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肝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肝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8期

李东生 徐惠绵

  摘 要 目的:应用第Ⅷ因子相关性抗原,行SABC免疫组化染色,研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分布方式与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全组75例胃癌标本,制成石蜡切片,SABC免疫组化染色后,200倍显微镜下计数5个血管密度最高区中微血管数及微血管在癌组织内的分布方式。结果:全部病例癌组织中微血管(MVC)均值为16.707±10.718,MVC≥16者,肝转移发生率较MVC<16者明显增加(P<0.05)。MVC分布为肿瘤内型者以分化型癌为多,较间质型更易发生肝转移。高血管组比低血管组预后差。结论:胃癌组织中MVC的高低是胃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微血管计数 肿瘤内型 间质型 肝转移

  胃癌并发肝转移是影响胃癌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预测可能出现的肝转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治愈率。本研究通过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其分布方式与肝转移的关系,旨在为肝转移的早期预测提供客观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1985~1992年行胃癌切除术患者75例,年龄31~74岁。男:女=2.9:1。治愈性切除48例,非治愈性切除27例。发生肝转移者29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3例,异时性肝转移16例。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1.2 病理诊断

  将病理类型归纳为二种组织学类型,分化型—包括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未分化型—包括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

  1.3 抗体和试剂

  兔抗第8因子单克隆抗体F8/86(Sigma公司),1:100稀释;二抗:生物素化鼠抗兔IgG(Sigma公司);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

  1.4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将石蜡标本切成4微米厚切片,脱蜡至水化。染色步骤见参考文献[1]

  1.5 微血管计数方法

  每个切片选取5个视野,在200倍镜下计数其血管数,取其均值作为每个病例癌组织中的血管均数。以16个作为区分高低血管组的标准。

  1.6 血管分布方式

  微血管主要分布于肿瘤灶内者为肿瘤内型;主要分布于肿瘤灶之间者为肿瘤间质型。

  1.7 统计学方法

  微血管数与病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用t检验;血管分布方式与肝转移的相关性分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微血管计数与肝转移

  微血管计数(MVC)在5~76的范围,其平均数±标准差为:16.707±10.718。MVC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的关系见表1。MVC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等均无关,但与有无肝、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表1 MVC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的相关性

病理因素

例数

微血管计数

P值

平均值±标准差

平均范围

浆膜浸润

阳性

43

18.16±12.60

5.56~30.76

阴性

32

14.75±7.16

6.59~21.91

NS

组织学类型

分化型癌

35

16.20±10.96

5.24~21.16

未分化型癌

40

15.68±5.34

10.34~21.02

NS

生长方式

膨胀型

23

15.35±7.95

7.40~23.30

浸润型

52

15.67±9.28

6.39~24.95

NS

淋巴结转移

阳性

63

17.88±9.60

8.28~27.48

阴性

12

14.21±6.26

7.95~20.47

<0.05

肝转移

阳性

29

18.49±10.02

8.47~28.51

阴性

46

14.31±6.79

7.52~21.10

<0.05

  2.2 微血管分布方式与肝转移

  按微血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方式,分成肿瘤内型和间质型,此两型的差异显著(P<0.05),即肿瘤内型发生肝转移更多见。分化型癌多为肿瘤内型血管分布,不良分化型多为间质型(P<0.01)。

表2 微血管分布方式与病理类型及肝转移的相关性 例(%)

分类

肿瘤内型

间质型

P值

肝转移

阳性

16(53.33)

13(28.89)

阴性

14(46.67)

32(71.11)

<0.05

合计

30

45

病理

分化型

20(66.67)

15(33.33)

未分化型

10(33.33)

30(66.67)

<0.01

合计

30

45

  在75例中,经治愈切除术后肝转移10例,MVC≥16者7例,MVC<16者仅为3例。高血管组肝转移例数明显高于低血管组(P<0.01)。见表3。

表3 治愈性切除与肝复发的相关性

微血管计数

例数

肝转移例数

P值

≥16

19

7

<16

29

3

<0.05

合计

48

10

  χ2=4.8

  2.3 微血管计数与逐年生存率的关系

  在75例中,高血管组34例,低血管组41例,其1、2、4、5年生存率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图。

