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食管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近期死亡原因分析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近期死亡原因分析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7卷 论著摘要与病案报道

作者:卢晓红

单位:卢晓红(温州市 325007 浙江省温州市肿瘤医院)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死亡原因

  中图分类号:R735.1;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3-0320-02

  多数食管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低。就我院对该病放射治疗后1年内死亡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88年5月~1993年10月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412例(包括术后复发者150例),其中放疗后1年内死亡的200例中,男性138例,女性62例,男女比例为2.2∶1;中位年龄54.5岁(34~78岁)。全组病例均经X线钡剂造影和食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病变部位:上段54例,中段130例,下段16例;病变形态:髓质型166例,蕈伞型23例,缩窄型6例,溃疡型5例;病理类型:鳞癌184例,腺癌14例,未分化癌2例。放射治疗后1年内死亡原因:局部未控占45.0%(90/200),局部复发占39.0%(78/200),穿孔占3.5%(7/200),出血占0.5%(1/200),远处转移12.0%(24/200)。

  1.2 治疗方法

  全组病例均采用60Co前后平行对穿野或三野(前野加两后斜野)外照射,射野长度按X线片所示肿瘤病灶上、下端各放3~4 cm,射野宽度为:二野照射时前、后野各6.0 cm,三野照射时前野6.0 cm,两后斜野各5.0 cm。常规分割照射10 Gy/(5次.周),放射剂量小于50 Gy者18例,51~60 Gy 54例,61~70 Gy 113例,大于70 Gy 15例。

  1.3 结果

  全组病例放射治疗后死亡时间:1~6个月占61.0%(122/200),7~12个月占39.0%(78/200),见表1。

表1 200例食管癌放疗后近期死亡情况

全组 总例数

  (200)

1~6个月死亡例数(%) 7~12个月死亡例数(%) P值

  (6个月内死亡)

122/200(61.0) 78/200(39.0)
病变部位
 上段  54 22/ 54(40.7) 32/ 54(59.3)
 中段 130 86/130(66.2) 44/130(33.8) <0.01
 下段  16 14/ 16(87.5)  2/ 16(12.5)
病变长度
 <5 cm  42  9/42(21.4) 33/42(78.6)
 5~7 cm  83 46/83(55.4) 37/83(44.6) <0.01
 >7 cm  75 67/75(89.3)  8/75(10.7)
进食情况
 普食  36 10/ 36(27.8) 26/ 36(72.2)
 半流 124 73/124(58.9) 51/124(41.1) <0.01
 滴水不入  40 39/ 40(97.5) 1/ 40( 2.5)
胸背痛
 有  62 58/(93.5)  4/ 62( 6.5)
 无 138 64/138(46.4) 74/132(53.6) <0.01
照射野
 二野  48 32/ 48(66.7) 16/ 48(33.3)
 三野 152 90/152(59.2) 62/152(40.8) >0.05
放射剂量
 <50 Gy  18 17/ 18(94.4) 1/18(5.6)
 51~60 Gy  54 40/ 54(74.1) 14/54(25.9) <0.01
 61~70 Gy 113 56/113(49.6) 57/1 123(50.4)
 >70 Gy  15 9/ 15(60.0) 6/15(40.0)
疗效
 CR  15  3/ 15(20.0) 12/ 15(80.0)
 PR 143 77/143(53.8) 66/143(46.2) <0.01
 NR  42 42/ 42(100)

  2 讨论2.1 食管癌放疗后近期死亡有关的因素

  2.1.1 病变部位和长度 下段食管癌放疗效果低于上段已被公认[1,2]。本组上、中、下段食管癌放疗后6个月内死亡率呈梯形上升,这可能因中、下段食管癌较早出现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所致。从表中可见病变长度>7 cm者放疗后6个月内死亡率明显高于<5 cm者,两者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1.2 进食差或不能进食 是近期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与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导致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本组中滴水不入者共40例,放疗结束无1例完全缓解,均在6个月内死亡。

  2.1.3 胸背疼痛 本组放疗后6个月内死亡率为93.5%(58/62)。是由于肿瘤外侵,导致食管变形、扭曲,而常规5~6 cm宽的照射野可能使部分外侵的肿瘤组织照射剂量不足,不致死损伤的肿瘤细胞伺机再增殖之故。

  2.1.4 放射剂量 >60 Gy与<60 Gy者放疗后6个月内死亡分别为49.6%(56/113)和74.1%(40/54),两者比较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1.5 照射野设计 二野照射与三野照射放疗后6个月内死亡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1.6 放疗结束时病灶缓解率与近期死亡率 两者密切相关[2],本组42例放疗结束时病灶无变化,均在6个月内死亡。

  2.2 增进食管癌放疗的疗效措施

  CT检查可以确定食管癌有无外侵及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常规的食管钡剂造影片和食管镜检查只能确定其病灶的位置和长度,并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的外侵程度。而影响预后的关键在于肿瘤外侵的程度。CT对肿瘤外侵的诊断和放疗设计有一定临床价值[3],放疗前应作常规CT检查。

  文献报道食管癌放疗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和复发,约占84.9%[4]。本组与文献报道相似,这与目前常规照射野较窄,未能安全包及肿瘤外侵范围和邻近转移的淋巴结有关。笔者认为对食管癌有明显外侵者,照射野应适当加宽。施学辉通过食管癌CT研究,同中心照射时前野宽8 cm,两后斜野宽7 cm,可使90%患者的原发灶完全在90%等剂量区内[5]

  放射剂量60~70 Gy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60 Gy,>70 Gy并不提高疗效,反而增加放射损伤[1,4]。本组照射61~70 Gy组,放疗后6个月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剂量组。所以,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射剂量以60~70 Gy为宜。

  参考文献:

  [1] 朱孝贞,尹淑珍,陈立秋,等.2722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分析[J].中国放射肿瘤学,1988,2(4):18~20.

  [2] 肖爱静,尹淑珍,郭宝仲,等.食管癌放疗近期与远期生存的关系-900例分析[J].中国肿瘤放射学,1988,2(4):47~49.

  [3] 姚伟强.食管癌CT外侵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2,1(4):224~226.

  [4] 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505~506.

  [5] 施学辉.食管癌放射治疗照射野大小的预测[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2,1(4):221~222.

收稿日期:1999-11-23 修回日期:1999-12-13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食管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