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健康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静脉血栓 测中风风险 55℃杯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01-08
    “大夫,我右腿肿胀、疼痛得厉害,而且有点喘不过气来。”刚由救护车送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的王大伯向在场的医生痛苦地述说。
 
    正在值班的血管外科主任刘冰教授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认真的查体后,凭借多年的经验,很快做出了诊断,老伯患的是“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其并发症“喘不过气来”,很可能是小的血栓脱落导致了肺栓塞。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必须及早进行血管腔内治疗。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后,王大伯很快接受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导管溶栓术”。前者是捕捉脱落的血栓、防止肺栓塞形成的“盾牌”;后者是直接接触血栓、高效溶栓的“利剑”。在二者相互配合下,既保障了老人的生命安全,又快速地缓解了病情。最让大伯和家属惊讶的是,这么大手术竟然皮肤上只有一个针眼。住院期间,老人经常竖起大拇指称赞大夫医术高明和技术先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老伯很快好转出院了。
 
    啥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像王大伯这样的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血管外科病房里十分多见。那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就此,刘冰通俗地介绍说,人体的下肢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两个系统,平常人们肉眼能看到的“青筋”即是浅静脉,而深静脉通常位于肌肉之间,所处位置较深。它们的作用就是将组织利用后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其中,深静脉系统的作用远大于浅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顾名思义,就是深静脉内的血液凝结成血栓,堵塞住血管,影响下肢的血液回流;就像下水道堵住了,污水不能排出,继而造成堵塞远处血液淤积、肢体肿胀;不通则痛,肿胀的肢体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下地行走时则更加明显。
 
    三大元凶
 
    那么,都有哪些人易于罹患深静脉血栓形成呢?刘冰指出,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三大元凶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其危险人群包括高龄老人、中晚期孕妇、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有肥胖、静脉曲张、瘫痪、严重外伤史、下肢大手术、长期卧床等人,甚至在乘飞机长途飞行的正常人群中,也有非常高的患病率。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高达24万人。
 
    危害性大
 
    刘冰指出,血栓堵塞血管后果固然严重,但更可怕的是血栓脱落,这可是致命的炸弹啊!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血液循环途径: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最后引发肺动脉栓塞。肺若失去了血液气体交换的功能,还会引起心脏功能的衰竭,如果急性期不及时纠正和干预,甚至致命。倘若治疗不规范,还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典型表现为肢体的肿胀、疼痛、沉重感,乃至皮肤发黑和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怎样防范
 
    既然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么常见,又这么凶险,到底应怎样防范呢?刘冰提醒说:首先,应加强认识,尤其是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不要忽视腿部的肿胀;其次,要大量喝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此外,注意不能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要定时活动,养成运动的规律;还有避免吸烟、喝酒,这些不良嗜好都会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刘冰还介绍说,目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医治方法可分为基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取栓三类。基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肢体、佩带弹力袜等。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抗凝、溶栓和扩血管药物等。而手术方法又可以分为传统切开取栓术和血管腔内治疗。其中,血管腔内治疗由于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期短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日出版的美国《中风》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单腿平衡能力可预测中风危险,如果单腿站立无法坚持20秒,那么中风危险就相对较大。
 
    新研究中,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基因组医学中心副教授田原康治及其同事对平均年龄为67岁的近1400名男女参试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参试者尽量金鸡独立(单腿平衡站立)1分钟。之后对所有参试者进行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以评估其脑内小血管病变情况及其小中风风险。参试者还接受思维能力测试和记忆技巧测试。结果发现,单腿站立时间不超过20秒的参试者发生小中风或脑内小出血风险相对更大。在至少发生过两次小中风的患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平衡问题。在发生过一次小中风的患者中,平衡能力差的比率为16%。平衡能力差的参试者在思维能力测试和记忆技巧测试中得分也相对更低。新研究结果表明,单腿站立难度大预示着小中风或大脑内已发生轻微出血。这意味着更严重的中风风险更大。
 
    美国纽约北岸医疗集团血管神经专家理查德·利布曼博士分析指出,大脑深层小血管变窄或堵塞会导致小中风或脑内小出血。这项新研究对中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单腿站立测中风危险”简单易行,可以较准确筛查出可能发生小血管病变的患者,然后进一步排查中风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陈宗伦)  
 
    喝水用什么杯子?对不少网友来说,最近网上出现的一种55℃杯似乎成了新年饮水的第一“神器”。据称,把开水倒进这种杯子,摇晃10多秒,水温就能变成55℃;喝光杯子里的水,再注入冷水,摇一摇,水温又能上升到55℃。那么,这种杯子究竟适不适合所有人使用呢?55℃的水是健康的水温吗?
 
    据商家介绍,55℃杯在食品级不锈钢夹层中贮存了一种微米级传热材料,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在微米级别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当水温高于55℃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导到杯壁并贮存起来,使水温降到55℃左右,当水温低于55℃时,该材料会缓慢释放热量。由于传热材料为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因此导热速度快,热贮存效率高。不少网友觉得这个杯子很神奇,毕竟喝太热太凉的水都不健康,更有网友直呼找到了健康水温杯。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刘欣主任医师介绍说,从目前市面上的杯子材质来说,玻璃杯更好一些。首先,玻璃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饮品的时候,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喝进肚里去。其次,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滋生,所以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是相对健康、安全的。另外,刘欣也提倡使用搪瓷杯子,因为搪瓷杯是经过上千度的高温搪化后制成的,不含铅等有害物质,可以放心使用。
 
    对于喝水的温度,刘欣还介绍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习惯。比如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而且胃火较旺的人一般喜欢喝偏凉的水,脾胃虚寒的人一般喜欢喝温度高一些的水。但是对一般人来说,最适宜的饮用水温是37℃~45℃比较合适。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饮食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经常喝较热的水、吃烫的食物,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造成损害,这种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则可能形成浅表溃疡,导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反复地烫伤、修复,还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甚至会发生癌变。中医对饮食的温度定义有很经典的八个字,那就是“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简单地说就是食物不要像沸腾的开水那样灼热,也不要像寒冰那样沧冷。因此,比较接近或者稍微高于正常体温的饮水温度最适合作为保健饮水的温度,喝55℃以上的水的水温有点高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