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肾炎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肾风外感病因病机 肾风外感的治疗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3-23
“肾风”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奇病论》:“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病生在肾,名为肾风。”任继学首创以肾风作为独立病名,在肾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现就任继学有关肾风外感的病机行系统阐释,供同道参考。
 
肾风外感病因
 
任继学认为,肾风的发生多因感受外邪后因正虚邪犯而发病。正虚是指肾中卫气不生,元气不发。肾中膜原卫气不得循行,为邪气潜伏之地、发病之源。外邪是以风寒、风热、时疫病毒为主,其犯人体的途径有两种:①邪毒从皮毛玄府而入,因肺与皮毛相合,又因少阴肾脉注入肺中,循咽喉,由气血之道侵犯于肾,潜伏膜原,久蕴邪毒而发病。②邪毒从呼吸道而入,结于咽喉,因咽喉卫气不足,无力束邪,邪结喉核,营气不从,陷于肉里。“营气者,血之用。”故邪结咽喉之血络或毛脉,血液循环受阻而生红肿,毒随血脉下犯肾之膜原而为病。亦有药源所致者,多因患感冒、咳嗽、乳蛾之疾,医者、患者依赖抗生素,致寒遏太过,邪气内伏而不得透发。蕴毒聚邪由气血之道下犯于肾,邪结肾之膜原、毛脉、缠络、结络、斜络、孙络,“造成络脉缠绊之地”(《医门法律》)气街不通,“气化代谢失常”(《脉理会参》)血脉壅阻,造成“血液稽留,为积为聚,为肿为毒。”(《医林绳墨》)。由于血脉肿胀,脉络膜变薄,或毒伤脉络膜有破裂之状,故血液外渗而生血尿。气化代谢失常,肾间动气受伤,封藏失职,肾脏体用俱伤,肾命失用,三焦水道开阖功能障碍,决渎无权,水液泛滥,外溢肌肤而生水肿。肾风患者,因体虚,易感受外邪侵袭,邪气侵犯肾之膜原,导致肾风病情加重。所以临证治疗时,在肾风兼外感的治疗,要正确处理标本、缓急、虚实关系。
 
肾风外感病机
 
任继学认为,当肾风患者每遇外邪侵袭时,毒邪最易循咽喉而入。《灵枢·忧恚无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咽喉为关隘,易为邪犯,少阴肾脉循咽喉,挟舌本。所以外邪入侵,从皮毛玄府而入,或从呼吸道而入,盘踞于咽喉,邪结咽喉之血络或毛脉,郁结不散,化生瘀毒,而生红肿如蚕蛾,毒随少阴经脉下犯肾之膜原、血络,致病情加重,难以缓解。肾气受伤,卫外不固“毒邪入侵首犯肺卫,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疡科心得集》),循经再伤及肾,致病情发展、缠绵,形成咽喉与肾的恶性循环,此为标本传变之理。如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所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气之道路也,其源内根于肾,乃生命之本也。根在内而布散于外,犹树木之有根本,若伤其根本,则枝叶亦病矣。苟邪气自外侵之,伤其枝叶,则亦累其根本矣。”
 
肾风外感的治疗
 
任继学认为肾风外感辨证属表里同病,表不解则里不和,表里互为影响,使病程缠绵难愈,所以清利咽喉是治疗肾风外感不可忽视的一环。任继学常用金果榄、木蝴蝶、桔梗、防风、金荞麦等,以清热解毒散结、驱邪外达以安正,否则贻误时机,邪毒留恋,损伤肾体,加重病情。金果榄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咽喉肿痛。木蝴蝶利咽喉、清肺热,用于治疗咽痛喉痹。《药材资料汇编》谓其“治咽喉失音”。桔梗“表散寒邪,清利头目咽喉”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利咽喉,散表邪,引领诸药而为使。防风味辛、甘,性温,解表以祛风为长,能散风寒。金荞麦为治疗咽喉肿痛、喉症开关之要药。
 
肾风兼外感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任继学在治疗中多以上述药物为灵魂药,但并非每方中所有药物必须具备,应结合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变通,灵活加减。(田玉东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  马德锋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桂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任喜洁 吉林省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