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1990~1992年原发性肝癌死亡调查分析

中国1990~1992年原发性肝癌死亡调查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 1999年第4期第21卷 基础研究

作者:张思维 李连弟 鲁凤珠 牧 孙秀娣 皇甫小梅 孙杰 周有尚 戴旭东

单位:100021 北京,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张思维 李连弟 鲁凤珠 牧 孙秀娣 皇甫小梅 孙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周有尚);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戴旭东)

  关键词: 肝肿瘤,原发性/死亡率;肝肿瘤,原发性/流行病学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国肝癌死亡流行分布特点分析,探讨肝癌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危害。方法 对1990~1992年全国1/10口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资料中肝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死亡率20.4/10万(男性为29.0/10万,女性为11.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肝癌对男性的危害比女性严重,死亡性比例为2.59。中国肝癌死亡率属于世界高死亡率水平,中国肝癌世界口调整死亡率男性为33.7/10万,分别为日本的2.2倍,意大利的4.6倍;女性为12.3/10万,为日本的3.1倍,意大利的5.1倍。中国肝癌年龄组死亡率曲线分布有一定特征,肝癌死亡可出现于各年龄组,其中30~44岁组段肝癌死亡位居各肿瘤死亡的第1位。城乡分布为乡村略高于城市,城市男性累积死亡率为3.5%,女性为1.2%;乡村男性为4.1%,女性为1.6%,均比城市高。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 肝癌的防治仍是现在乃至今后我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之重点。

Mortality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China from 1990 through 1992

ZHANG Siwei, LI Liandi, LU Fengzhu, et al. National Office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eijing 100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mortality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in China from 1990 through 1992.Methods A death survey among one tenth of Chinese population was conducted in 1990-1992 and the data on PLC mortality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rude mortality for PLC was 20.4 per 100 000 population (29.0 per 100 000 for males and 11.2 per 100 000 for females), accounted for 18.8% of the total cancer deaths in 1990-1992. In China, PLC mortality ranked second after stomach cancer. 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djusted by the world population) of male Chinese was 33.7 per 100 000 which was 2.2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male Japanese and 4.6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male Italian. The age-standardized rate of female Chinese was 12.3 per 100 000 which was 3.1 and 5.1 times as high compared to female Japanese and female Italian, respectively. PLC occurred in every age group but the mortality rate was highest in the age group of 30-44 years. The mortality was slightly higher in the rural than in the urban population. The cumulative death rate in the urban population was 3.5% for males and 1.2% for females, while that in the rural population was 4.1% for males and 1.6% for females. PLC showed geographical clustering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Conclusion To prevent primary liver cancer remains to be the major task of cancer control in China.

  【Subject words】 Liver neoplasm, primary/mortality  Liver neoplasm, primary/epidemiology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第2。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及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欧、美、大洋洲发病率低,我国肝癌死亡数占全球的40%左右[1]。现将中国1990~1992年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中原发性肝癌死亡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资料来源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在“八五”期间组织的全国1/10口抽样肿瘤死亡调查。有关资料数据来源、资料的质量、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等见参考文献[2]。本组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三位编码(ICD-155)进行分析,按该编码,原发性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表1 1990~1992年中国抽样地区肝癌死亡主要分析指标

性别 死亡率

  (1/10万)

中国调整率

  (1/10万)

世界调整率

  (1/10万)

占恶性

  肿瘤(%)

位次 截缩率

  (1/10万)

累积死亡

  率(%)

标化减寿

  率(‰)

中位死亡

  年龄(岁)

合计 20.4 17.8 23.0 18.8 2 45.7 2.7 1.9 58.7
男性 29.0 26.1 33.7 21.5 2 67.8 3.9 3.1 57.5
女性 11.2  9.4 12.3 14.0 3 21.8 1.5 0.9 62.1

  2.统计方法:用1982年中国标准口构成及WHO1985年公布的世界标准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用35~64岁年龄组计算截缩死亡率,标化减寿率的寿命上限为75岁,累积死亡率为0~74岁。

