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国医大师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施杞:我学医之路的灯塔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1-21
我是一位医学航海者,中医骨伤科是我医学航程中的一条广阔而深远的航道。而这条航道上高耸着的灯塔,正是我敬爱的施杞教授。
 
我景仰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龙华医院骨伤科著名专家施杞,还是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他一辈子所做的、所践行的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施杞出生在1937年8月,那正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的一个月,这对施杞教授来论是一个苦难童年。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他14岁时戴着红领巾步入中学时代,1957年20岁时考入上海中医学院,从此在中医药事业中攀登和远航。1963年他毕业分配在龙华医院骨伤科,后又入室石门,在先师石筱山和石幼山先生耳提面命下,以中医骨伤科为终身职业,直至成为当今中国中医骨伤科的名医大家。我也知道,施杞一直铭记着祖父八十岁离世前引用王安石《咏梅》诗对他的勉励,因而即使今年已七十八岁,我眼中的施杞仍然领衔于脊柱病研究的前沿。因而也就不难理解,还在我当年读研跟他学习医学“航海”的基础本领时,他就这样对我们说:“人生是一本书,记载着每个人的梦想和奋斗;我们总是站在这本书上流连过去,眺望未来,在沉思和自勉中,追问信念,追求理想,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样的慧语哲思,即是他自身的光辉写照,又是激励与启迪学子的灼见箴言,更是一道育人养德的思想珍馐,让我如饮醍醐,若沐旭光。
 
于仁厚处用心 于术精处用功
 
施杞教授有一条座右铭:“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在他为医学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奋斗的五十多个春秋中,犹如破云的红轮,照亮了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通道,让每一个学生在赶路时有道可循,在航行时有塔可引。何谓大医风范,必然是有两处非凡:一是仁厚,二是术精。而两处浑然合一,全在于一生的既用心又用功。老师如此,当学生的,怀着崇敬的心情,吟诵着这座右铭,在师生知行合一的实践下,又努力追求着这样的从业境界,岂不才俊辈出,创新立说,闳中肆外?他要求学生临证“三看”:看清病人,看懂病情,看出门道。这座右铭和“三看”,是施杞传授给学生的真正宝典,使学生终生受用,又永无止境!
 
施杞在教学与临床上,提出了“明察阴阳,谨守病机;气血为纲,脏腑为本;筋骨并重,动静结合;扶正祛邪,内外兼治;以平为期,法宗调衡”的学术思想。他的这一学术思想,灌溉了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学术田野,引领我们在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与现代化结合点上开辟和探索。他首创了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六结合”培养模式:中医与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医古文与外语,医药学与生物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业务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这六大结合,给我们指点了工作的发展方向。施杞和自己的团队发现了椎间盘退变的“三期变化规律”,提出了“恢复脊柱平衡”的学术见解,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项16项。他辉煌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展示了一位教育家和中医药学家令人仰望的高大丰碑。同时还建成了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为人师表 桃李天下
 
施杞一直鼓励学生弟子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项目要有自觉、自信、自为;要志存高远,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更要以继承创新中医药事业为己任,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人师表的施杞共带出了120多名硕士,60多名博士,10多名博士后,和15名高徒等近200名的施家弟子群体,为全国中医骨伤科事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他的学生,我从他那里获得的是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血脉里激越出来的是对临诊病人的认真严谨和科学追寻的神圣使命。
 
施杞时常教育我要拓宽人生大视野,做细做深学问。记得在1992年春天,得知我对考博抑或出国工作(澳大利亚某医疗中心聘我去临床工作两年)还在犹豫不决时,时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的施杞从上海来信到苏州勉励我:“在攀登学术的高峰上,要有远见、勇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碌碌无为虽可得眼前之利,但终将要后悔的。我对你寄托着希望,也很有信心,你会成功的”。后来,又写信约我从苏州到上海汉口路上的市卫生局面谈勉励,此后,每当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施杞师那句“远见、勇气和艰苦奋斗”、特别是“你会成功的”就会敲打着我、鞭策着我。我在施杞师的教诲下,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博士生导师,还出版了4本散文集《谈笑往来》《穿越记忆》《杂话生书》《漫步时空——一个医生笔下的人生》和1本摄影集《纵横光影——一个医生眼中的世界》。
 
当领导的三要三不要
 
仁者爱人,仁师爱生,爱心恒守,尊贤容众,是中国教育文化的常道,是大学教师须臾都不可忘怀的良知良心。施杞就是一位拥有这良知良心的崇高者。他担任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告诫自己这位“当领导的”三要三不要:要有样子不要有架子,要有主见不要有主观,要有心事不要有心计。1998年,他在校长行政岗位上离任,谢绝了香港大学高薪聘请,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高水平的脊柱病研究所的创建之中。到2006年,当这个团队已取得斐然成果,显示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时,而他却毅然主动让位,三次向学校党委递交辞职报告,大力推荐王拥军教授,为团队确立了理想而优秀的接班人。2007年,施杞与王拥军教授师徒两人同获上海市劳动模范,成为上海中医药界的一段佳话。在施杞的积极推动下,王拥军教授又拜师国医大师石仰山先生成为入室弟子,这种国医大师与青年科学家的结对,开创了中医药临床高级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我想如今师弟王拥军的成功成才,除了有他个人不懈的努力奋斗之外,更有施杞师的引领与强推作用。施杞师的美德在此窥见一斑。
 
施杞处世柔和敦厚,治学虚怀若谷,行医殚精竭虑,为师春风化雨,他的一切之“道”,无不光芒四射。(姜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