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国医大师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5-15
  东西方文化认同应当包含社会发展观和科学技术观等多种范畴。虽然有关这方面问题与文化历史及地域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但本质上还主要是以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为实质或精髓。
 
  进入21世纪,当代科学文化认同已经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与现代性。中国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走向和进程,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交流和认同问题,从广义角度理解,医学科学也不可能例外。中医药学在确认和强化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必然要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促进双向交流、优势认同与结合的路向。当然,不可否认,也要理解到会有其长远存在的地域文化及伦理方面的差异性理解的问题。总之,我认为:中医有国籍,文明无疆界。所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从业者都应有血脉相传的理念,一代一代接下去,关注民众健康,也要放眼全球,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理念或科学技术。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在东西方人文关怀、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本土与境外、主流与非主流、宏观与微观、多领域或多层面、由表及里的在实践中相互沟通、逐步互补而融合的进程,最后达到公众间的社会认同。在我国社会医疗实践中,民众自由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中医药、西医药、民族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医药等多元模式治病,很能说明这个科学技术文化观与合理的伦理观的现实融合。当然,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几千年实践历史,其临床实践价值观,更应当实事求是地得到共识,提高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我们必须首先要提高民族自信心,进而同步发展创新驱动进步。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十分注重中庸思想,治疗八法中当以“和法”为先,注意诊疗上的“过与不及”问题,提倡“致中和”(见《论语》《礼记》)的原则,中医药学临床治疗实际同样也更力主“阴阳消长”的合理处置,以补偏救弊,以期达到“阴平阳秘”(《黄帝内经》)状态。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内环境平衡”“内稳态”概念,包括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多个领域内环境稳态,都十分一致。所以,我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一再倡导、多次提到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求同结合”与“求异结合” 的多种模式,当然也可以“和而不同”,贵在提高临床诊断认识水平与治疗成效。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医学伦理观历来强调医学道德理念,称医学为仁术。唐代孙思邈的观点是最有代表性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序言称:“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业师岳美中教授座右铭为“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中西医之间更应相互尊重、合作共事、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做到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并重。提倡多元模式、继承创新,弘扬我国优秀的中医药学,并进一步合理完善语境沟通,适应国内外交流的需要。有理想、敢担当,在各种困难情况下,积极努力,真诚做事;同时提倡有耐心等待与应对的精神准备,胸中有永恒理想温度。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初学中医,听蒲辅周老先生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吴鞠通《温病条辨》和王孟英《温热经纬》,他非常耐心逐条讲述,非常细腻讲解运气学说,讲述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当时因为我刚从西医转而初学中医,听了并不能很好理解。年岁大了,临床医疗经历多了,现在回想,季节寒暑昼夜等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体现了“天人相应”的道理。今天我们大家对六淫发生或诱发各种疾病的规律,深入研究者并不多。我也因此深深体会到尊师重道、学海无边的真理性。如果我们联系到古代能有礼、乐、易、诗、书、春秋、技、艺、射、乐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似可有助于我们提高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热情。
 
  在我们长期心血管病活血化瘀医疗实践中,我们也深刻理解到中医学从实践中总结的理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与现代医学认识何等一致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龚信《古今医鉴·病机赋》),“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李杲《医学发明》)等等,在心脑血管病领域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价值。在老年疾病医疗实践中,也理解到“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8条》),以及“补肾不如补脾,补脾不如补肾”(宋《鸡峰普济方·卷十二》,“六腑以通为用”(《素问·五脏别论》),“年长则求之于府”(《素问·示从容论》)的合理性。“火郁发之、木郁达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素问·痹论》),以及“甘温除大热”(李杲《内外伤辨惑论》)等实践心得和理念,在我们日常临床实际中充分证实了其理论合理性。由于职业的喜好和心理趋向,不同专业人员可能会有内群体偏好或外群体偏损的现象,但通过彼此逐渐增多的社会医疗实践,我相信会逐步达到认知上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的共识,开放包容,彼此实践优势互补,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走向结合,实践所谓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相互适应,实践我国数千年来传统文化倡导的“和而不同”的理念。真正接上地气,传承创新发展,求真求实,在具体疗效和理论上做出新成绩。
 
  科学技术知识的成长与进步,与人们的理想、心灵、情感、学识、实践、时空等等,无不息息相关,不能分割。现代医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各种组学、精准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堪称日新月异,不可漠视。年复一年,年事渐长,于此我也逐渐增添了理性情怀,增添了中西医学间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相互认同和并重,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感知。(陈可冀)
 
陈可冀传统文化渊源与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史大卓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探寻陈可冀院士的传统文化渊源,对理解和继承他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他非常认同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并主张、倡导、坚持中西医结合。他认为中医的现代发展应多元模式,其中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是其中一个主要模式,且中西医结合发展亦应多元化,不仅限于现代医学的“病”和中医的“证”,还包括现代影像、病理、药理与中医的结合,也包括证实质研究、证候规范化研究和从临床个人经验到群体共性发现等各方面,但其中一个关键理念是多元发展的“和合”,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发展创新的统一。显然,他这种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思想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和合”。
 
