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大肠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食用纤维与抗大肠癌作用

食用纤维与抗大肠癌作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4期第22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 朱建伟;郁宝铭(审校)

关键词:肛肠病;大肠肿瘤;食用纤维

  摘要:在大肠癌的许多病因因素中,饮食因素非常重要。食用纤维是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的消化酶所水解的植物多糖类,如纤维素、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还包括非多糖的木质素。关于食用纤维是否具有保护群少患大肠癌的作用,目前有关此方面的系统的研究工作还不多,另一方面,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常不能获得统一,导致相关结论长期以来争论不断。Butkitt等(1977)认为膳食纤维使肠道通过时间缩短,减少结肠膜与粪便中致癌物接触时间,从而使减少患大肠癌的危险。但Globber(1977)所做的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最近也有综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认为食用纤维具有保护性作用,但Fuchs所做的相似的研究却没有发现有明确的关系。正规的临床试验也仅仅提示纤维素能减少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减少息肉的复发率。但是,几乎每个动物诱癌试验均报道,提供纤维素饮食的动物组,大肠癌的诱发率较对照组为低。

  食用纤维是否具有抗大肠癌作用,现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结果作一介绍。

  1、肠腔pH值的变化

  食用纤维在上消化道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因此,它们能相对无损地进入结肠腔,由于结肠腔存在大量细菌,可使某些纤维类型如果胶、瓜儿豆发酵,发酵的结果是产生二氧化碳、氢气、生效边脂肪酸和甲烷等,这些产物可以酸化肠腔内容物,使得结肠腔pH值下降,Thornton对此作了详细的研究,他提供的临床资料表明,结肠癌病群可在6.5以下。因此认为高pH值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系。该研究进一步对其机制作了研究,认为细菌把初级胆汁酸分解为次级胆汁酸的细菌酸7-α脱羟酶在低pH值时(尤其是低于6.5)受到抑制,其结果是肠腔内次级胆汁酸成分减少,而次级胆汁酸被认为较初级胆汁酸更容量促使结肠癌的发生。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食用纤维由于能降低肠腔pH值,应该具有抑制大肠癌发生的效果。但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却与临床研究正好相反。Jacobs的研究认为肠腔pH值下降后,结肠癌的发生变得更为容易,因为细菌使纤维素发酵的同时,细菌也大量繁殖,并产生更多的7-α脱羟酶,尽管低pH值使得该酶的知性下降,但酶的总量增加了,因此总的酶活性反而增加,形成的次级胆汁酸也随之增加。这些研究争论的焦点在于7-α-脱羟酶的活性以及初、次级胆汁酸在肠腔中的比例。

  2、肠腔通过时间的改变

  肠腔pH值的改变受到纤维发酵产物的影响,不被发酵的纤维具有缩短粪便通过时间的作用。由于未被发酵分解的纤维具有吸水性,吸水充盈后肠内容物膨胀,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因此缩短了粪便中有害物质在肠腔中的停留时间,减少了这些物质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和再吸收,起到保护肠粘膜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现在已被大多数研究者接受。

  3、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近来最为关注的是纤维发酵终末产物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有关丁酸的研究最为典型。丁酸是一种结肠内细菌使纤维发酵形成的短链脂肪酸。体外实验发现,丁酸可以促进多种结肠肿瘤细胞的分化以及凋亡。关于丁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发现,丁酸诱导细胞周期抑制物p21mRNA在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的表达,而p21mRNA的表达可以引起细胞周期的停止,使细胞膜电位下降和Caspase-3激活,最后引起一系列凋亡蛋白的激活和细胞凋亡的发生。以上这些实验结果是在体外研究中观察到的,目前还没有体内研究支持这些结论。因此,食用纤维对于结肠良、恶性细胞生长的影响能否在体内外研究中获得一致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食物中脂类影响食用纤维作用的发挥

  最近的一系列研究表明,环加氧酶-2(cox-2)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x-2的mRNA水平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增高。在大鼠结肠癌诱发模型中,肿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也明显增高。APC基因突变伴野生型cox-2基因存在(+)或缺如(-)的实验动物小鼠,最终结肠肿瘤的自行发生率明显不同,在10周内cox-2+/+小鼠发生652个腺瘤,cox-2+/-发生224个腺瘤,cox-2-/-只发生了93个腺瘤。这个实验充分表明,cox-2的诱导性表达是结肠肿瘤形成过程中的早期、限速步骤。Tsuju等的研究表明,大鼠肠上皮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增强时,对于纤维发酵产物如丁酸等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而食物中的脂类如鱼油、豆油等可以下调cox-2在结肠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提供了丁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环境,其中鱼油与豆油相比,它可促使丁酸引起更大程度的癌细胞的凋亡,将鱼油和食纤维果胶相混合更能促使上述结果的产生。

  综上所述,食用纤维是否具有抗大肠癌作用,要参考各纤维类型的理货特性和饮食搭配,同时还要结合肿瘤不同的发生、发展时段。目前,体内和体外实验得出的许多相关结论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因此,扩大相关的研究规模非常必要,在现实生活中,明确食用纤维是否具有抗大肠癌作用,对于们调整饮食结构,有效防治大肠肿瘤非常必要。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大肠癌的肿瘤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焦点新闻
·急性白血病儿童血脂、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
·CD<sub>44</sub>v3基因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改变
·便秘的研究现状
·关于提高我国便秘外科工作的一点建议
·匹维溴铵对小鼠功能性腹泻及便秘的治疗作用
·西沙必利与治胃灵合用治疗慢性便秘90例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附104例报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