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国医大师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周岱翰 耽嗜典籍学验俱丰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11-22
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熟谙经典,探赜索隐,潜心临床
 
周教授十分重视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肿瘤临床,拓展中医肿瘤四诊。对《难经》经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深有体会,秉承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首重望诊,查外知内,辨“有神”、“无神”。目光奕奕,神情爽朗是精神充沛的表现,是谓“有神”;目光无彩,神情呆板或萎靡不振,谓之“失神”,晚期肿瘤病人,悲观失望,常可见神志淡漠,精神颓废;若病已至极晚期,循衣摸床,两手撮空,两目呆视,是神气将绝的先兆。认为望舌在望诊中十分重要,推崇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的学术观点。重视全体望诊与局部望诊相结全,整体观察病情,如提出肝癌“肝三征”的概念,“肝三征”表现为红丝赤缕(蜘蛛痣)、朱砂掌(肝掌)、肝舌。其中肝舌,包括“肝瘿线”和舌下青筋暴露。肝瘿线为舌体两侧边缘呈紫或青舌,成条纹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状瘀点。肝三征的出现为合并肝硬化的表现,中医辨证为肝热血瘀。望诊为四诊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超声波、X线、CT、MR、PET-CT等手段观察体内的病变,是中医望诊的进一步深化。问诊时要着重提炼主诉及与中医辨证有关的内容,如癌性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头胸腹结节肿块,以及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反映病人脏腑气血的变化和肿瘤发展情况,可判断病证的病位的表里深浅、病性的寒热虚实。切诊首重脉诊,肿瘤临床常见的有沉、细、弱、弦、浮、滑、数、涩、促、结、代脉等。如肿瘤病人见到弦滑数或弦数脉时,则常常表示病邪猖獗,病情恶化。手术后,根治性放疗后的患者,原发病灶已经切除或消失,邪毒已去,理应脉来平和或只显气血亏虚的沉细脉,如患者出现滑脉、弦数、细数时,警惕是否余邪未净,此时若有低热,消瘦等表现,则有肿瘤复发转移之可能。认为切诊腹部在腹腔肿瘤四诊中地位重要,《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谓:“癥者,由寒温失节,致腑藏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转大,遂致死”。切腹可以知腹部肌肉肥厚程度、腹壁紧张度、肿块部位大小,有无发热、腹水、梗阻等并发症。周教授在实践中总结了肿瘤四诊规律,丰富了中医肿瘤学的四诊内涵,为诊断与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耽嗜典籍,学验俱丰,端本以正末,溯流以探源
 
周教授耽指出:肿瘤辨证施治规范的形成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是现代中医治疗的绳墨,治学师古不泥,肿瘤的辨证论治应遵循仲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发展拓宽温病学说的学术内涵,根据中医理论、症状分析、治疗转归、实验研究等对肿瘤放疗中放射线的中医药属性进行辨证,首先提出放射线属中医“火邪”、“热毒”,辨证归属温病范畴,放射线对组织损害可以修复的为放射反应,出现不可修复的组织损害则为放射损害,此类反应周氏统称之为“放射病”,“放射病”的表现可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表现。在放疗中配合养阴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止痛中药汤剂治疗,可减少放射毒副反应,放疗后予以清热祛邪、滋肾育阴可减轻后遗症、降低复发和转移。在临床研究中,学识衷中参西,医技推陈致新,认为手术、放射、热疗及射频、冷冻、化学药物等祛邪措施,与中医药扶正抑癌配合,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周教授推崇大医孙思邈“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的学术观点,擅长治疗肝癌、肺癌、大肠癌等晚期恶性肿瘤,治肝癌强调健脾养肝,软坚消癥。从岭南地区、我国肝癌的发病背景,尤重视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病理联系,认为肝硬化与肝癌关系密切,前者为后者之初,后者为前者之渐,病机皆为肝阴受损凌脾而出现肝火燔灼,清·王旭高谓“肝火燔灼,游行三焦,一身上下,皆能为病。”据岭南地区气候湿热特点,认为肝脏储备功能是制约肝癌疗效的瓶颈,推崇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中的“治肝三十六法”,旭高自言:能治肝者,治百病。开展肝癌移植术后抗复发的辨证论治;治肺癌首重益气养阴、解毒除痰,提出支气管肺癌的认病辨证不离“痰、瘀、毒、虚”四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尤强调“痰”、“虚”两字,认为处于这一特定阶段肺癌的病理特征是以“虚”为本,以“痰”为标,虚实夹杂。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遵《内》、《难》之要旨,守肺癌之病机,创“益气化痰”之大法,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对中医配合分子靶向药物对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思考与临床探索。治疗大肠癌强调“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的治疗方法,以《金匮要略》下瘀血汤、木香槟榔丸等古方化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针对内服大剂、峻剂药物有时难为患者所接受,另辟蹊径,研制“解毒得生煎”(大黄、黄柏、栀子、蒲公英、银花、红花、苦参),通过直肠内滴注的给药方法,助大肠腑气通降,使六腑通利,糟粕得除,邪有出路,又少伤正之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即善用传统中成药如西黄丸、小金丸、六神丸,又常用新制剂如从人参中提取有效成分Rg3制成的参一胶囊、鹤蟾片,静脉注射液康莱特、榄香烯乳、华蟾素等广泛用治各种肿瘤;即反对过度化疗,又不失时机以蟾酥、砷剂等以毒攻毒,圆机活法,临危不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疗效是图,体现了岭南医学包容性、实用性、创新性相统一的临床特色。
 
周教授临证诊治规范细心,以人为本,仁心仁术,下午门诊常常从2点半延续到晚上8点多。2011年一天,周教授去门诊路上不慎扭伤脚踝,病人提前几个月挂号,他忍着剧痛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天早已黑了,他的脚已不能站起走路,院领导安排检查才周教授是在跟腱断裂的危急情况出门诊6个小时,手术后还未康复即坐轮椅出诊。患者、家属,职工深受感动!周教授的病人病情尤其复杂,他常对所带研究生说:找我的病人,“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大多数是中晚期的、耐药的、复发的、全身转移的。因此,对待每一例病人都要了解一大叠的病史、治疗经过,根据全身状况、局部肿瘤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他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诊治病人要做到“三满意,即患者满意、自己满意、医院满意”。患者哪里不舒服都要看到哪里,摸到哪里,闻到哪里,全面了解病情,对症下药。践行“辨证三层次,辨人、辨病、辨证相结合”,他对患者无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处处彰显中医临床大家风范,在患者中享有崇高威望,每年皆有大量的外宾、华侨请求诊治,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2012年2月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