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B超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第16卷 临床研究
作者:刘向荣 何泽耘
单位:342300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B超室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声像图表现;生长速度;相关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各型原发性肝癌(PHC)及继发症的声像图特征的PHC的生长速度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的PHC及继发症的声像图表现,并计算出其中106例的肿瘤生长速度(即倍增时间TD)。结果及结论:PHC以40~70岁男性发病率最高,结节型及块状型最多见,好发于右叶,弥漫型最易合并门静脉癌栓及腹水,门静脉癌栓好发于主干;106例患者的中位TD为40天,肿瘤的生长速度<50岁者较50岁以上者快,与性别、肿瘤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差异。
Analysis of Primary Hepatocarcinoma with Ultrasonography
Liu Xiangrong
(Yud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342300)
ABSTRACT Objective:Retrospective study of primary hepatocareinoma(PHC).Methods:The ultrasonographic,clinical features were all analised.Among them,the tumor doubling time was calculated and analised in 106 patients.Results:PHC often occurred in men rather than women of 40-70 years old.Right lobe is the common segment inflicted,looks as lump or nodule.Faster growth usually observed in patient age less than 50 irrespective to sex and tumor location.The tumor median doubling time is 40 days.Portal thrombosis is the common occurrence.Remote metastasis and ascites are serious and miserable.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plays a key role in diagnosis of PHC and its clinical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rimary hepatocarcinoma Ultrasonography
本文回顾性分析650例的PHC及继发症的声像图表现、肿瘤的生长速度(即倍增时间TD)〔1~4〕,旨在提高PHC的诊断率。本文并将650例中106例结节及块状型的PHC的TD及相关因素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本组650例患者中,男541例,女109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3~87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CT、彩超、手术及AFP等确诊,并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5〕。
使用东芝SSA-220A型、日立EUB-200型B超仪, 探头频率:3.75MHz、3.5MHz。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切面扫查, 记录肝脏及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回声, 以及门静脉有无癌栓, 腹腔有无液体及淋巴结肿大等并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B超测量的肿瘤平均直径计算肿瘤TD。
肿瘤的生长速度即倍增时间TD计算方法〔2,6〕:
t为两次检查间隔的时间(天);do为第一次检查的直径;dt为第二次检查的直径;lg为对数。
统计学处理:采用U、x2、t检验
结 果
1.PHC患者年龄3~87岁,其中<20岁11例占1.7%;20~29岁26例占4%;30~39岁89例占13.7%;40~49岁191例占29.4%;50~59岁163例占25.1%;60~69岁132例占20.3%;≥70岁38例占5.8%。部位:右叶405例占62.3%;左叶113例占17.4%;右左叶132例占20.3%。
2.PHC的声像图表现:弥漫型43例占6.6%(图1),结节型(<5cm)226例占34.8%(图2),块状型(≥5cm)381例占58.6%(图3),其中>10cm 160例占24.6%,最小结节为1.5cm×1.2cm,最大为19.2cm×16.4cm,单结节145例占22.3%,多结节462例占71%。各型PHC的声像图表现见表1。
3.PHC继发症的声像图表现:650例中门静脉癌栓128占19.7%,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8例占10.5%,腹水118例占18.2%。各型PHC与门静脉癌栓、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腹水的情况见表2。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以弥漫型最高(p<0.01)。癌栓发生部位依次为主干(54例)、主干并右支(42例)、主干并左支(25例)、主干并左右支(4例)、单纯左、右支(3例)。其声像图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下级分支内见细小点状均匀的低或等回声,为结节状或充满型,本组癌栓最多的1例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左外上支内均充满癌栓。另有5例分别伴下腔静脉(2例)、肝静脉(2例)、脾静脉(1例)癌栓。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表现:肝门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胰腺水平周围见单个或多个均匀的低、等回声团,大小不一,边界清,无包膜,部分可见融合。腹水以弥漫型发生率最高(P<0.01)。声像图表现:肝周或腹腔见少量或多量游离液性暗区。另有6例伴癌结节破裂,均系手术或腹穿证实,肿瘤均位于肝边缘,其中2例为膈顶部,2例为右后下叶,1例为右前叶,1例为方叶。5例合并右胸腔积液。
图1 原发性肝癌弥漫型
图2 原发性肝癌结节型
图3 原发性肝癌肿块型
表1 各型PHC的声像图表现
项 目 |
弥漫型 |
结节型及块状型 |
巨块型 |
大小形态肝边缘 |
弥漫性增大,形态失常凹凸不平或锯齿状,下缘变钝 |
不规则增大,形态失常锯齿状或局限性隆起或正常。 |
局限性增大,增厚局限性隆起或正常 |
实质回声 |
结构紊乱,回声高低不一,光点粗大、密集、分布不均匀,部分见弥漫不规则分布的结节状或斑块状,直径<1.5cm,肝后方回声衰减 |
光点增粗密集,分布不均或欠均,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形态不规整、边缘尚清、内部回声尚均或不均的高或低回声团块,直径>1.5cm,团块周围部分见声晕。 |
