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腮腺炎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中医典型案例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9-09-20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中医称之为“发颐”,是一种热病后余邪热毒结于颐颌之间引起的疮疡病。若寒战、高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邪毒内陷。临床特征多为单侧发病,初期症状主要是疼痛,逐渐引起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肿痛,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可呈现红肿,压迫肿大的腮腺区导管口可流出脓性或见胶冻状分泌物。炎症初期全身反应不明显。病情加重,可引起高烧,有时可高达40℃。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旦发病应采用积极措施控制病情发展。本病主要是逆行性感染,因此,预防的关键是加强口腔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因病机
 
发颐早期多为实证,余邪滞于经络中,早期治疗多以清消为主,以清热解毒、活血疏通,钮晓红教授善于使用清法,且凡用清凉须防冰伏,必佐活血疏通。以普济消毒饮或柴葛解肌汤加减。
 
中医认为,“肿则不通,不通则痛”。人体经脉气血流畅,则周身相安。若病邪相加,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阻滞不通,则出现疼痛。因以实邪阻滞而痛,故辨证为实痛。不通则痛,热毒之邪侵入人体则伤津,使脉道失润不滑利而致气机阻滞,不通则痛。钮师认为,发颐肿胀发作,周围腮腺组织肿胀,阻遏气机,气机不畅则生疼痛,故治痛不在于止痛,而根在疏通,驱邪外出,消除腮腺肿胀。
 
在发颐的治疗过程中,多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使用大剂量的清热药和苦寒燥湿药,易损伤脾胃,导致病人泻下过度,造成“伤阴”进一步加重,而犯虚虚之戒。钮师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饮食调理,主张“宜先进白稀粥,次进糜粥,宜须少少与之,并不能早吃肉食”。
 
中药含漱液能抗菌消炎,改善口腔内环境,促进导管口炎症的消退,对经导管口逆行感染的腮腺炎效果佳。方药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金钱草、薄荷、紫花地丁、甘草。水煎取药液100mL,待药液温度适宜后频频含漱,每天1剂,每次含漱1~3分钟,每天3~10次。
 
典型案例
 
周某,女,37岁,2019年2月28日初诊。
 
自述右侧耳下肿痛10天张口受限,伴轻度咽痛,无发热,无咳嗽咳痰,食欲欠佳,睡眠可,大便难解,小便正常。
 
查体:T36.2℃,右侧耳下触及硬质肿块一枚,约3cm×2.5cm,压痛(+),边界欠清,活动度欠佳,皮色淡红,皮温偏高;颜面部对称无畸形,右侧腮腺导管口红,挤压未见脓性渗出;颈两侧Ⅱ区及双侧颌下均触及几枚肿大淋巴结,右侧较明显,直径约2.5cm,质中等,边界清,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彩超提示:双侧腮腺弥漫性病变伴右侧腮腺肿大、右侧腮腺区淋巴结肿大。颈两侧淋巴结增大,右侧Ⅱ区考虑炎症。
 
西医诊断:右侧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中医诊断:发颐(热毒蕴结证)。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柴胡9g,葛根9g,生石膏9g,天花粉9g,黄芩9g,甘草9g,牛蒡子9g,连 翘9g,升麻9g,桔梗9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川军(后下)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局部外治:入院后予外敷加味金芙膏6~8小时,每日1次;中药熏蒸一号方外熏,每日半小时;超声药物透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治疗3天,诸症全消而愈。
 
2019年3月8日复查彩超:腮腺大小正常,回声稍低、稍粗,分布欠均匀,血流信号未见异常。
 
柴葛解肌汤来源于明代陶华所著《伤寒六书》,原方用于“治足阳明胃经受邪,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疼,脉来微洪”等症,目前临床多用于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中药熏蒸疗法适用于发颐发作期颐颌局部红赤肿胀疼痛,张口咀嚼受限,耳下肿块变软按之应指者。选用发颐熏蒸方:金银花、法半夏、浙贝母、天花粉、白及、乳香、皂角刺、牡丹皮。通过热、药的协同作用,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可加速局部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的清除,同时由于热能的作用,促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毛孔,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有效防止寒冷清解,冰伏闭郁,毒不得发,必兼疏散为要,还可减少胃肠道反应。(张莉 钮晓红)
 
Tag标签: 腮腺炎(1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