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一例报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第20卷第5期
应永意 李艳红
关键词:肾移植 白血病,单核细胞,急性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2个月伴皮肤紫癜3个月于1998年7月31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4月初因“尿毒症”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用药:环孢素A500mg/d,泼尼松80mg/d,百令胶囊1g/d,硫唑嘌呤50mg/d。排异反应控制后,逐渐减量,至1998年2月改为维持量:环孢素A260mg/d,泼尼松15mg/d,硫唑嘌呤50mg/d,百令胶囊1g/d。其间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1998年4月起发现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伴皮肤紫癜,血常规:Hb78g/L,WBC3.1×109/L,N0.23,L0.77,PLT45×109/L,停服硫唑嘌呤。5月底出现发热伴畏寒,体温38~40℃,在外院经抗菌素、补液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口腔粘膜可见多个血疱,咽部充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心肺检查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两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Hb56g/L,WBC2.4×109/L,原始单核细胞0.29,幼稚单核细胞0.12,单核细胞0.0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1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32,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13;PLT9×109/L,ESR143mm/h,多次血培养均阴性;Cr62μmol/L,BUN5.0mmol/L,UA266μmol/L,BUN/Cr12;肝功、电解质正常。T细胞亚群检测:NK活性1.0%(27.5%~51.5%),CD312.1%(52%~74%),CD46.5%(34%~53%),CD86.3%(14%~26%),CD4/CD81.03(1.57~2.93)。B超显示:移植肾正常。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原始单核细胞0.415,幼稚单核细胞0.095,此类细胞直径约10~25μm,类圆形,胞质丰富,色灰蓝,部分胞质内有空泡或少量嗜天青颗粒,核大,部分核形不规则,有切迹、凹陷、瘤状突起,核染色质细致,核仁1~4个,未查见欧氏小体,粒、红、巨三系增生受抑。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酶20%弱阳性,碱性磷酸酶积分0分(阳性对照304分),氯乙酸萘酯酶阴性,α-醋酸萘酯酶部分弱阳性,氟化钠抑制试验减弱,过碘酸-雪夫反应细颗粒状阳性,α-丁酸萘酯酶部分弱阳性。细胞分化抗原标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75%阳性,CD6830%阳性,Mac387少数阳性,淋巴及巨核系统标记均阴性。骨髓活检见造血成分增生明显,三系细胞均可见到,并可见未成熟幼稚细胞,此类细胞分化抗原标记: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68(+)。
2 讨 论 本例患者全血细胞减少2个月余,体检发现胸骨压痛,骨髓中原始和幼稚细胞>30%,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分化抗原标记,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成立。患者肾移植术后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时间达15个月,T细胞亚群检测显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肾功能始终正常,说明肾移植及抗排异措施成功。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推断可能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的重要诱因。随着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和较长时间应用,移植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得以很大提高,免疫抑制剂导致二次肿瘤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均有报道,但并发急性白血病属少见。国内曾有报道469例肾移植受者中有4例发生恶性肿瘤,发生率0.85%,其中1例M5b。
作者简介:应永意,女,1964年12月生,技师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