光点分布均匀,单个巨大类圆形或分叶状密集不均匀的高回声团,直径>10cm,边缘尚清,或高回声团内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肿块周围多见无回声晕。 |
肝内血管 |
血管变细,显示不清 |
血管变细、中断或绕行 |
受压、绕行或中断 |
门静脉 |
增粗 |
多增粗 |
多正常 |
表2 各型PHC与继发症的情况
继发症 |
弥漫型 |
结节型 |
块状型 |
合计(例) |
门静脉癌栓 |
22* |
40 |
66 |
128 |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 |
5 |
27 |
36 |
68 |
腹 水 |
19# |
38 |
61 |
118 |
注:U*=5.61 U#=4.42 P<0.01 4.肿瘤的生长速度:106例的中位TD为40天,最短5天,最长为850天。106例中男性90例,女性16例;年龄<50岁64例,≥50岁42例;右叶肿瘤81例,左叶肿瘤16例,右左叶9例;肿瘤大小<5cm43例,5~10cm46例,>10cm17例。TD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的关系见表3。
表3 TD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的关系
项 目 |
性别 |
年龄(岁) |
肿瘤部位 |
肿瘤大小(cm) |
男 |
女 |
<50 |
≥50 |
右 |
左 |
左右 |
<5 |
5~10 |
>10 |
例 数 |
90 |
16 |
64 |
42 |
81 |
16 |
9 |
43 |
46 |
17 |
中位TD
(天) |
38 |
51△ |
32 |
68* |
40 |
44 |
38 |
32 |
38 |
59# |
注:△P>0.05 *0.05>P>0.01 #P>0.05
讨 论
1.PHC多见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免疫功能比男性强,且男性嗜酒比女性多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40~70岁发病率最高占74%(486/650)。以右叶多发。
2.各型PHC都有其不同的声像图特征,但部分PHC常需与某些病变相鉴别,如弥漫型应与肝硬化相鉴别,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为肝脏缩小,边缘呈锯齿状,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密集、不均,后方回声无衰减,肝内血管变细,门静脉增粗,但透声好。结节型和块状型应与肝血管瘤、未液化的肝脓肿、肝内局部脂肪堆积等疾病相鉴别,PHC多伴肝硬化,故病变区外的肝实质回声光点增粗,较密集,分布欠均匀,且团块周围多见低回声晕,肝内血管受压、绕行或中断等特点,常能明确诊断。如诊断有困难时可定期检查或做彩超、CT、穿刺活检等进一步确诊。
3.门静脉癌栓、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的检出,对肝内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是一个有力的旁证,尤其是癌栓的发现〔7〕。弥漫性PHC的门静脉癌栓和腹水的发生率高于结节型和块状型(p<0.01),此点与张梅报道弥漫性肝癌门静脉 癌栓发生率最高的结论相符〔8〕。门静脉癌栓的产生与肝癌并肝硬化时门脉血流阻滞有关〔9〕,本组弥漫型多伴肝硬化(39/43)。门静脉癌栓的好发部位为主干,其次为主干并右支,这与本组右叶PHC多有关。主干并左支癌栓亦可见于右叶肿瘤,本组有8例,可能与门静脉左支横部呈水平走向,血流回旋,速度相对缓慢,使癌栓易于附着有关〔7〕。怀疑为PHC时应常规探查肝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以及肝周围情况,如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胸腹水,则提示已出现肝外转移,病情进入晚期,预后较差。如肿瘤位于肝边缘,在病变区肝包膜内外见少许液性暗区,患者有突发性肝区剧痛史时,应仔细观察肝包膜是否中断,高度警惕癌结节破裂。
4.本组106例PHC患者的中位TD为40天,与Saito报告的PHC的TD 86±47天,Ebara的TD6.5±5.7月,Okazaki的TD102±77天基本相符〔8〕,比廖彩仙的TD3.18±1.8月更短〔4〕。肿瘤的TD与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本组按肿瘤直径<5cm、5~10cm、>10cm分组计算出中位TD分别为32、38、59天,可见其依次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点与古田雄一报道TD与肿瘤大小无关的结论相符〔2〕。本组还将19例做过3次B超检查的患者分别计算出两次的肿瘤TD进行比较,随肿瘤的增大,TD增大的有13例,亦无显著差别(P>0.05),进一步说明上述结论。肿瘤的TD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50岁的中位TD低于全组中位TD,而≥50岁明显高于全组中位TD说明青壮年患者PHC的生长速度快,中老年人的PHC生长速度慢,与文献报导相符。可能与青壮年激素水平高,代谢旺盛,营养供给丰富等因素有关。
5.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已达90%以上〔10〕,它不仅能鉴别肝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确定癌肿的大小和范围,显示癌肿与肝内血管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并且能了解是否有肝内外转移,为临床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以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参考文献
1,Fournier D V.The growing speed of 147 cases of hreast cancer.Cancer,1980,45:2198~2199
2,古田雄一。乳腺癌的生长速度。国外医学肿瘤分册,1982,9(3),142
3,顾公望。小肝癌自然病程。肝癌防治研究,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5~226
4,廖彩仙。原发性肝癌的自然病程观察。肝胆外科杂志,1997,5(4):236~23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合订本,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4~17
6,汪振源。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倍增时间。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9~20
7,吴志亮。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5:393
8,张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 瘤栓的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7:17~19
9,王桂珍。肝癌与门脉系内癌栓的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4:50
10,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823~835
1999-9-29收稿
1999-12-09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