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健脾胃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辛智科治脾胃病经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5-09-02
陕西省中医医院辛智科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有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人有幸跟随老师学习,现将辛智科教授对脾胃病的认识及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对脾胃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中医认为,食物入胃,胃主受纳腐化,脾主吸收输布,脾胃是人体运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脾气主升,主运化,胃主受纳水谷、腐熟消化,主降浊。辛智科教授认为脾胃并居人体之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升降出入的运行状态全赖气化。脾气升则肝肾之气皆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皆降。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之本,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讲:“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有明代张景岳“安五脏以治脾胃”之观点。
 
辛智科教授从脾胃的生理特点出发,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脾胃病发病的机理,多由气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郁滞、运化无力所致。脾胃病尽管症状不一,病名各异,轻重有别,但其表现形式,都是在升降出入上出了问题,不是太过,便是不及,失之和谐与平衡,此乃脾胃病病机之关键。
 
辨证论治的特色
 
强调升降有度,贵在通和
 
辛智科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紧紧抓住其生理病理特点,从脾胃入手,分清虚实寒热,诊病看人重整体;紧扣病机,注重用药升降有度,降中有升,升中有降,欲降先升,清升浊降,升降得宜;分清主次,通和为贵。具体病种病证治疗中,常以一方为主,执简驭繁,随证施治,加减变化,务求胃腑通畅舒和,升降出入有序。
 
注重审证求因,治疗求本
 
辛智科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问诊细,视角广,既重视脾胃病本身病变,更重视全身病变反应,既重视脾胃病所呈现的主证,也不忽视次症的出现。从情绪变化、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方面搜寻有用的辨证线索和用药依据,注重患者全身病态反应所出现的证,力求审证求因,治疗求本,本之于人。从人的整体角度认识和把握脾胃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个体性。很难确切地说哪个方可治疗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具体病种,临证治疗上更多强调的是随证施治、方证对应,淡化方病对应、专病专方。
 
用药讲究轻灵,慎用虫类
 
在脾胃病组方用药中,辛智科教授讲究轻灵平淡,平淡出奇,中病即止,注重治病用药不伤人不伤胃,时时注意顾护胃气,治疗胃肠病,不用或慎用矿物类和虫类药,慎用大补大泻之药,不滥用活血化瘀药。辛智科教授治疗脾胃病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药简方精讲平衡,脾胃和谐促健康,强调“阴阳自和”“胃气和,则愈”。
 
重视调理饮食,舒畅情志
 
辛智科教授非常重视对脾胃病人饮食的指导和心理疏导。并认为脾胃病根据不同的症状,应少食辛辣、生冷和刺激性食物。饮食规律,不宜过饱和偏食。临证中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病症的发展机理,化解患者对病症的恐惧和不安,xxmy.com同情患者之苦,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减少或缓解各种身心压力,安养心神,调理脾胃,综合施策,心理、饮食和药物的治疗有机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脾虚食易停滞胃腑,善用消导
 
在脾胃病的临床表现中,不论属于哪类证型,或多或少都伴有伤食停滞、食欲减退、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等症,辛智科教授在方药运用中,常在辨证基础上,善用焦三仙等消导之类药物予以配合治疗,恢复脾胃的吸纳功能,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善食胃气强,太饿伤脾,太饱伤气,食无求饱,贵在能节。正如《吕氏春秋·尽数篇》所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