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国医大师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跟师徐经世:中医漫道求索远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4-18
•国家多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重视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整理,因其关系到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祖国医学这门国粹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医学界在现有的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格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针对中医现在弱小的队伍,如不尽心尽力去做承前启后的工作,那么“振兴中医”必将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
 
拜师徐经世老中医门下,一晃17年过去了。徐老的大家风范、治学严谨的圣严师德、诚恳待人和与人为善的国学精神、高超的专业技能,让我再次感受到人在中医的路途上拜一位名师是多么幸运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014年10月31日,当我得知徐老被国家授予“国医大师”的消息后,我想了很多。
 
其实真大师者,从不言大师。徐老有诗云:“杏林修炼奥堂进,过关严谨毋庸从。展望传道精深递,薪火承接大师珩。”多年来,我们与徐老一起,感受到的是他的胸怀、他的风采,他是谆谆善诱的长者,也是我们心中的大师。
 
拜师缘起
 
1999年,安徽省中医管理局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决定》,拟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定名为安徽省卫生厅“首届跨世纪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以下简称“268计划”),专款拨付,意在培养3~8名全国知名、30~60名省内知名、100~200名地方知名的中医人才。
 
最终,该项目确定了3名第一层次,14名第二层次,近百名第三层次的人选名单。
 
当时,先由省内各单位自由报名,再提交材料,接着复核通过后,再参加由省局组织的统一理论考试。
 
中医基础和诊断学为一张试卷,中药和方剂是另一张试卷。我那时临场发挥较好,两张试卷分别考了95分和89分。
 
最终确定层次时,由于我过去几年内拥有阜阳市科技进步奖3项,当年3月还获得阜阳市首届青年科技奖(阜阳市下文之后,亳州市遂划出阜阳,最终阜亳两地都没有下文颁奖),发表过几篇中医学术论文,学术、科研方面占有优势,最终,我被确定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虽然规定实行师徒传承双向选择,由于安徽省中医管理局办公室徐经凤女士、安徽中医学院张杰先生的极力推荐,我顺利拜师于徐经世老先生门下。
 
对于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年度考核和资助经费管理等,安徽省中医管理局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1999]99号文件,认定韩明向、周宜轩、徐福松等14人为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首批指导老师,从此我就跟师徐经世学习,转眼15年,弹指一挥间。
 
拜师会开得十分隆重。当时,安徽省中医管理局邓大学局长邀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副局长、时任安徽省副省长蒋作君先生为我们主持了拜师仪式。多位老师坐在一排,继承人在他们的对面,先是签署了一式三份的师徒协议书,然后老师正襟危坐,由我们向各自的老师献上鲜花,最后握手。
 
主持人当时很兴奋地看着我们,并风趣而自豪地解释说,这样的拜师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安徽杏林还是第一次,大家的拜师过程也就等于是过去的磕头拜师了。
 
这次,徐老收了2名徒弟,另一位是时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的李泽庚师兄,他是84届毕业生,比我早2年。不过由于他后来行政事务缠身,“268培养计划”进行后期,师兄请退了。
 
私淑师公
 
我那时正在涡阳县中医院的社区服务站工作。按照培养计划,我前往中医附院跟师徐老,脱产学习,服务站交由医院,派人继续运行管理。
 
我先住在附院的招待所,后搬进医院的单身职工宿舍,在食堂一日三餐。徐老上班时,我就跟随门诊,他不上班我就在宿舍学习、整理徐老祖父徐恕甫老先生的遗存资料,对其大量医案、医论、医话进行整理发掘,从每一案例着手,分析其临床表现,舌脉特征,辨证论治特色和用药独到之处,予以点评、剖析,尤重先生对内科、妇科等常见疑难杂症的论治特点,用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最终,通过整体研究分析,将其临证特点、立法、组方原则,治疗思路以及学术思想予以总结、升华。
 
没过多久,适逢附院科研科张贴一海报,关于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通知。我看到后,同徐老商量,是否将徐老先生的遗存资料整理作为科研项目给予立项。经过反复商定,确定了项目名称《已故徐恕甫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
 
很幸运的是,立项通过了。据悉,这是安徽省内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第一个被立项的课题。随后几年内,安徽名中医研究的立项项目如雨后春笋,次第开放,中医传承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徐恕甫(1884-1964)是徐经世的祖父,在清朝废除科举后,亦从私塾。由于受到晚清秀才曾祖父的影响,耳濡目染了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神奇,立志学习中医。在18岁时,曾祖父将其送至当时誉满皖南、皖中地区的著名中医外科大家方先生门下学习三年,其后悬壶于巢湖地区。
 
由于医术高超,精通内儿妇外等科疾病,屡屡使沉疴起死回生,名播一方,成为皖中之大家。徐恕甫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先期的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成为当时全省著名“五老”之一。
 
