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小儿疾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小孩怎样喝中药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8-01
喝中药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碗黝黑黝黑的汤药里掺杂着各种味道,酸懵苦涩,每次都得你捏着鼻子眼一闭才敢喝进去,将身体所遭受的烦恼都托付给这一碗药了。小孩子的话更是嫌药苦,怎么也灌不进去,愁煞了家长无数。
 
经常见有家长见小儿喝药不成,仗着力气大,架住小孩子,再来一个大人往小孩嘴巴里硬灌,结果很有可能是药也吐了,碗也打翻了。小编儿时也是惧怕喝药,常常喝一小口,再趁大人不注意,偷偷从下水道倒掉。那面对小孩喝药难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其实,古时候没有西药可以使用,中医药不仅大人用,孩子也用。
 
文献中不仅有专门看小孩的中医儿科(唐朝称为少小科),甚至孕期时就有用中药一起调理母子的记录,例如《竹林女科证治》“若知保养,随时调治,气充血盈,胎安产易,其所以安全母子者,药饵之功正不浅也。”就是说明借助中医擅长调理的优点,对胎儿和母亲都是有好处的。现在南方还常有孕妇去开几幅中药汤剂调理身体的习俗,而且婴儿出生后使用中医药治疗也很普遍。
 
对于喝中药,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小儿则》就曾提到:“药饵尤当慎”,说明了在古代婴幼儿的调理保健是多方面的进行,中医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药物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式,不是仅仅只有喝中药。
 
像3个月内的新生儿,常常是因为湿疹、皮肤炎来看中医,通过中药药草浴、中药外用药膏、中药痱子粉等就可以提供给宝宝安全的治疗方式。
 
对于6个月以后的宝宝,开始吃辅食后,容易出现感冒或流鼻涕的症状,可以根据剂量给小孩开一些中成药,同时家长还可以配合使用婴儿穴位按摩的方式来做日常保健。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通过给婴儿“捏脊”预防积食。
 
目前,有关儿科疾病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是在甲骨文,有关儿科的文字记载有「龋」、「子病」、「不乳」等,都证明了在两千年前医家已经观察到新生儿到孩童生病的状况。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也证实了当时的医师也观察到了婴儿的体质和大人不同的特点。
 
“医圣”孙思邈曾记载:“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就是说婴幼儿生病使用中药治疗,要注意剂量不能太多,少量药物就可以起效。
 
对于6个月到1岁的孩子,胃容量较小,药物应浓煎至50~70毫升,每次10毫升,分5~6次喂服。如果能喝小米粥或糊糊,可以少量多次掺在稀米糊里喂,减轻其口部刺激感。
 
对于1~3岁的孩子,此时对苦味很敏感,如果米糊法不管作用,可能需要被动给药,可以一位大人固定其四肢,另一位将小孩抱成半卧位,使小孩头部向上,用勺子盛满药后,塞进小孩舌后部,直至被迫咽下后再将勺退出,汤液尽量浓缩,不要太多。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大人的意思,这时可以循循善诱,耐心解释,不要打骂,劝其将喝的药少量多次服下后,可适当给予口头或物质奖励,使其形成好的服药习惯。
 
以下几点是一些服药的经验:
 
1 煎药用水无需太多,煎出的药量大约小碗容量的三分之一量即可。
 
2 如果自己煎药控制不好药量的话,可以选择免煎剂或中成药颗粒剂。
 
3 喂药时要注意避免将药液与果汁、母乳、牛奶等混在一起。
 
4 3岁以内的小孩如果是感冒或腹泻,还可泡脚,通过脚部皮肤吸收,达到疗效。
 
5 如果大夫开出的是中成药,一般都会有矫味剂,味道较易被小孩接受,注意冲泡时加少量开水,融化即可。
 
6 被动喂药时千万不要捏鼻灌药,否则易使药物呛入气管,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
 
愿天下小儿都能有一个强壮的好身体去迎接未来的更多挑战。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