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颈椎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颈椎Ⅰ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Ⅰ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 2000年第9期第12卷 临床论著

作者:张军 孙树椿

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北京 100700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药疗法;颈椎Ⅰ号;治疗应用;对比研究

  提要 为了观察中药颈椎Ⅰ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随机分为颈椎Ⅰ号试验组、颈复康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颈椎Ⅰ号及颈复康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无论在临床疗效、疗程及症状、体症的改善方面,还是在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颈椎Ⅰ号对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015(2000)09-0006-03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DRUG TYPE 1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Zhang Jun 张军, Sun Shuchun 孙树椿

  Orthopedic Traumatologic Institute of TCM Academy, China (100700)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drug Type 1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112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Type 1 group (te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Chinese drug type 1 and Jingfukang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in aspects of clinical effect, duration of clinical healing,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recovery of somatoception-induced potential, the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t indicates that Type 1 can remarkably remit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 and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it.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e root/therapeutic application  contrast study

  颈椎Ⅰ号由三七、川芎、元胡等七味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我们从1995年8月以来,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药行业标准制定观察方案,以颈复康为对照对112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现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112例病随机分为2组。颈椎Ⅰ号组(以下称试验组)68例,颈复康组(以下称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分布见表1,年龄分布见表2,病程分布见表3,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见表4,治疗前体感诱发电位比较见表5,治疗前X线比较见表6。

表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性 别 男∶女 χ2检验
试验组 68 45 23 1.96∶1

  P>0.05

对照组 44 29 15 1.93∶1

表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Ridit检验
≤30 31~50 >50
试验组 68 24 31 13

  P>0.05

对照组 44 16 19 9

表3 两组病程分布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病程(月) Ridit检验
<1 1~6 >6
试验组 68 31 25 12

  P>0.05

对照组 44 18 17 9

表4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疼痛 棘突旁

  压痛

麻木 压顶试验 臂丛牵

  拉试验

上肢肌力 上肢功能 腱反射 t检验
试验组 68 1.72±0.91 1.12±0.56 1.10±0.59 0.75±0.66 0.68±0.52 4.21±0.43 2.63±0.51 1.48±0.03

  P>0.05

对照组 44 1.81±0.87 1.13±0.52 1.30±0.67 0.60±0.53 0.73±0.54 4.19±0.41 2.57±0.53 1.60±0.34

表5 两组治疗前体感诱发电位比较 ±s

组别 例数 N11波幅(μv) N9-N13潜伏期(ms) t检验
试验组 68 0.782±0.269 6.512±1.276

  P>0.05

对照组 44 0.801±0.251 6.724±1.332

  注 正常N11波幅1.61±0.40μv,N9~N13潜伏期3.30±0.36ms

表6 两组治疗前X线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颈椎曲

  度改变

下颈椎

  椎间孔

  狭窄

下颈椎

  钩椎

  增生

下颈椎

  椎间隙

  狭窄

Ridit检验
试验组 68 68 62 66 68

  P>0.05

对照组 44 44 42 43 44

  以上统计资料(表1~6)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体感诱发电位以及X线检查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1、2〕 ①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②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④痛点封闭无效。

  1.3 中医辨证标准〔3、4〕 颈、肩及上肢烧灼样、刀割样疼痛伴有触电样窜麻,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1.4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

  1.5 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或>65岁者;②妇女妊娠期、哺乳期;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④治疗观察未满2周;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⑥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风湿病、肩关节周围炎等。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药物 ①颈椎Ⅰ号(三七、川芎、元胡等),由本院药房提供饮片。每日1剂,每剂2煎,总量200ml,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用药2周。②颈复康冲剂由河北省承德中药厂生产,冀卫药准字(1985)1814号。每次2袋(20g),每日2次,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用药2周。

  2.2 观察方法 以住院与门诊相结合,其中门诊病75例,病房病37例,门诊病例定期检查,严格控制可变因素。治疗前后各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SEP)及摄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1次。

  2.3 安全性观测 注意观察局部和全身性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2.4 疗效性观测 ①疼痛:剧烈疼痛(疼痛剧烈,非吗啡类镇痛药不能控制)0分;重度疼痛(疼痛重,镇痛要求迫切,一般镇痛药可以控制或缓解)1分;中度疼痛(有镇痛要求,但不迫切,可以忍受)2分;轻度疼痛(静卧无痛或稍感疼痛而无镇痛要求3分;正常(完全不痛)4分。②棘突旁压痛:压痛重,有明显的放射痛沿神经根节段分布0分;压痛重,放射痛不明显1分;局部压痛,无沿神经根节段分布的放射痛2分;正常3分。③麻木:明显触电样窜麻,持续不减0分;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但程度较轻1分;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时出现2分;正常3分。④压顶试验:有非常明显的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0分;有不太明显的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1分;可疑性放射分布的疼痛或麻木2分;正常3分。⑤臂丛牵拉试验:同压顶试验。⑥上肢肌力: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按六级分0、Ⅰ、Ⅱ、Ⅲ、Ⅳ、Ⅴ分别评0、1、2、3、4、5分。⑦上肢功能:不能持筷子及勺子吃饭者0分;能持勺子而不能持筷子吃饭者1分;能持筷子不能作精细家务者(如打毛衣等)自觉手不灵活者2分;正常3分。⑧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活跃非常明显亢进(相对对侧)0分;活跃不太明显1分;正常2分。

  2.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仅在劳累情况下出现轻度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工作,或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减轻或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至或者有加重。

