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药验方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9-10-30
《伤寒杂病论》序的学习心得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赞誉有加,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部经典。历代研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有200多家,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的经典课程之一。然如仲景原文所言:“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腧,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伤寒杂病论》正文言简意奥,而其序较正文易懂,不计标点符号共602字。同样不计标点符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有231字,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有222字,序的篇幅较二者总和还要多。反复研读发现,序的重要性不亚于正文中任何一篇,若正文是六经辨证、理法方药的详细论述,序则是全书的总纲。现将个人心得略述如下,以供参考。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句话称赞了当时越人的望诊水平,仲景对其凭望诊判断疾病深浅程度保持肯定态度,将中医望诊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后文:“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这段话批判当时医家各自承袭祖传知识或一家之言,而不研读“经”的内涵(前后文互参,这里的“经”应该指《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平脉辨证》),治疗时仅以问诊作为实际诊疗手段,仅查寸口脉,然颈部的人迎脉和足背的趺阳脉没有相互参照,且查寸口脉时,脉诊须臾,短时间内就开出治疗方剂,并没有真正明确诊断。
 
三部后接九候,仲景提倡的三部九候即“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在额两旁,动应于手,足少阳脉气所行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在鼻孔下两旁,近于巨髎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脉气之所行。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在耳前陷中,动应于手,手少阳脉气之所行也。中部天,手太阴也;谓肺脉也。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中部地,手阳明也;谓大肠脉也。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谷之分,动应于手也。中部人,手少阴也。谓心脉也。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也。下部天,足厥阴也;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也。女子取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是。下部地,足少阴也;谓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太溪之分,动应手。下部人,足太阴也。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越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也”[1]这段话的意思是脉诊时全身动脉重要搏动处均要检查,如明堂、阙庭,否则就如管中窥豹。《灵枢·五阅五使》言:“五官已辨,阙庭必张。”《灵枢·五色》言:“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
 
《灵枢经校释》五色四十九,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明堂即为鼻,阙为两眉中间的部位,庭即天庭,即额部[2]。《灵枢·五色》言:“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明堂骨高以起意为鼻骨高而隆起,鼻梁平且直[2]。仲景再次强调望诊,尤其对明堂和阙庭,明确提出脉诊时要重视人迎、趺阳,上述三部九候脉均要查到。
 
原文:“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仲景意为当时的医者不专心钻研医术以养身自保或惠及他人,而是舍本逐末,为了名利而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原文:“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段话叙述了仲景著书的初衷与方法,以上述六部经书知识为基础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熟读《伤寒杂病论》,结合临床表现与四诊资料,可知疾病的发病原理,明确治疗疾病的思路,找出治疗疾病的方法。但历代医家大都苦心研究正文内容,对序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希望此文能对纠正“窥管”陋习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张登本,孙理军.王冰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 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4-86.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侯安民 李国福
Tag标签: 伤寒杂病论(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