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斑茅

目录
“斑茅”在《*辞典》
“斑茅”在《中华本草》

 

《*辞典》:斑茅

【出处】 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名】 Bān Máo

【别名】 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斑茅。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4米或更高。根茎粗壮,被鳞片。秆直立,无毛,具多节,节具长须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60~150厘米,宽2~2.5厘米,除上面基部密生柔毛外,余均无毛,边缘小刺状粗糙;叶鞘无毛或有毛,下部者长于节间,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长1~2毫米,先端截平,具小纤毛。圆锥花序顶生,大型,长30~60厘米,主轴无毛,穗轴节间长3~6毫米,具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基盘具短毛;第一颖先端膜质而渐尖,背部具长毛;第二颖舟形,先端渐尖并与边缘同为膜质而具小纤毛:第一外稃披针形,较颖稍短,第二外稃披针形,较颖短1/4,先端尖;内稃长圆形,长约为外稃之半;雄蕊3;花柱长而羽毛状。颖果离生。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 甘,淡。

【功能主治】 通窍利水,破血通经。治跌打损伤,筋骨风痛,妇人闭经,水肿盅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

【附方】 治月经后期:斑茅根一两,茜草三钱,接骨金粟兰二钱,铁扫帚根五钱,胡颓子树根一两。水煎,加砂糖、水酒冲服。(性味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斑茅

【出处】 出自崔禹锡《食经》

【拼音名】 Bān Máo

【英文名】 Root of reedlike sweetcane

【别名】 大密、芭茅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斑茅,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大,可达2-4m,秆直径可达2cm。花序以下无毛。叶片条状披针形,长60-150cm,宽2-2.5cm,先端叶片不显着退化。圆锥花序长30-60cm,宽4-13cm,主轴无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3.5-4mm,基盘有远较小穗为短的柔毛;两颖等长,第1颖先端渐尖,有2脊,脊缘有长柔毛,第2颖舟形,顶端渐尖,上部边缘有小纤毛,背部无毛,或有长柔毛;第1外稃和第2外稃顶端尖或有小尖头,第2内稃长圆形,长约为外稃之半;雄蕊3,花药长约1.8mm;花柱长而羽毛状。颖果离生。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气候。能耐旱、耐涝。宜选择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地下茎埋植和压秆繁殖法。地下茎埋植:冬、春季,挖起地下茎,每隔70-100cm开一横沟,把地下茎平埋于沟内,覆土,地下茎要与水流与垂直方向。压秆繁殖:7月,砍取当年长的茎秆进行埋植,压土10-15cm厚,梢部露出地面约20cm。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追肥。

【性味】 甘;谈;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通窍利水。主跌打损伤;筋骨风痛;经闭;月经不调;水肿蛊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附方】 治月经后期: 斑茅根一两,茜草三钱,接骨金粟兰二钱,铁扫帚根五钱,胡颓子树根一两。水煎,加砂糖、水酒冲服。

【各家论述】 1. 崔禹锡《食经》:主续绝伤,补中坚筋骨,益气力,好令趋走。

2.《嘉右本草》: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气,助阴阳。

3.《本草衍义》: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

4.《纲目》:食之,令人不噎。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