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无此或类似病名,一般把它归人“血证”、“虚劳”等范畴。从其临床表现看,有人认为本病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冲的“葡萄疫”相似;也有人认为明代李延《医学入门·魔疹门》中所载“内伤发斑”的症情与之相符,论述最早。但古代论血证,有吐、衄、便、溲的不同;原因病机各别,论虚劳;也有五脏六腑之区分,对于本病无整套的理法方药可资承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是以全身发下紫底或内脏粘膜出血为其临床表现特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及小儿。西医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对发病急暴的患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近期疗效肯定。但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激素,长期大量地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始于刃年代,当时对本病的认识比较粗浅,分类也不明细,常与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及过敏等引起的紫癜混在一起。明确提出本病,且具有一定样本数的报道见于1959年。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国内发表的近30篇文献报道大多属个案,除8篇病例数在6例以上和2篇综述以外,其余均为3例以下的个案报道。对本病病的认,识和治疗,在总体上无明显进展,尚处子积累、蕴酿阶段。80年代以后,才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有关研究不断被报道,在数量上超过了前30年的几倍,病例数也大大增加。至1989年为止,已报道的府例数(除个—案外),累计已有2600多例,疗效一般在80-95%之间,其中有对小样本病例进行探讨性分析,也有更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对本病舶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标准等也渐趋于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治疗专方。不少医者认识到,中医药治疗本病,既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又无副作用,尤其对于依赖激素的患者,更具优点,当然,中药疗效缓慢,对急性期重病人,宜用西药先稳定病情,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对顽固性病例则直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或长期服用中药。 对本病的机理研究已有所开展,如:舌、脉、症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活血化瘀中药对本病患者的巨核细胞形态及血小板表面相关IgC的影响;中药治疗本病对其免疫功能及巨噬细胞活性的关系等,但所见报道不多,尚属起步阶段。 [病因病机] 血热热毒内伏营血,或热气入胃,胃热炽盛,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溢于皮表腠理间发为紫癜,少则成点,多则成片。 阴虚热迫血行所致紫癜,若迁延日久,精血亏耗,以致发生阳虚火旺。这种明虚火旺,既是血热的病变结果,又是继续引起紫癜的病机。肾阴不足,扰乱营血,血随火动,离经妄行而致出血。 气虚出血反复发作,扫久不愈,出血既多,气随血去,致脾胃气虚,气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血失统摄,溢于肌肤而成紧癜。 阳虚此型或由阴损及阳,从明虚火旺转化而来,或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逐渐累及肾阳,导致脾肾阳虚。此型可见长期依赖激素的患者。 血瘀出血之后,离经之血郁于皮下而成紫癜,瘀血阻络,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而使出血更加严重,成为新的病因。 [辩证分型] 1.血热妄行起病急暴,可有发热,继之皮下出血及鼻衄、齿衄,紫癜往往密布成片,色紫红明亮,伴头晕,体怠,掌热心烦,口干欲饮,大便艰难,小使深黄,月经超前或量多。舌质红,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小儿指纹色紫,位于风关或气关。 2.阻虚火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由血热型迁延所致,出血症状时有反复,皮下紫癜时重时轻,多呈散在;色紫而暗,多见齿蛆,伴低热,五心.烦热,口臭或口苦,口干欲饮,头晕乏力,有时面部潮红烘热,或有头痛。舌红苦少,脉弦滑或细滑数。小儿指纹暗紫,隐露于气关。 3.脾气虚弱起病缓慢,过劳加重,紫癜时起时消,反复出现,多为散在,也有如针尖样分布较密者,色紫暗淡,伴头晕,心慌,神疲,体怠,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跳白,腹胀,便清,口淡乏味,月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舌质淡,脉细弱。小儿指纹色淡,隐见于气关。 4.脾肾阳虚瘀斑反复出现,病程长,其色鲜红,隐而不显,胸腹项背皆可出现,或有齿衄、便血,伴面色苍白,神疲懒言,形寒肢冷,下利清谷,腰背酸痛。舌淡胖,宫白,脉沉弱。 xxmy.com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药分型治疗1.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出血消失,临床症候消失,血小板计数达100XIO/L以上,实验室检查(如出血时;司血块退缩试验、凝血酶原消耗、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均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无明显成熟障碍,随访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 2.分型治疗 (2)阴虚火旺 (3)脾气虚弱 (4)脾肾阳虚 近年来,临床观察到,对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若单用健脾益气药治疗,往往收效不佳。由于阴阻失调,在激素治疗期间,可呈现阴虚火旺之象,但随着激素的递减至停用,患者虚寒的本质逐渐呈现出来,最后出现明显的脾肾阳虚之候。通过温补脾肾,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于依赖激素的患者也有防止出现激素戒断综合征及病变复发的作用。 紫癜是离经之血郁于皮下,当属瘀血范畴。因此,上述各型中均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一可预防瘀血之形成;二可消除已成之瘀血;三可祛瘀生新。因此,有人单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疗效,并观察到活血化瘀可使血小板表面相关屯C大幅度下降,产板型巨核细胞比例扩大,证明活血化瘀药确有免疫抑制作用。 3.专方治疗 (2)陆鹤消瘦汤 (3)加味桃仁承气汤 (4)清热活血汤 (6)消斑饮 (7)益气养血增板汤 (8)参芪三黄汤 (9)复仙汤 4.老中医经验 刘X,女,39岁。1975年6月20日初诊。诉患本病近20年,经多方治疗收效不大。查血小板数3.3万,血色素9克,全身紫癜,下肢为重,局部红肿拒按,压之有指痕,月经时间长,量多,疲乏,少食,行走困难,刷牙时即齿衄,大便经常带血,面色苍暗无光,秋时病重,届夏病轻。脉沉而涩。治宜祛瘀为主,佐以清热利湿。 处方:桃仁、红花、生地各15克,地榆炭、黄芩、柴胡、麻黄、清半夏各10克,苡米30克,生甘草6克,党参12克,4剂,水煎服。 二诊:自觉症情好转,下肢红肿瘀点消退一半,查血小板数4.8万,上方加热地15克,大枣5枚。续服10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饮食良好,血小板数上升到11.2万。为巩固疗效,上方继续服12刑。后加量配制丸剂,服丸药2月余,血小板数正常,至今未患。 按:尹锡风老中医认为治疗此病,关键在于清、利、化瘀,三法须有机 结合。指出:“肝为血库,一切出血往往责之于肝,清热当重在清肝,而治血证,宜治火为先。止血而不去瘀,则瘀血停滞而为发热,且离经之血不去,新血难生,故活血祛瘀之法,非用不可。”据此,创制“清利活瘀汤”,其组成为麻黄、柴胡、半夏、杏仁、苡米、党参、桃仁、红花、甘草;黄齐,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湿化斑之功。临床应用时,又可随证加减。数年来,应用此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余例,效果甚佳。 5.用药规律 共有81味药。表中可见,目前中药治疗本病,以益气补血,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为主,尤其是仙鹤草,不但临床报道多,而且应用人数的频率也最高。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仙鹤草有增加血小板的作用。有意识地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途径。 xxmy.com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它疗法(1)针灸 其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