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某,女,32岁,2016年3月22日初诊。主诉:右臀部肌肉硬结、疼痛30余天。患者从事电脑工作,3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右臀部肌肉酸痛,以为是工作时间较长,久坐所致,未加注意。数日后登山活动1次,回来后臀部疼痛逐渐加重,并有一肿块高出皮肤,红肿硬痛,且疼痛日渐加重,渐至翻身困难,走路疼痛难忍。20余天前到北京某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臀肌筋膜炎,给予活血化瘀、消炎等药物内服、外敷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治疗10余天无效。3月21日回河北邯郸,求治于中医针灸。
患者就诊时症见痛苦面容,行走困难,右侧臀部红肿疼痛,高出皮肤,扪之疼痛加重,可触及硬块,边界清楚。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臀肌筋膜炎。
辨证:筋脉瘀阻。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结。
处方:1.环跳、秩边、阿是穴、阳陵泉、飞扬;2.阴陵泉、三阴交、太冲。
操作:平补平泻法,刺环跳、秩边要求针感顺经传至足尖。两组交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月1日二诊:针刺3次后疼痛开始减轻,5次后翻身、行走时疼痛明显减轻,现硬结变软,红肿消失,扪之稍有疼痛。舌略红,苔白厚,脉弦缓。
4月11日三诊:治疗15次后疼痛完全消失,巩固5次,适当剧烈运动后无明显不适,脉舌正常,停针观察。
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按该患筋肌同病,证属痹阻无疑。肌痹、筋痹均为中医学五体痹之一,临证多由风寒湿、热毒等邪侵淫肌肉,闭阻脉络,气滞血瘀,出现肌肉疼痛、筋脉拘急、难以屈伸,严重或病之日久者,可有麻木不仁、肌肉萎缩、疲软无力等证。
从病因而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张氏医通》卷六:“肌痹者,即著痹、湿痹也。留而不移,汗出,四肢痿弱,皮肤麻木不仁,精神昏塞。”由上论得出,肝主筋,少阳有余则筋痹,肝胆一家;脾主肌肉,主运化,喜燥恶湿,肌痹即湿痹,故该病病位主要在肝胆和脾。视患者所患部位乃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所属,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选胆经通经活络、祛风湿、利腰腿的环跳和筋会阳陵泉,选肝经所注之输穴太冲,合三阴交养血柔筋,通络止痛,选一身阳气最盛之太阳经秩边、飞扬,振奋经气,通经活络,使气行畅则痹阻通。脾经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固本,扶正祛湿,养血活血,使气行有所使、筋肌有所养。诸穴合用,共奏舒筋通络、养血活血、健脾散结等功效。手法上特别要求刺环跳、秩边时要使针感顺经传至足尖,振奋经气,通经活络,对该病的治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故极为棘手之证针刺3次即获大效,10余次即康复如初。(李利军 河北省邯郸华仁中医院 贾小红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