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风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1-10-23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平均每40s即有人发病,每4min便有患者因其丧失性命[1]。另外,其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风的发病机制,预防其复发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2]。纵观中风历史沿革,前人之述备矣,然各有所长,笔者采撷众说,略述浅见,简要阐述脾胃论治理论对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性。
 
1 略论“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年长则求之于腑”
《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问·腹中论》曰:“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指出在疾病初愈阶段,应当慎饮食、节起居等,才能预防疾病的复发,所以患者均应“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才能达到“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示从容论》曰“夫年长则求之于腑”,此处的腑即“脾胃”[3]。王冰注曰:“年之长者甚于味……恣于求者则伤于腑。”黄元御《素问悬解》曰:“年长者肠胃日弱,容纳少而传化迟,腑病为多,故求之于腑。”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胃日渐虚弱,所以对老年患者应善用顾护脾胃之法。中风是老年病常见病种,注重脾胃思想对预防中风复发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患者应该避免“多食与食肉”,从而减少脾胃损伤;另一方面,医者应该“求之于腑”,临床灵活运用健脾、化痰、通窍方法,从而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
 
2 脾胃在老年人中的地位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述,男子“八八”、女子“七七”皆已“肾藏衰”“天癸竭”,年老者本虚,肾精不能独生,必须依赖于脾胃化生气血的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肾得脾胃滋养才能继续维持体内精气的充盛,满足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充养脑髓,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以上证明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之后应该注重脾胃。《医学发明》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多有此疾。”李东垣曾言老年人正气之虚,本源于脾胃不足,充分说明中老年人中风病因之一为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虚弱的因素除了年龄外,还有饮食因素。《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论》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古今医鉴》曰:“食之过多,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则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均说明饮食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功能衰弱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因素。
 
3 从脾胃探讨中风复发病因病机
中风的基本病机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虚、瘀。脾胃损伤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风的复发: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凝聚生痰;脾胃虚弱,气虚津亏,气虚无以推动血液,津亏无以充养血液,且脾气虚常伴有离经之血,形成瘀血;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乃为中风复发的根本。详见图1。
 
食积诱发中风复发
图1 食积诱发中风复发  
 
3.1 脾虚生痰,痰阻脑窍
“痰”在中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分为湿痰、风痰,其中痰生热,热极生风,终致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络脉,上阻清窍,发为该病,即《丹溪心法·中风》所云:“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痰从何而来,《景岳全书》载:“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又载:“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唯其不能尽化,而十留其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见血气日削,而痰证日多矣。”说明脾胃虚弱是痰生的主要原因。《医宗必读》曰:“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表明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则可凝聚生痰。《丹溪心法》载:“大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中焦有痰则食积……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提出利用健脾燥湿治痰,从侧面表明脾虚导致痰生。根据中风病程较长的特点,久病多虚,久病多瘀,气虚无以推动气血,痰又阻碍气血的运行,痰、瘀、虚三者互相夹杂,使疾病更难恢复。总之,脾气虚是中风复发的重要证素之一。
 
3.2 脾胃虚弱,气虚津亏,瘀血停滞
王清任《医林改错》载:“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认为气虚是发病本源,瘀血是其病理因素,并创立补阳还五汤。《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素问·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虚弱,则会引起气虚津亏。《诸病源候论》载:“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气虚无以推动血液,则会形成瘀血。《血证论》载:“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人体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行脉中,周流全身,以供五脏六腑,脾胃虚弱,影响气血津液的运化,从而导致瘀血,不仅造成五脏六腑的衰弱,更会导致机体产生新的病理变化[4]。瘀血作为病理产物易阻滞气机,气滞又会产生瘀血,而瘀血和气滞又会生痰,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疾病缠绵不愈。
 
3.3 气虚邪中理论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为五脏之母,胃者为五脏之本也,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维持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明人体衰老是从阳明经开始,脾胃虚弱则正气必虚,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论》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诸多疾病都与脾胃衰弱有关,中风也不例外:“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多有此疾。”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尤其在气候突变之际,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或痰湿素盛,形盛气衰,外风引动内风而致病。
 
4 从脾胃防治中风复发
“脾气虚”作为中风的主要证候要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代医学认为,中风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5],而中医多从“痰饮”论治高脂血症,应“治病求本”之宗,其辨治重心由“痰饮”这一证候要素(病机层面)转向“脾气虚”这个证候靶点(病位层面)[6],并提出了补脾健胃、化痰开窍之法。
 
4.1 补脾健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补脾健胃为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主统血,治疗时应补脾健胃,药物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物,使水谷化生气血,血液正常运行,正气得到充养,从而预防中风复发。
 
4.2 化痰开窍
痰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老年患者素食膏粱厚味,易助湿生痰,因此痰在治疗中尤为重要。脾为湿困,则运化无权,痰湿相合,影响运化,更碍于疾病的好转。因此,化湿祛痰,祛除病理产物,使痰无所生;开窍醒神,通畅气机,使神机得用。同时加强胃的受纳功能,使六腑得畅,痰得以化。
 
4.3 饮食预防
根据“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更应该注意饮食。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侯氏黑散”治疗中风时,在方后注明:“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虽然此处所言中风并非笔者之意,但可见仲景对疾病的调摄非常重视。此外,陈直《养老奉亲书》也强调了“节制饮食,调治疾病”的学术思想。以上论述均表明,注意饮食、顾护脾胃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平时应食用清淡、易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并禁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以防止中风和复发[7]。
 
5 小结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思想对当前疾病的诊疗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年长则求之于腑。”均出自该书。此处的“腑”,指脾胃,要求医者在治疗老年患者时要有所侧重。这种观点运用到缺血性中风的预防治疗中作用显著。中风的病机离不开本虚标实,从饮食入手,食积损伤脾胃,脾胃功能衰弱易生痰,形成瘀血,从而导致中风复发。在治疗时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枢纽,健脾运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气机升降有序,痰无以生,瘀无所处,同时辅以益肾开窍,使神机得用,则中风不发。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侯赛赛 李燕梅 时亚苹 刘钢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