳喘的老毛病又犯了。“吃了那么多方子都不是很有效,你学中医也有一段时间了,你来开一个方子吧。”父亲朝梅墨生伸过手来,梅墨生只好伸手摸脉,仔细地琢磨了一个方子。3服药后,父亲的咳嗽减轻了。梅墨生很高兴,也增加了学习中医的信心。
 
高中毕业后,梅墨生参加了镇医院录取医生的行业考核,考核通过后,他进入医院的门诊,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刚刚18岁的梅墨生对做一名好中医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每次诊疗他都仔细填写医案,每次开完方子他都嘱咐患者告诉自己服药后效果如何。
 
一次,当地某部门的局长推开了诊室的门。“侄儿小子,你给我琢磨个方子吧。”原来,这位局长血压高、头晕、烦躁,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他用非常不屑的眼神看着梅墨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您是肝火太盛,肝阳上亢,肝风萌动。”梅墨生说完,开好了方子。6服药用过后,这位局长再次来到诊室,他乐呵呵地对梅墨生说:“侄儿小子,你还真行,你方子挺管用,再继续吃药吧。”前后服用20多服药,这位局长就基本痊愈了。
 
梅墨生说,刚开始患者都觉得自己年轻,但是他坚持用真诚和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自然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那时候两位医生共用一间诊室,梅墨生对面是一位年纪很大的姜医生。刚开始,姜医生看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如此卖力地干活而十分高兴,常常把活丢给梅墨生后就离开了诊室。有一次,诊室里有很多人排队,姜医生推门走进来对一旁的患者说:“来,我给你看看。”“不用了,我等梅医生就行。”姜医生听完,十分尴尬。
 
医院的药房在一进门的位置,药房有一位韩师傅,因为抓药上称分毫不差而被冠外号“一把抓”。有一次韩师傅正在抓药,一位先生走进来问梅大夫在哪个诊室。“那边,第二个门。”韩师傅说完,那位先生就推开了梅墨生的诊室。推开门看了梅墨生一眼,就又退了出来再次问韩师傅:“我要找老梅大夫,不是年轻的。”“我们这儿就一个梅大夫,别看年纪小,医术可不赖。”韩师傅响亮地答道。
 
中年参悟:中医智慧帮助理解中国文化
 
因为种种原因,梅墨生弃医从画,开始走上艺术的道路。在中央美院结业后的一个夏天,梅墨生再次追溯起他与中医的情缘。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绿皮火车上拥挤、闷热、嘈杂。列车晃晃荡荡,人们昏昏沉沉。这时,火车上循环播放的广播声惊醒了昏睡的乘客们。原来,一位乘客突然晕倒,广播希望找到一位医生。因为多年没有行医,梅墨生刚开始并没有站出来。听到广播一次又一次循环播放,梅墨生坐不住了,他想:“既然这趟车上没有医生,作为曾经从业的医生,自己不能袖手旁观。”拨开人群,挤过了几个车厢,终于看到了晕倒的乘客。梅墨生简单检查后,以指为针,揉按了人中、合谷、大椎、云门、曲池几个穴位。不一会儿,晕倒的乘客就恢复了意识,列车长帮这位乘客换到了卧铺车厢后找到梅墨生。“你是哪个单位的?我们要给你写感谢信啊。”列车长情绪激动,梅墨生连连摆手说,乘客没事就好,感谢信就不用了。
 
这件事后,梅墨生少年时中医知识的积累又反刍似的出现在自己脑海中。中医讲求阴阳平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梅墨生意识到,中医与书法、绘画、武术都是一以贯之,本质相通的。
 
“我们中国人应该尊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文化,这是一种关乎生命规律的学问。”现已中国武术七段的梅墨生的一招一式中都体现着阴阳平和之道;作为从事中国画、书法艺术创作和近现代艺术研究与评论的“三栖型”人物,他的书法刚柔并蓄,绘画虚实幻化,对艺术的研究平和清丽;作为学者,他对儒、释、道文化的理解超脱豁达。
 
说起西医和中医的差别,梅墨生认为西医以指标定论,稍显僵化;而中医认为万物都在流转、变化中,应该以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而掌握变化的规律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梅墨生赞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的观点。楼宇烈认为,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如果不懂中医,把握不住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体会不到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现在有些人要否定中医,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否定。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问题,同样也是研究中国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的责任问题。
 
“当把中医、太极拳、书法绘画等知识贯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理’相通,只是‘术’和‘法门’稍有差别。”梅墨生像所有中国传统文人一样,怀着敬畏之心理解天人合一,顺应道法自然。(韩静)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