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1期第21卷 论著

作者:金永堂 陈常中 徐迎春方治安 徐恒秋 徐希平

单位:2461001 安徽美中生物医学环境卫生研究所

  关键词: 哮喘;气道反应;流行病学

  (金永堂,现在安徽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摘要】 目的 评价气道反应性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影响,探讨哮喘的病因。方法在三个县的范围内,依据哮喘患者作为指示病例确定了641个哮喘核心家系,对哮喘家系中的每位成员逐一询问调查,同时测定每位成员的气道反应性。用EPI5.01程序软件处理分析资料,计算优势比(OR)来评价气道反应性与哮喘之间的关系。结果 72%有哮喘史者气道反应测定为阳性,气道高反应性者仅有70%的患过哮喘;哮喘家系中气道反应阳性的亲属患哮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是气道反应阴性亲属的5.8倍(P〈0.01结论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sthma and airway responsiveness Jin Yongtang, Chen

  changzhong, Xu Yingchun, et al. *Anhui Meizho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A n q i n g 2460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irway responsiveness on asthma and to study

  the causes of asthma.Methods The 641 nuclear families were confirmed by indicator cases with

  asthma in three counties. Investigation and 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 were conducted for all relatives

  of the nuclear familiesThe data were by EPI5.01 and the odds ratio (OR)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sthma and airway responsiveness.Results 72 percent of persons with asthmas

  history showed air way hyperresponsiveness, but only 70 per cent of persons with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suffered a st h m a. The risk for asthma in relatives with positive airway responsiveness

  was 5.8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airway responsiveness (P>0.01) among the nuclear families.

  Conclusion Airway hyoerrespinsivenes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of asthma.

  【key wordsAsthma airway responsiveness Epidemiology

  1994~1996年间,中美双方合作在安徽枞阳、怀宁和潜山三毗邻县的范围内,利用遗传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家系调查研究。哮喘的病因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点,我们通过对哮喘的调查和气道反应测定资料的分析,从家系的角度,揭示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高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哮喘的环境及遗传病因,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对象与方法

  1.哮喘家系的确定与调查:三个县的汉族农业口是本研究的目标群。每乡的乡村医生提供所在乡村的哮喘患者的情况,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筛选医生到患者家,确认的哮喘患者为哮喘的指示病例,根据指示病例确定哮喘的核心家系。指示病例与其兄弟姐妹(至少有2大于6周岁)和父母组成核心家系,或者指示病例与妻子和子女(至少2大于6周岁)组成核心家系。

  核心家系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指示病例)均健在(父母可以一方在)且在这三个县内出生、生活至今。然后以哮喘核心家系为最小调查单位,详细询问与记录家系中每一成员的哮喘史(指到调查时为止,是否患过哮喘)及有关情况。

  哮喘患者(过去或现在)的诊断参照全国哮喘诊断标准[1],所有的可疑患者经哮喘专家对患者诊治资料的分析而确认。遵照自愿的原则,让哮喘核心家系的每位成员都参与气道反应等相关测定。

  2.气道反应性测定与判断:利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基线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于或等于预测值60%的受检者,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由气压泵和气雾发生器将乙酰甲胆碱溶液(MTCH)雾化后,让受检者缓慢吸入(6秒),再摒住呼吸(2秒)之后60秒和90秒各测定1次肺功能。按

  mT C H的不同浓度(1 g/L、5 g/L、25 g/L)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分五步连续进行。如测定进行到某一步时,FEV1下降的幅度超过或等于基线值的20%时,则此受检者的气道反应定为阳性(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反应性高),气道反应出现阳性的同时终止进一步气道反应测定。如果测定进行到最后一步(MTCH浓度为25 g/L)时,其FEV1下降的幅度仍然未超过基线值的20%,则其气道反应测定为阴性(气道低反应性或气道反应性低)。

  3.肺功能测定:严格遵照美国胸科协会(ATS)制订的标准和要求[2],利用瑞士生产的电脑程序化肺功能测定仪(SCHILLER,SPIROVIT SP-10),对每一个哮喘核心家系的每位成员进行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测定,其中最主要的有用力肺活量(FVC)、FEV1、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及最大呼气流量(PEF)等。

  4.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具有一定医疗卫生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经过严格专项培训,被确认合格后,方可参加本课题的专项工作。另外,统一方法、标准、通过不同形式的复查,确保资料的质量。

  利用EPI5.01程序软件建立资料的数据库,进行资料的统计处理分析。计算优势比(OR值)以及采用Mantel扩展法进行线性趋势检验。

                  结  果

  在三个县的200多万口中,共收集了641个核心家系的完整资料,合计2879。其中男

  1 455,女1 424。这个群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基本上是一致的,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没有显著性差别。其中有哮喘史同时其气道反应阳性者占36%,分别占有哮喘史者和气道反应阳性者的72%、70%;有哮喘史但气道反应阴性或无哮喘史而气道反应阳性者占29%;既无哮喘史又气道反应阴性者占35%。这三种由哮喘史和气道反应性决定的情况所占百分比例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各占1/3。

  根据哮喘家系不同身份成员的气道反应性不同(阴性/阳性),分析各自患哮喘危险性的差别。

  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在哮喘家系中,气道反应阳性的亲属患哮喘的危险性是气道反应阴性亲属的5.8倍(P〈0.001反应阴性者的6.0和5.6倍,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无论是双亲还是子和女,气道反应阳性者患哮喘的危险性都明显增加,相对子女而言,气道反应阳性的父母患哮喘的危险性更大。这提示了气道反应性不仅与哮喘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表1哮喘家系气道反应性不同成员患哮喘危险性的比较