2000年,正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遴选20世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结果安徽省徐恕甫、王任之、陈可望、徐志华等4名大家入选,徐恕甫名列其中。
 
老先生1964年仙逝,遗存的文稿、处方、抄本,医案众多,其中许多为经验之谈,可谓字字珠玑。
 
徐经世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间,11岁时,母亲也因急性心肌梗塞撒手人寰。此后,唯赖祖父徐恕甫抚育。老先生的去世,对徐老是一次打击。但40年来,无论是经过动荡的文革,还是几经辗转搬迁,徐老最终还是将祖父的诊疗遗存资料保存了下来。
 
在徐老的书柜里,这些尘封几十年的资料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被震惊了。其用毛笔书写的楷书和行草,够我们受用一生。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大多已经泛黄,更有一些被老鼠啃食的纸页。看着这些,仿佛岁月如风从耳边刮过,我面对的好像不仅仅是一些处方、医案,而是漫天的繁星。
 
每每收拾那些残缺不全的重要文字,我便感觉到了一种历史责任感,很多需要徐老携我反复推敲才能确认。
 
作为藏宝人徐经世先生,自幼耳濡目染,深得教诲,研读遗留医案数十载,亦体会至深,但毫无藏金玉妙方于自身之意,且有整理并公之于众之心。这是我辈所敬仰的。
 
我在跟师间,通过课题组几个月的通力合作,在大量的遗稿中,我们认真参阅原始医案,细心揣摩,征求导师徐经世先生的意见,将徐恕甫老先生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在全国20余种专业杂志(包括3种香港杂志)上正式发表22篇论文,协助导师编出15万字的徐恕甫医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因为是纯粹的中医经验“干货”,短短几年内即重印几番,成为畅销图书。
 
该课题于2002年8月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后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毫无疑问,这次获奖对业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经验的抢救性挖掘,它对随后的安徽老中医经验继承和总结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国家多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重视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整理,因其关系到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祖国医学这门国粹的生存和发展。
 
该项目的立项、结题乃至成果产生,是我省高校为拯救我省为数不多的老中医的第一人,也必将提高我省中医的诊治水平,促进本学科的发展,进而培养一批高层次临床实用人才起到作用。
 
传承思想
 
作为国医大师、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大家,必须忠实于中医固有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
 
同样,临床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左右着医生技术水平的发挥。一个思想僵化、思考迟钝的医生,纵然知识再多,但在病人面前未必能想得到,诊疗时未必能够用得好。因此思维能力是作为一名好医生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老曾归纳了四个字的中医治学和临床诊治方法:
 
“读”,就是埋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站在理论的高端上;
 
“看”,是随师应诊,学习老师诊治经验,从实践中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练”,是在中医典籍和老师指导下,经过历练,不断提高医术;
 
“记”,是在实践中多写多记,对中医典籍的学习心得、师诲及临床成功经验一一记录,认真揣摩,心领神会。
 
在他灵动的教育思维带动下,很多学生已成为中医临床骨干,成为较有影响的一方名医。
 
徐老既是一位临床大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中医教育家。他从一开始即用“国学”的标准先要求自己,无论在病房还是门诊,他那种谆谆善诱、一丝不苟指导学生的方式,总让跟随他的学生们终身受益。
 
须知,当前医学界在现有的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格作为最主要的目标。故而,有研究专家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会里,中医高等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大师”级的中医学者。
 
针对中医现在弱小的队伍,如不尽心尽力去做承前启后的工作,那么“振兴中医”必将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
 
而徐老则站在中医教育的至高点,曾经在《安徽日报》上向社会各界疾呼:“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投身中医事业,学好本领。有了优秀的人才,中医才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为鼓励后生勤奋好学,徐老奔走联系其祖兄、美籍华人徐经方先生奉献爱心,无偿资助,由徐老具体实施,先后在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大学,设立“忠恕奖学金”、“育才奖学金”,在安徽省高教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
 
几十年来,尤其是从1997年作为被国家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以来,他在传承中医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6年授予徐老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授予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徐老的临床带徒方式和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近年来徐老致力于临证应诊外,也在致力于他创办的“国医沙龙”活动。去年上半年成立时,我前去祝贺,并拍了一张全体合影照挂在墙上。下半年12月份再去参加年终总结会议时,看到房间布置已经很具规模,已经开展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徐老还是那么精神,说话更加谦逊,中午一起工作餐,我们徒子徒孙们都在向他祝福。
 
“青春无悔入岐黄,苍发霜心拙剑藏。辨证阴阳病脉,望闻问切救膏肓。伤寒常在冬深读,本草亦因秋暮香。披月悬壶能救世,古来此道费思量。”这是我的一位文友数年前为我写下的。其实送给我的老师可能更觉贴切一些。我想将此诗送给我的恩师徐经世,惟愿徐老83岁之今日,才是学识巅峰之初,生命辉煌之时!(王化猛)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