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证轻者为伤暑(暑热感冒),重者为中暑。暑热侵袭,初感暑邪伤于卫分,或直中卫气,是夏季一种急性热性病,此病自夏至日以后、处暑以前较为多见。《内经热论篇》:“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笔者临床所见,夏至日以前病暑者也不少,处暑以后也有病暑的存在。中暑有阴暑、阳暑之分。人在气候炎热或雨后暴晴、烈日当空野外劳作,或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或在高温车间劳动太过,暴感盛热之邪,元气损伤而病者,为“阳暑”。贪凉饮冷无度,或用冷空调降温、电风扇吹风无休止,或至深夜室外露宿,任其凉风拂掠,暑热之邪伤于元气,复遇寒涼之邪侵袭,两邪相得,寄于卫气而发病者为“阴暑”。
石膏清凉饮处方:生石膏60克,菊花12克,连翘20克,细辛6克,薄荷12克,生地黄20克,滑石15克,鲜荷叶50克。
功能:清热祛暑利湿。
主治:暑热侵袭。
方解:石膏性辛味甘寒,能解肌达热透表,寒能胜热,即解表邪,又清气分之邪热,所以符合在卫宜汗,在气宜清之理论,现代药理研究,石膏能抑制体温中枢的亢进,而产生强有力的解热作用,并有抑制发汗中枢的作用,所以用石膏清气解表,热退汗止,无不随手奏效。菊花、连翘、细辛,属辛凉重剂,佐石膏辛寒,以清热邪而止疼;麦冬、生地,益阴保津,使暑热伤耗之气阴得以补充,而心烦自除。薄荷、荷叶、滑石三药一升一降,升者升发清阳,降者清热解暑利湿,使暑湿之邪以下行。阴暑者加藿香、香薷。
外感暑热(伤于卫阳、气阴戳伤)阳暑证验案
王某,女19岁,西华人,1981年8月17日诊。患者述于昨日在田间劳动后,夜间露宿,第二天头疼、头晕乏力,肢困,发热汗出,不能进食,逐渐加重,发烧两天不退,即在当地卫生院就诊。体温39.5℃,注射安基比林等,体温持续在39.5℃不降,有时恶心。给予补液加抗生素、氢化可的松等(1日量),症状不减而来求诊。诊其脉,脉浮而数,舌质红,苔白薄,咽峡微潮红,扁桃体不肿大,神志清楚,但有头疼、头晕,恶心不能食。
辨证:脉症相参,此乃暑热之邪伤及卫阳,气阴戳伤,虽汗出邪不随汗解。
治则:清热祛暑利湿。
处方:石膏清凉饮。生石膏60克,菊花12克,连翘20克,细辛6克,薄荷12克,麦冬15克,生地20克,滑石15克,鲜荷叶40克。1剂。水煎频饮。
8月18日复诊:服药后诸症渐减。体温降至37.5℃,发热出汗,头疼、头晕基本控制,效不更方,同原方再进1剂,诸症皆除,精神振奋,食欲增加,体温恢复至36.5℃,数日后追访一切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