成员身份 OR值 95% CI P值
父 亲 8.3 5.7~12.2 P〈0.001
母 亲 11.9 7.7~18.3 P〈0.001
父母亲 9.8 7.4~13.0 P〈0.001
儿 子 4.9 3.6~6.7 P〈0.001
女 儿 3.1 2.2~4.2 P〈0.001
儿 女 3.9 3.1~4.8 P〈0.001
男性亲属 6.0 4.7~7.5 P〈0.001
女性亲属 5.6 4.5~7.1 P〈0.001
男女亲属 5.8 4.9~6.8 P〈0.001

  CI=可信限为了控制年龄及性别可能产生的混杂影响,本组将哮喘家系亲属分为四个年龄组,分别是小于和等于15岁的少年儿童组、成分为16~30岁、31~45岁及大于45岁年龄组。从不同年龄性别组来分析哮喘家系亲属患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关系(表2)。结果表明,哮喘家系中每个年龄组同性别的亲属,气道反应阳性显著增加患哮喘的危险性,是气道反应阴性亲属的3倍以上且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四个年龄组的气道反应阳性亲属患哮喘的优势比分别是4.9、3.7、6.3和13.7。仅从年龄组来看,前两个年龄组是哮喘家系的子女,而后两个年龄组主要代表双亲。另外,对年龄影响的分析时发现,同性别且气道反应性相同(阴性/阳性)的亲属患哮喘的危险性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具有显著的线性趋势(P〈0.05要因素之一。但是,对641个哮喘家系资料的分析,

  表2哮喘家系中同性别同年龄组的气道反应性不同者患哮喘的OR值比较

年龄组(岁) 男性亲属 女性亲属 男女亲属
OR值 95%CI OR值 95%CI OR值 95%CI
≤14 7.1 4.1~12.3 3.4 2.0~5.8 4.9 3.4~7.2
15~30 4.1 2.5~6.6 3.3 2.1~5.1 3.7 2.7~5.1
31~44 5.1 3.3~7.9 7.9 5.2~12.0 6.3 4.7~8.5
>45 10.9 5.9~20.7 23.4 8.5~70.0 13.7 8.2~23.0

  OR值的P值均>0.01没有发现不同性别的亲属患哮喘的显著性差别。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类的身体健康们不仅对哮喘的病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6],尤其是环境病因的研究,而且提出并探讨了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关系[7]。本研究结果表明,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方面有哮喘史者中有72%的气道呈高反应性,反之,气道高反应性的群中患哮喘者占70%。

  这一结果并不影响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诊断的重要价值,换句话说,有哮喘史的并不等于哮喘者,尤其对仅在婴幼儿时期曾患过哮喘的;另一方面哮喘家系中气道高反应性的亲属患哮喘的危险性明显增大,是气道低反应性亲属的5.8倍。即使控制了性别与年龄的混杂影响这种患哮喘危险性的差别仍然十分显著(P<0.01程度上均衡了遗传背景对气道反应性和哮喘可能的共同影响。

  气道高反应性被认为是哮喘的重要关键的特征,甚至是轻度哮喘患者唯一的临床表现。包括本研究在内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哮喘患者中大部分有气道高反应性,充分显示出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异的。不仅如此,这种非特异性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还是偶然共存的关系,至今尚不十分清楚[7]。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的哮喘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8],而气道反应性的高低也是多种因素决定的[9],这些增加了气道反应性与哮喘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对遗传病因的认识。D u f f y等[7~10]认为,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有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但是两者各自又有各自的遗传易感基因。我们的分析结果支持这种观点。当然,要阐明这一点以及哮喘发病的真正原因,有赖于对基因资料和环境因素进行诸如复合分离分析及连锁分析等综合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6.

  2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ization of spirometry~1987 u p d a t e. Am J Respir Dis, 1987, 136:1285.

  3Luczynska CM, Burney PGJ.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asthm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1, 87:292.

  4林松柏,彭靖,汪钟贤,等.上海市区哮喘患病抽样调查与多因素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6,19:11-13.

  5Troisis RJ, Speizer FE, Rosner B, et al. Cigarettc smoking and incid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and asthma in women. Chest, 1996, 108:1557.

  6Oliveti JF, Kercsmar CM, Redline S. Pre-an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for asthma

  in inner city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Am J Epidemiol, 1996, 143:570.

  7Weiss ST, Sparrow D, Connor GT.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aiiery, airways

  responsiveness and asthma. A Asthma, 1993, 30:329.

  8Levitt RC, Mitzner W, Kleeberger SR. A genet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ung

  physiology: 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variability in air way responsiveness.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1990, 258:157.

  9Niemienen MM. Unimodal distribution of bronchial hy methacholine in asthmatic

  patients. Chest, 1992, 102:1537.

  10Duffy DL, Martin NG, Battistutta D, et al. Genetics of asthma and hay fever

  in Australian twins. Am Rev Repir Dis, 1990, 142:1351.

  收稿:1997-01-28 修回:1997-07-0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支气管哮喘等患者支气管粘膜活检组织白细胞介素5和白细胞介素8 mRNA的表达
焦点新闻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合并都柏林沙门菌败血症一例
·白血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头状芽裂殖菌一例
·类白血病反应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成都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重庆市人群肺癌、肝癌和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
·肠结核致肠穿孔B超误诊为卵巢肿瘤一例
·中医院肿瘤流行病学所宫颈癌检测取得突破性进展,敏感
·哮喘脐疗方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