结果与分析

  一、肝癌死亡的危害情况

  1.1990~1992年中国抽样地区肝癌的死亡率水平:肝癌粗死亡率20.4/10万,其中男性为29.0/10万,女性为11.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肝癌对男性的危害比女性严重,死亡性比例为2.59。肝癌对寿命的影响,其标化减寿率为1.9‰,男性为3.1‰,女性为0.9‰,男性是女性的3.4倍(表1)。

  2.1990~1992年各抽样点肝癌死亡率分布情况:27个省(区、市)263个抽样点肝癌死亡率分布在3.8/10万~66.9/10万之间,各抽样点死亡率主要分布在5.0/10万~29.9/10万之间,占87.1%;死亡率高于30.0/10万的仅占11.8%。频数分布呈正偏态分布,男性死亡率在20.0/10万以下的仅占27.0%,而女性为94.7%,男性死亡率最大值为96.5/10万,女性仅为37.5/10万(表2)。

  3.中国肝癌死亡率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刊登的世界开展死亡原因登记的国家或地区肝癌死亡率资料[3],中国肝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均列各国之首。中国肝癌男性死亡率为29.0/10万,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处于高水平,除日本、意大利、法国外,其他国家均在10.0/10万以下,女性肝癌死亡率为11.2/10万,亦处于高水平。世界口调整死亡率男性为33.7/10万,分别为日本的2.2倍,意大利的4.6倍,女性为12.3/10万,为日本和意大利的3.1倍和5.1倍。各国肝癌死亡率性比例以法国最高,为5.3,其次为新加坡、日本,分别为4.6和3.0(表3)。

  二、中国肝癌的群分布

  1.中国抽样地区肝癌性别、年龄别死亡率:中国肝癌年龄组死亡率曲线分布有一定特征,肝癌死

表2 1990~1992年中国抽样地区肝癌死亡率

  频数分布百分比

死亡率(1/10) 男性 女性 合计
抽样点数 构成(%) 抽样点数 构成(%) 抽样点数 构成(%)
0~ 2 0.8 24 9.1 3 1.1
5~ 8 3.0 100 38.0 24 9.1
10~ 21 8.0 93 35.4 51 19.4
15~ 40 15.2 32 12.2 77 29.3
20~ 56 21.3 12 4.6 46 17.5
25~ 42 16.0 1 0.4 31 1108
30~ 33 12.6     15 5.7
35~ 10 3.8 1 0.4 8 3.0
40~ 23 8.8     3 1.1
45~ 12 4.6     3 1.1
50~ 5 1.9     1 0.4
55~ 4 1.5         
60~ 2 0.8        
65~           1 0.4
70~ 2 0.8         
75~ 1 0.4          
80~ 1 0.4        
85~            
90~            
95~100 1 0.4        
合计 263 100.0 2 63 100.0 263 100.0

表3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 肝癌死亡率(1/10万)

国籍 年份 死亡率 世界调整率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中国 1990~1992

29.0

11.2

33.7

12.3

日本 1993 24.1 8.1 15.7 4.0
意大利 1991 12.0 5.4 7.4 2.4
法国 1992 10.0 1.9 6.6 1.0
波兰 1993 6.8 7.2 6.0 4.3
新加坡 1992 6.4 1.4 7.2 1.3
西班牙 1991 6.3 2.3 4.3 1.2
阿根廷 1991 5.3 4.7 5.0 3.4
捷克 1992 5.2 3.2 4.0 1.7
瑞典 1992 3.9 2.9 2.0 1.2
德国 1992 3.6 2.3 2.4 1.0
以色列 1992 2.7 1.6 2.5 1.2
美国 1991 2.2 1.0 1.8 0.6
加拿大 1992 2.0 0.8 1.6 0.5
荷兰 1992 1.4 0.7 1.1 0.4
墨西哥 1992 0.8 1.0 1.4 1.5
爱尔兰 1992 0.7 0.3 0.5 0.2
毛里求斯 1993 0.4 0.2 0.5 0.1

