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的桂枝、生姜,北方的芍药、大枣,还有产自西北的甘草,这些食物或药物跨越了不同地域,是谁最先把他们配在一起的呢?
传说是商代的一位精于烹饪的大臣伊尹用他那高明的烹调技术配制的。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伊尹和商汤的一次谈话,其中就谈到了“阳朴之姜,招摇之桂”等许多道地物产、烹调用料等问题。这里的阳朴是古代蜀郡的地名,招摇是山名,有人说在广西,有人说在广东,总之是南方的山。所以,传说中伊尹从烹饪里调配出“桂枝汤”还是极有可能的。
桂枝汤的剂量
我推荐给大家的剂量是:桂枝10~20克,白芍10~20克,生甘草3~10克,生姜5~10片,大枣6~12枚。
这里的姜枣不能缺少,尤其是大枣,煎煮之前需要掰开或用剪刀剪开,以利于营养成分煎出。生姜切片,比1元硬币稍微厚些,如果家中没有生姜,可以用中药干姜3~6克代替。大枣不是沧州的金丝小枣,而是个头大、分量足的河南大枣。张仲景时代的用量不是三五枚,而是12枚,所以桂枝汤里的大枣分量要足。根据我的配伍比例,大枣须用6~12枚。如果没有那种大红枣,也可以用小红枣,不过量要适当加大,可以放15~20枚左右。
煎煮的方法
将药物放入陶瓷容器或砂锅或不锈钢锅中,不推荐用铁锅、铝锅等。在容器内加入适量的净水,根据药材的多少,水量以略微没过药材1~2厘米为准。先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始终用小火慢慢地熬,就像熬粥一样。熬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不超过40分钟。要注意不能把水熬干,否则药材必须倒掉。把熬好的药汁倒出来,一次只需喝一小杯,大约200毫升即可。
喝完桂枝汤还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是感冒发热,喝完之后,还要喝一碗热腾腾的稀粥,或比较稠的热米汤,一定要热的。热粥或热米汤是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常喝的,能够养胃气。这里主要是给机体增加热量,帮助药力发挥出来。
喝完汤药和稀粥之后,盖上被子,一为避风寒,二为让身体的热量蓄积以助出汗。如果能微微出一身汗(这种情况下出的汗,不是一阵大汗,也不是冷汗、黏汗,更不是汗出不止),就说明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恢复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营卫调和”了。
这时不再会怕冷怕风,动辄出汗,皮肤也不再有湿冷感。这时不必立刻把剩余的药全喝完。如果没有汗,身体不够暖和,还需要继续喝,喝完汤药之后再喝稀粥。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就需要不间断地多次服药。
张仲景要求服药期间“禁生冷、黏滑、肉面、酒酪、臭恶等物”,故一般以清淡、容易消化为饮食原则。如果是慢性病的调理,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本方,也可不必完全按照以上治疗感冒的服用法,如盖被子、喝热粥等。
桂枝汤不仅治疗体虚的感冒,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以心慌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遇风即冷、流清水涕、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疾病,以及小儿厌食症、小儿营养不良,妇科的妊娠呕吐、产后自汗等各科杂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但取得疗效的前提是,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必须是 “桂枝体质”的人,如果是喜生闷气、易叹息,或容易上火、好发脾气的一类人,这类人称为“柴胡体质”,就要服用四逆散、逍遥散、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等柴胡类方。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对症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