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癣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痒 是热、风、燥引起的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4-08-18
看到患者提出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有热、有风、还是燥呢?痒和红一起出现意味着什么?其背后的病理机制是什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皮损发红、发痒,是向愈呢,还是治不对症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和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女性患者,病史十多年,刚开始是找了几个惯用清热凉血方法的老医生看,治疗后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胃难受,身上冷,对于皮损有效,但是自觉身体不断变差,经常疲劳,很容易感冒,但是不会发烧。后来患者慢慢觉得这种治疗思路不对,就换了个专家。这个医生改用温热法,吃了两年中药,身体整体在变好,但是皮损变化很小,大块的皮损都死死地趴在皮肤上不见动静。

患者后来找到我,用广汗法来调整,以“正常出汗”为目标,用了很多温热的方,如真武汤、桂枝茯苓丸、吴茱萸汤等等,一些温通的药物用到较大的量,如吴茱萸用到70克以上,桂枝用到90克以上。有同道问:病人能承受吗?我认为,中医讲“有病则病挡之”,身体受药邪之偏已久,不用大量,难以纠偏,张锡纯讲过“药以胜病为能”。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整体和皮损都在变好,但是皮损变化不大。患者舌质胖大而暗,皮损也在不断变红、变小,但是变化太慢。这其实是身体在蓄积能量,等待量变到质变的那个转折点。次年冬天,患者出现剧痒1个月左右(平素是几乎不痒的),痒到影响睡眠。这个过程中,患者整体状态很好,舌质变得红润,齿痕在明显减轻,这是个由痒领衔的“由阴转阳”的过程。《内经》讲“谨熟阴阳,勿与众某”,“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整体状态变好的同时,出现痒一定是变阳的好现象。痒是气血半通不通、欲通未通的中间状态。等到都长好了,都通了,就又不痒了。

上诉病例中,作为医生是不应该阻止这个痒的过程的。痒结束后,患者身上大块皮损消退三分之二以上。后来患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什么时候能再痒一段呢?”痒的时候很难受,但痒之后的效果(整体和皮损两方面的效果)太明显了,因此,她期待着“痒并快乐着”的过程能早日再来,以扫除残余。

看了这个案例,大家可能会认为:听你这么讲,那皮损发痒一定是好的,也不全是这样。

看另一个案例:一个女性患者,银屑病病史6~7年,身上都是大块的皮损,说从起病开始,瘙痒就在不断的加重,并且伴发着瘙痒的是,皮损在不断地增厚、变大。通过综合判断,我们认为,这对于人体整体和皮肤都是不利的,于是制订了养血润燥、温通散结、疏风止痒的大法,患者后来反馈,痒慢慢减轻,皮损也在慢慢变薄、变散。

从以上正反两个案例可知:对于皮损发痒不能简单地判断是好是坏,还要根据身体的整体状态和皮损变化来判断。

综上所述:痒是介于通和不通之间的中间状态。痒可能“是向愈”,也可能是“治不对症”而加重的表现。出现痒的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而动态地判断它,主要是看精神等整体情况如何,以及皮损是在变薄变散,还是变厚变聚。如果患者曾处于完全不通的状态,那么皮损发痒是进了一步,可以判断是阳,是往向愈的方向走。但如果患者是从完全通达的不痛不痒状态,发展变化为皮损发痒,则不可误认为是阳,误认为是疾病向好的表现。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