  继承是科学发展的基石,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实践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应该在继承传统中医文化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式发展、吸收性发展、消化吸收再发展,采用多元模式,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陈可冀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适合于包容世界的多元化、思想的多元化,并在包容的基础上达到有针对性的吸收和融合创新。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医学会越来越折射出鲜明的特点和光彩。让我们不负时代,不忘初心,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深入发展,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对人类健康发展的贡献,必将为人类医学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史大卓)
 
论国学与中医人文精神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李良松
 
  国学与中医人文精神的基本思想和学术内涵包涵六个方面:第一,兼济天下利苍生。通过“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等思想,表达了医学的重要性;第二,君子当自强不息。通过“程门立雪”和“折肱成医”两个典故,表达了学医的艰巨性;第三,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对“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解读,表达了师承的必要性;第四,圣贤发愤之为作,通过对“达则为贤相,穷则为良医”的论述,表达了志向的远大性;第五,淡泊明志存高远。通过对“医乃仁术,贤者从之”的论述,表达了情操的高尚性;第六,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对“慈怀济世,大道无涯”的论述,表达了空间的广博性。
 
  中医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医的出路,中医需要思想家和战略家,需要实践者和传道者。我认为,建立中医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当务之急。有限的中医不能承担无限的责任,振兴中医不仅仅是中医界几十万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责任。中医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大国的崛起需要中医的崛起。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中医药文化一定能够兴旺发达,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李良松)
 
中西结合,南北交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 张敏州
 
  陈可冀院士为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家,是我国现代活血化瘀学派的创始人。我围绕心肌梗死这一重大疾病,在陈可冀院士血瘀证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发挥中医药优势,带领广东省中医院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团队在全国中医系统中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在全国中医院中最早开通24小时全天候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取得丰硕成果。
 
  为了及时总结陈可冀的学术经验,使其发扬光大,惠及大众,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14年10月20日成立了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对中西医结合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传承与发展陈可冀血瘀证理论,中西包容,南北交融,总结活血化瘀祛痰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院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心血管病·南北交融——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大会”于2016年10月20日在广东省中医院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是站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对陈可冀学术思想进行挖掘、整理、总结及传承,围绕血瘀证核心理论,以南北交融为传承平台,开展心血管疾病学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在全国各地的弟子、学生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展现了陈可冀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军人物、国医大师博大精深学术内涵和桃李满天下的名师风范。更是体现出南北交融、中西包容的可持续发展,为将来更好传承陈可冀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平台。(张敏州)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陈可冀《清宫配方集成》治疗骨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刘献祥
 
  为了分析陈可冀《清宫配方集成》中治疗骨关节炎(骨痹)的组方用药规律,我们从《清宫配方集成》中筛选出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124首,利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及其功效、性味、归经使用频次情况。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所选数据进行常见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间关联度分析,演化出核心组方及新方组合。分析得出可能发挥治疗作用的中药高频组合、核心组方、新方组方,需结合医家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研究。
 
  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古方研究,有利于古代医籍临床经验的总结与传承。(刘献祥)
 
陈可冀学术思想指导下中药配方颗粒的创新发展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陈盛君
 
  陈可冀院士非常关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支持中药饮片剂型改革。中药配方颗粒创新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陈可冀院士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了陈可冀院士工作站。本公司研究团队将以陈可冀院士工作站为平台,消化吸收并传承其学术思想,从中药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开拓创新,将药学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到中药配方颗粒这一产品载体并推向临床,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再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双向转化并双向促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中药配方颗粒转化医学研究。真正实现以临床为导向,深化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严格控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确保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更好服务于临床。(陈盛君)
 
陈可冀 “动静结合”思想在心脏康复中的指导意义
 
广东省中医院 江巍
 
  陈可冀院士强调“动静结合”思想在心脏康复实践中的运用,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已有多个研究证明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使心衰患者的心率和自主神经均衡性恢复良好。同时,通过传统功法的锻炼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起到“身心同治”的作用。
 
  实践证明“动静结合”指导下的心脏康复,不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形式增加肢体的活动能力,同时还可通过气息、意念的锻炼调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我们应在心脏康复标准流程的基础上,创新心脏康复的模式,将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康复运动形式引入到心脏康复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开展具有“本土情怀”和“全球化视野”心脏康复工作。(江巍)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保护机制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刘玥
 
  中药银杏的叶、果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银杏酮酯(EGb)是银杏制剂主要的活性成分。本研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对该模型灌胃EGb 4周后,采取结扎大鼠前降支的方法模拟大鼠心肌梗死状态,观察银杏酮酯的心血管保护效应。研究结果提示银杏酮酯具有调脂、抗炎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预处理能够减轻因急性心肌缺血带来的心肌损伤,其心血管保护效应可能与激活肌动蛋白清除系统的活性密切相关。(刘玥)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