  3 疗效分析

  经Ridit检验,U=3.843,P<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7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R
例(%) 例(%) 例(%) 例(%)
试验组 68 24(35.3) 31(45.6) 10(14.7) 3( 4.4) 0.5861
对照组 44 6(13.6) 13(29.6) 18(40.9) 7(15.9) 0.3713

  如8所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在获得临床治愈所需天数少,经t检验分析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颈椎Ⅰ号具有见效快的优点。

表8 两组获得临床治愈所需天数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所需天数 t检验
试验组 24 5.26±2.87

  P<0.01

对照组 6 11.43±2.19

表9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自身差值比较 ±s

组别 例数 疼痛 棘突旁压痛 麻木 压顶试验 臂丛牵拉试验 上肢肌力 上肢功能 腱反射
试验组 68 1.57±0.29 1.53±0.25 1.70±0.22 1.60±0.24 1.45±0.11 0.59±0.13 0.48±0.27 0.43±0.04
对照组 44 0.62±0.27 0.77±0.28 1.00±0.24 0.93±0.19 0.73±0.13 0.24±0.11 0.33±0.32 0.25±0.05
t检验   P<0.01 P<0.01 P<0.01 P<0.01 P<0.01 P<0.05 P<0.05 P<0.05

  从表9中可以看出,试验组在疼痛、椎板压痛、麻木、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在腱反射、上肢肌力、上肢功能方面(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症上优于对照组。

表10两组治疗前后自身体感诱发电位差值比较 ±s

组别 例数 N11波幅(uv) N9-N13潜伏期(ms) t检验
试验组 68 0.668±0.183 -1.790±0.763

  P<0.05

对照组 44 0.237±0.124 -1.314±0.612

  如表10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N11波幅提高上P<0.05,在N9-N13潜伏期恢复上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神经的传导功能上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X线检查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值无显著性意义(P>0.05)。

  试验组在服用颈椎Ⅰ号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亦未见有毒副作用。4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是由于“污秽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使局部的经络气血循行受阻所致。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基本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的产生是以颈椎退变为先导,在神经根管狭窄的基础上,损伤继发性生理、生化改变,出现代谢紊乱。代谢产物瘀积,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使神经根内微循环障碍,微小动脉关闭,微小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瘀血,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使神经内压增高。而神经内压增高又加重了微循环的障碍,构成恶性循环。其中神经根的充血水肿,小静脉的回流受阻是产生根性症状的重要病机,而各种病理变化的中间机制是微循环障碍,符合中医学“血瘀气滞”的理论。因此活血化瘀是本病治疗的基本环节。颈椎Ⅰ号正是遵照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这一原则立法处方的。方中以三七作为君药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并合理配伍川芎、元胡等活血理气之品,全方具有活血化瘀、宣痹通络、理气消肿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富含多种参皂戒,可明显改变前列腺素I2(PGI2)及血栓素A2(TXA2)的含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消除瘀血的作用。可以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消除肿胀。此外,还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功效。所以,在方中起主导作用。此外,川芎、元胡等所含的有效成分均有很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5~8〕

  颈椎Ⅰ号与颈复康在临床疗效上相比较,P<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颈椎Ⅰ号组优于颈复康组;在治愈所需时间上,颈椎Ⅰ号与颈复康相比较P<0.01,说明颈椎Ⅰ号见效快,获得临床治愈所需时间比颈复康短;颈椎Ⅰ号与颈复康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上:疼痛、棘突旁压痛、麻木、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等方面比较P值均<0.01,腱反射、上肢肌力、上肢功能等方面比较P值均<0.05,说明颈椎Ⅰ号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颈复康;体感诱发电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以及判断疗效有看重要作用〔9、10〕,我们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颈椎Ⅰ号组与颈复康组相比较,在N11波幅的改善上、在N9-N13潜伏期的恢复上P<0.05,说明颈椎Ⅰ号可以加快感觉神经的修复,对神经根的恢复从客观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且与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的观察结果相吻合。X线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X线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可起辅助作用,但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与X线变化不呈正比,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

  综上所述,颈椎Ⅰ号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宣痹通络、理气消肿止痛之功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剂。

  作者简介 张军,男,1967年生。1990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中医骨伤手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主任医师。1999年考取该所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博士研究生,仍继续从师于孙树椿主任医师,进行颈椎病领域的探索。

  5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8

  2,孙宇。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2

  3,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8

  4,中华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1997;138

  5,张军,孙树椿。中药颈椎Ⅰ号治疗模拟颈神经根炎病理学观察。中国骨伤杂志 1999;12(3):13

  6,张军,尚秀兰,孙树椿。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解剖学基础和发病机理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9;7(1):1

  7,张军,孙树椿。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国骨伤杂志 2000;2(8):12

  8,张军,孙树椿,许锐。中药颈椎Ⅰ号治疗模拟颈神经根炎大鼠血浆中6-K-PGF1a-TXB2的影响。中国骨伤杂志 2000;8(2):11

  9,顾华。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6(12):734

  10,潘奎萍。体感诱发电位对颈椎病论断的探讨。中医理疗杂志 1992;4(2):211

  11,Olmarker K, Holm S, Kydevik B. Importance of compression onset rate for the degree of impairment of impulse propagation in exermental compression injurg of the porcine cauda equina. Spine

  1990;15:416

(2000-05-21收稿 2000-07-20修回)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颈康灵内服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焦点新闻
·α-干扰素结合羟基脲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5例疗效观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不同浓度清毒饮和养正片对L7212白血病小鼠脾脏B细胞功
·养正汤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毒副作用疗效观察
·L7212白血病小鼠IL-2活性、IL-2 mRNA表达及复方中药清
·泰索帝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