  亡可出现于各年龄组,在30岁组以前死亡率水平较低,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在4.0/10万以下,30~60岁这一阶段,死亡率有较大幅度增长,由8.0/10万升到91.6/10万,65岁以后增长趋于缓慢,于70岁组死亡率达到最高,为120.9/10万,以后呈下降趋势,到85岁组时为98.7/10万。从男女性别死亡率曲线看,男女肝癌年龄组死亡率变动趋势相似,但随年龄变化而有一定差异。男性30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大,由12.0/10万到70岁最高,为172.7/10万,75岁以后又复下降,上升曲线较为平稳;而女性则从40岁以后明显升高,到80岁时最高,为83.9/10万,以后呈下降。各年龄别死亡率性比例来看,男性各年龄别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在5~10,25~50岁年龄组,性比例均大于3.0∶1,其他年龄组除1~岁组外,也均接近或大于2.0∶1,肝癌对男性的威胁约为女性的2.6倍(表4)。

  2.中国抽样地区肝癌死者性别年龄构成分布:

表4 1990~1992年中国抽样地区肝癌性别

  年龄组死亡率(1/10万)

年龄组(岁) 男性 女性 合计 性比例
总计

29.0

11.2

20.4

2.6

0~ 0.3 0.2 0.2 1.8
1~ 0.1 0.1 0.1 1.1
5~ 0.3 0.1 0.2 3.6
10~ 0.2 0.1 0.2 3.8
15~ 0.9 0.4 0.7 2.3
20~ 2.2 0.8 1.5 2.7
25~ 5.5 1.8 3.7 3.0
30~ 12.0 3.7 8.0 3.2
35~ 23.7 6.3 15.3 3.8
40~ 40.6 10.9 26.4 3.7
45~ 61.3 17.2 40.3 3.6
50~ 80.1 25.7 54.1 3.1
55~ 105.9 35.5 72.1 3.0
60~ 131.0 50.0 91.6 2.6
65~ 150.0 63.5 106.1 2.4
70~ 172.7 75.8 120.9 2.3
75~ 165.1 78.0 115.4 2.1
80~ 163.8 83.9 114.0 2.0
>85 150.7 75.3 98.7 2.0

  肝癌与肺癌等其他癌症相比,死亡年龄有所提前,其中位死亡年龄为58.7岁(男57.5岁,女62.1岁),即肝癌死者中有半数在58岁以前死亡。肝癌的死亡主要年龄在50~70岁组,男性占61.6%,女性占62.7%,合计为61.9%。30岁以下组仅占肝癌死亡的3.0%(男3.1%,女2.9%),30~45岁组占25.4%(男性27.6%,女性19.2%,表5)。

表5 1990~1992年中国抽样地区肝癌死者性别

  年龄组构成及累积构成

年龄组(岁) 构成% 累积构成%
男性 女性 小计 男性 女性 小计
总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 0.0 0.0 0.0 0.0 0.0 0.0
1~ 0.0 0.1 0.0 0.0 0.1 0.1
5~ 0.1 0.1 0.1 0.1 0.1 0.1
10~ 0.1 0.1 0.1 0.2 0.2 0.2
15~ 0.3 0.4 0.3 0.5 0.6 0.5
20~ 0.8 0.8 0.8 1.3 1.4 1.3
25~ 1.8 1.5 1.7 3.1 2.9 3.0
30~ 3.3 2.6 3.1 6.4 5.5 6.1
35~ 6.3 4.2 5.7 12.7 9.7 11.9
40~ 8.2 5.5 7.5 20.9 15.2 19.4
45~ 9.8 6.8 9.0 30.7 22.0 28.4
50~ 12.1 9.7 11.4 42.8 31.7 39.8
55~ 14.5 12.3 13.9 57.3 44.0 53.7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132例原发性肝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疗效观察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