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芪祛风合剂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 其遗留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仍是神经内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 从中医活血通络方面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意义重大[2], 本文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许昌市中医院中风科住院的辨证为气虚血瘀的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28例, 女22例;平均年龄 (65.13±5.63) 岁;病程最短14 d, 最长3个月, 平均 (2.01±0.96) 个月;合并高血压病41例, 合并糖尿病13例, 合并冠心病32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2例;平均年龄 (64.86±4.76) 岁;病程最短14 d, 最长3个月, 平均 (1.89±1.06) 个月;合并高血压病38例, 合并糖尿病9例, 合并冠心病2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 经头颅CT/MRI诊断为脑梗死;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4]:半身不遂, 口眼?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 面色白, 气短乏力, 自汗, 舌质暗淡, 舌苔白腻或有齿痕, 脉沉细;病程最短2周, 最长3个月;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短暂脑缺血发作和出血性脑卒中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药物过敏者;观察期间未完成整个疗程中途中断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80078) 0.1 g, 每晚1粒口服。控制血压根据病因及分层选择用药, 血压控制水平由研究者掌握。血脂控制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5], 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20051) 每日20 mg口服。血糖控制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治疗3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归芪祛风合剂治疗。归芪祛风合剂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主要组成:黄芪30 g, 当归20 g, 川芎20 g, 桃仁15 g, 红花15 g, 鸡血藤15 g, 赤芍10 g, 地龙10 g, 川牛膝15 g, 木瓜10 g, 熟地黄20 g, 川续断片9 g, 桂枝9 g, 乌药10 g, 豨莶草9 g。每日1剂, 水煎服, 分两次服用。治疗3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定[7], NIHSS得分越高, 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②肢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BI) 量表评定, BI评分越高, 恢复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 (QOL) 评定, 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 分数越高, 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恢复良好;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恢复良好;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有明显的恢复趋势;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4]。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50 14.72±2.38 7.46±1.37△▲
对照组 48 13.15±2.59 9.21±2.2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 肢体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 (P<0.05) , 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50 78.46±26.38 87.13±18.75△▲
对照组 48 76.63±24.12 82.36±18.2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 (P<0.05) , 且治疗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
治疗组 50
治疗前 1.6±0.6 1.2±0.7 1.1±0.6 1.4±0.4 5.3±1.3
干预后 2.2±0.4△▲ 1.8±0.5△▲ 1.7±0.6△▲ 1.8±0.5△▲ 7.4±1.5△▲
对照组 50
干预前 1.6±0.4 1.3±0.5 1.2±0.4 1.3±0.5 5.3±1.4
干预后 1.8±0.7△ 1.5±0.3△ 1.4±0.4△ 1.5±0.5△ 6.1±1.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50 12 20 14 4 92.0▲
对照组 48 10 14 17 7 85.4
注: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西医认为, 脑梗死的发病主要是因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后, 血管腔出现狭窄, 而狭窄到一定程度则导致颅内出现局部动脉供血障碍, 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因其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致残率高等特点, 寻求更有效的恢复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中医认为, 脑梗死属“中风”范畴, 发病多与虚、火、风、痰、瘀有关, 脑梗死后遗症则是本虚标实之证, 具体病机为气虚血瘀, 或风痰阻络, 或气血俱亏。气虚是根源, 而血瘀和痰瘀是产物[8]。因此针对脑卒中后遗症病机中存在瘀血的特点, 采用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更好疗效。补阳还五汤是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方剂之一, 是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剂[9]。方中重用黄芪为君, 大补脾胃元气, 使气旺利血行, 瘀祛经络通;当归养血活血, 有化瘀不伤血的作用;赤芍、桃仁、川芎、红花能佐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能化瘀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补阳还五汤能够保护脑梗死损伤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保护细胞线粒体, 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脑梗死的缺血缺氧状态[10]。
归芪祛风合剂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方上加减化裁而来。由黄芪、当归尾、地龙、赤芍、红花、川芎及桃仁加入鸡血藤、川牛膝、木瓜、熟地黄、川续断、桂枝、乌药及豨莶草合成。黄芪为君药, 大补元气, 通络活血祛瘀;当归尾、鸡血藤为臣药, 活血化瘀;配合熟地黄、川续断片、川牛膝、豨莶草为佐药, 补益肝肾, 强筋健骨;地龙活血通络;桂枝、乌药温经通脉;诸药与赤芍、川芎、红花、桃仁, 共奏活血通络补气之功效。本观察结果显示,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BI及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在促进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方面, 归芪祛风合剂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意义。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朱校序 王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