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病防治专题 > 科研进展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医学前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研究进展

医学前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研究进展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巫贵成在导师周卫平教授带领下完成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研究进展》课题项目。

  该课题历时1年的研究,系统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进行了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临床表现及转归差别很大,感染者在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之前的任何阶段感染都可自行消失,而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INF)、核苷类物也可抑制病毒而影响感染的自然过程。作者研究认为,弄清其自然史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乙型肝炎的预后判断、药物疗效的分析及药品经济学评估,为其防治提供佐证。

  HBV可以感染任何年龄的,不同的感染方式和年龄有不同的自然过程。HBV感染后的慢性携带率与感染的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慢性化的可能越大。新生儿感染HBV后慢性携带率高达71%~90%,学龄前儿童感染后25%呈慢性携带,青少年和成在3%以下。因此,母婴传播所造成的慢性携带率较高,中国HBV慢性携带者中40%~50%是通过母婴传播的。至于宫内感染,刘崇柏等用原位杂交检测了HBsAg阳性母亲的引产儿肝片,计算出宫内感染率约5%,与新生儿免疫接种的预防效果相符。

  HBV感染后,在体内的过程是HBV与机体间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高复制阶段、低复制阶段、无复制阶段。

  HBV感染的自然过程较长,影响因素多,长期大量的随访研究有一定难度,各国的资料不尽一致。就HBsAg的清除来讲,总的来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近日本学者Furusyo等还发现不同的亚型清除率不一样,adr比adw高。对于儿童的HBsAg清除率,意大利20年的随访结果是年清除率为0.3%,中国台湾4.3年的随访则为0.6%;对于成,美国3~44月的随访,HBsAg年清除率为1.7%,比意大利(0.5%)、日本(0.8%)、中国 (0.9%)等都高。肝硬化的发生率意大利报道慢性肝炎5.5年随访,年发生率为5.9%,这比其它国家和地区高得多,但对92例无症状携带者11年随访却未见发生肝硬化者。HBsAg阳性者HCC的发生及其死亡情况各国报道也不一致,对HCC的发生率而言,日本Ikeda等的报道较其它地区为高,而病死率意大利Marco等报道为普通群的5.2倍,台湾则为2.9倍。造成以上资料差别较大的原因除了可能与种、地域、随访对象的年龄、病情、病程、随访时间、HBV亚型等有关外,由于一些国家随访工作进行得早,对HBV的生物学特性如变异以及合并HCV、HDV感染等尚不太了解,或者因为检测手段的限制,使目前HBV感染的自然史的研究资料尚有不足。

  中国作为乙肝大国,尚未进行自然史的研究,若能全国协作对中国HBV感染的自然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抗病毒治疗对HBV感染的自然过程有显著影响。各国的资料虽略有差别,但总的来讲是一致的,除了有确切的抗病毒作用之外,还能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延长生存率,成本效果分析也较好。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近年来正受到重视,被认为除了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之外,也能改善肝脏组织学,减轻症状,改善肝功,减少并发症。但易于诱发多聚酶突变(YMDD)形成而耐药,停药后易复发,与干扰素联合也未能提高疗效,其临床应用及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文请留意《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第9卷第1期报道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丙肝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对阐明丙肝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焦点新闻
·乙肝病毒X基因与肝癌
·原发性肝癌90例HBV感染临床分析
·乙醇、HCV和HBV引起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的区别
·HBV DNA在肝癌细胞中的整合模式
·健脾理气合剂阻抑小鼠HBV协同AFB1致肝癌的机制
·山西省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