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4例报告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年第4期第11卷 病例报告
作者:康恭礼 丁强 周毅
单位:康恭礼(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29);丁强(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29);周毅(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纵隔肿瘤;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4-0252-01
我院放疗科近年收治4例纵隔型肺癌病人,均碾转几家医院并经CT或MRI扫描一度诊断为纵隔肿瘤,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总结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1 病例报告
4例纵隔型肺癌均系男性、年龄54~67岁。
例1,杨某,54岁,69578号。右胸持续性针刺样痛年余伴右前胸肿胀,外院CT扫描诊断为纵隔肿瘤,于1998年7月入住我科。查体:卡氏评分90,胸骨右旁第3~5肋间扪及一固定触痛明显硬块,两腋下各及1枚淋巴结,CT片见右上前纵隔旁软块影约4cm×2cm,呈D字形凸入肺野,上界略低于主动脉弓水平,外缘清晰锐利,弓顶平面血管前间隙有不规则块影,上腔静脉及气管间隙也见软块充填,胸骨体右第3肋软骨附着区前胸壁软组织局部肿胀,胸膜增厚与纵隔内软块影粘连,右上肺大泡形成,气管镜见气管及左右支气管通畅,胸壁肿块穿刺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腺癌。延诊14个月,化疗MF方案一周期,因经济困难出院。
例2,吉某,62岁,69051号。左胸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月余,自1997年10月住外院按纵隔肿瘤治疗,COP方案化疗四周期,原灶未控且左锁上出现肿块,于1998年5月转治我科。查体:卡氏评分60,颈胸及左上肢浮肿,左锁上淋巴结1枚,直径约2cm,穿刺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鳞癌,查痰见癌细胞,CT显示S+4至16层面右肺内带有一长钩型占位且紧贴纵隔,与主动脉分界不清,横径约5.5cm×6.5cm,与纵隔肿大的淋巴结分界也不清,左支气管变窄,心包影增厚。放疗加速器6mv-X线DT60Gy/30次,同时化疗EPA方案三周期。延诊10个月,9月份因肝转移放弃治疗。
例3,聂某,64岁,67770号。声音嘶哑伴颜面浮肿,阵咳二月余,外院CT诊断为胸腺瘤,恶性淋巴瘤,于1998年2月收治我科。查体:卡氏评分80,颜面浮肿,右颈中下部数枚淋巴结,质中、活动受限,间接喉镜见右声带活动差,CT示右上纵隔气管旁分叶状软块影自T1下缘至T4下缘,其内缘紧贴气管右侧并压迫气管呈刀鞘样变形,密度均匀,最大层面横径约5c×4.5cm,部分层面隐约可见肿块由多个结节融合,外缘分叶状,右肺门阴影略大,右中央支气管开口未清楚显示,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癌。放疗加速器6mv-X线DT60Gy/30次,延诊2个月,1999年1月死于肺部感染,生存11个月。
例4,杨某,67岁,67226号,缘于1997年6月起声嘶、进食梗阻、气逼,曾抗炎治疗无效,间接喉镜见右声带麻痹,支纤镜检无异常,吞钡见食道中段梗塞但粘膜光滑,CT显示右肺内带一长条状块影灶累及上腔静脉后及气管隆突下。放疗加速器15mv-X线60Gy/30次,1998年2月复查CT示病灶明显退缩,5月因气逼,咳嗽入我科。查体:卡氏评分90,CT见右上肺炎性变,右胸腔积液少许,双锁上各可及1枚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鳞癌。延诊8个月,经消炎治疗好转自动出院。
2 讨论
病例表明纵隔型肺癌病程较短,需要X线影像学诊断及病理或细胞学的诊断。文献载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有3种形式,其一为上叶完全性肺不张,包绕了肺门及纵隔肿大的淋巴结;其二为发生于纵隔旁的周围型肺癌,其内缘紧贴纵隔并与纵隔胸膜粘连,而肿瘤外缘毛糙,如本组4例;其三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如中央型肺癌,原灶可很小,但有较大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1]。在X线透视下,尚可见纵隔型肺癌的瘤体中心位置在肺内,瘤体与纵隔交角成锐角,某一位置瘤体与纵隔间可有一分隔带,呼吸动作与肺纹理运动方向一致,癌肿跨叶少见等[2]。本组4例在误诊时均有CT扫描,但均在仔细体检发现有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痰中查见癌细胞后、复读CT片得以确诊,纵隔型肺癌须与恶性淋巴瘤、胸腺瘤、异位甲状腺癌鉴别。为了明确诊断,笔者以为及时开展经皮针吸活检或纵隔镜检查很有必要。关于纵隔型肺癌的治疗:手术切除应是肺癌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病灶特殊,在被确诊时己有肺门及纵隔广泛淋巴结转移,胸膜及胸内其他脏器受侵,使之失去手术意义,因此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可延长生存期。
(孙 燕教授 审)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19,438.
[2]谷铣之.现代肿瘤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425.
收稿日期:1999-08-16
修回日期:199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