附图 微血管计数与逐年生存率的关系

  3 讨论

  肿瘤从发生到发展,要经过二个阶段,即前血管阶段和血管阶段[2]。前血管阶段持续时间长,与肿瘤生长受限有关,血管少且很少发生转移;血管生成阶段则持续时间短,与肿瘤的快速生长及转移相关[3,4]

  很多报道指出,MVC的高低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5~7]。本研究发现MVC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浆膜受侵、肿瘤大小等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与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本组48例治愈切除病例,MVC≥16者肝复发7例(7/19),占36.8%,而MVC<16者仅3例发生肝转移,占10.3%,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高血管组比低血管组更易发生肝转移[1,8]。微血管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方式与肝转移的关系分析,肿瘤内型与间质型肝转移发生率显著不同。本组肿瘤内型27例,发生肝转移15例,占全部肝转移的55.5%,间质型48例,肝转移14例,占29.17%。以肿瘤内型为多,因为,此型新生血管被肿瘤细胞所包围。此外,新形成的微血管基底膜不完整,比成熟的血管更易被肿瘤细胞穿透,增加了胃癌细胞进入血循环的机会[9]

  曾有报道[10],粘液腺癌不易发生肝转移。本组病例中,所有类型胃癌均有发生肝转移者。分化型胃癌的血管分布方式多为肿瘤内型,不良分化型者多为间质型,因此,分化型癌较不良分化型癌发生肝转移的比率高。

  高、低血管组逐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表明1、2、4、5年生存率的差异显著。Heimann,Toi[11,12]研究了MVC与乳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曾提出MVC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MVC较高者(MVC≥16)明显与肝转移有关;高MVC组比低MVC组生存率低;MVC可作为预测肝转移和估计患者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本文课题受卫生部直属机构重点项目基金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62309)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科(沈阳市110001)

参考文献

  1 Maeda K, Chung YS,Takatsuka S,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s a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in gastric carcinoma. J Chin Oncol,1995;13(2):477~81

  2 Weidner N,Joseph P,William R,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New Engl J Med,1991;324(1):1~8

  3 Engel CJ,Bennett ST,Chambers AF,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recurrence in invasive colorectal cancer when controlled for Duke′s staging. Am J Surg Pathol,1996;20(10):1260~5

  4 Macchiarini P,Fontanini G,Hardin MJ,et al. Relation of neovascularisation to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ancet,1992;340:145~6

  5 Frank RE, Saclarides TJ, Leurgans S,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s a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de-negative colon cancer. Ann Surg,1995;222(6):636~9

  6 Fontanimi G, Vignati S, Pacini F,et al. MVC:an indication of poor outcome in medulary thyroid carcinoma but not in other type of thyroid carcinoma. Mod Pathol,1996;9(6):636~41

  7 Sasaki K. Microvessel count and vase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Nipp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1996;87(8):1032~40

  8 Liotta A,Steag S,William G,et al.Cancer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an imbalence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regulation.Cell,1991;64:329~36

  9 Weidner N,Semple JP,Welch WR,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N Engl J Med,1991;324:1~8

  10 孝富士喜久生,武田仁良,玉一成,他.胃膠样腺瘤の对すゐ免疫組織学的檢讨.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杂志,1996;29(12):2251-2255

  11 Heimann R,Ferguson D,Powers C,et al. Angiogenesis as a predictor of long-term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1996;88(23):1764~9

  12 Toi M,Kashitani J,Tominaga T,et al. Tumor angiogenisis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Int J Cancer,1993;55:371~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基因甲基化关系的研究<sup>*</sup>
焦点新闻
·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
·<sup>99m</sup>Tc-MIBI乳腺肿瘤显像与组织病理学关系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乳腺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临床研究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
·乳腺癌c-erbB-2、p2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激素受体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