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全国中草药汇编》:田螺拼音Tián Luó 别名大田螺 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 (Gray),以外壳、肉入药。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性味甘、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止渴。主治小便赤涩,痔疮,浮肿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复方治热性的小便不通:用田螺5枚,葱白2两,食盐5钱,同捣烂,用锅炒热,以布缠裹慰脐。 治痔疮:用田螺适量,捣烂敷患处,一日数次。 治肝热眼红痛:田螺数个,先漂净后,用清水再漂,取吐出的涎点眼,或捣螺肉汁点眼亦可。 耳炎、火眼:将田螺厣拨开,放入冰片或黄连末少许,将田螺水滴入耳内或眼内。 子宫下垂:大田螺7个,用水漂净,去盖,将明矾和红糖(适量)塞入,待螺体化水,取其液加冰片外擦。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田螺拼音Tián Luó 别名黄螺(《医林纂要》)。 出处《药性论》《本草经集注》原名田中螺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夏、秋捕取。 原形态螺壳圆锥形,高约达5~7厘米。壳顶略尖,螺层6~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很大;壳口卵圆形,边缘整齐;厣角质,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吻;吻前端腹面有口,其基部有触角1对,能稍作伸缩性活动。雄性的右触角较左侧的粗而短,顶端有生殖孔开口,成为交接器。靠近触角基部外侧的隆起处有眼。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广阔,前端略成截状,后端圆,足背面中央隆起呈圆柱状,与头、壳轴肌和内脏囊相连。头和足能缩入螺壳,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泽及水田等处,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以多汁的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寒冷期钻入泥土中休眠。 本动物的壳(田螺壳)、厣(田螺厣),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可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81克、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钙1357毫克、磷19l毫克、铁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性味甘咸,寒。 ①《别录》:"汁:大寒。" ②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胄。"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①《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②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③《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④《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取涎涂或捣敷。 注意①《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②《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螺二枚,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医钞类编》) ②治黄疸病:田螺肉一、二十个,作剁酒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③治水气浮肿:田螺、大蒜、车前草。研为膏,作大饼覆腹上,水从便旋而出。(《稗史》) ④治水肿:田螺不拘多少,水漂,加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晒干为末。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水自小便下,气自大便出,肿即消,再服养脾胃药。(《保元方》) ⑤治酒毒肠风下血:大田螺五个,洗净,仰顿火上烧,以壳白肉干为度,碾为细末,只作一服,热酒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噤口痢,封脐引热下行:田螺肉捣碎,入麝香少许,盒脐内。(《丹溪心法》) ⑦治眼痛:真珠并黄连纳田螺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陶弘景) ⑧治内痔外痔肿痛:大田螺一个,以冰片掺靥中,仰放盏内,少顷水流出,取搽痔疮上。(《外科十法》田螺水) ⑨治大肠脱肛,脱下三、五寸者:大田螺二、三枚,将井水养三、四日,去泥,用鸡爪黄连研细末,入厣内,待化成水,以浓茶洗净肛门,将鸡翎蘸扫之,以软帛托上。(《德生赏经验方》) ⑩治一切疔肿:田螺一个,以好冰脑二片,放在螺内化为水,点疮上。(《普济方》) ⑾治瘰疬溃破: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医林集要》) 临床应用①治疗肾脏性腹水 取鲜田螺(去壳)2~3只洗净,和食盐3茶匙捣烂,摊于约9x9厘米的玻璃纸上,敷于脐上,外以纱布覆盖。每日1次,以腹水消失为止。治疗4例,治前腹围为85~94厘米,尿检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经5~7天治疗后,腹围减至68~86厘米,尿蛋白、红细胞等亦相继减少或转阴。3例显效,1例因中途停药未愈。 ②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坏死 取食用田螺数只,洗净,除去螺盖,倒伏于清洁容器内1夜,即可得浅绿色水液,加冰片细末调成稀糊状备用。待阴道冲洗、拭去宫颈局部坏死组织后,即将冰片田螺糊剂涂敷于坏死面,再用带线棉球塞于阴道内。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3个疗程以上。治疗14例,基本痊愈4例(阴道坏死组织消失,全部呈现新鲜肉芽,空洞变浅至消失);好转8例(坏死组织减少,部分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无效2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田螺拼音Tián Luó 英文名river snail 别名田中螺、黄螺 出处出自1.《药性论》。 2.《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2.Cipangopaludina carthayensis(Heude).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鲜用。 原形态1.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厣角质,为一黄褐色卵圆形薄片,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 2.中华圆田螺,贝壳大,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实。壳高50mm,宽40mm。螺层6-7层,各层表面膨大,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别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为卵圆形,周缘经常具有黑色的框边。外唇简单内唇肥厚,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河沟、池塘及水田内,常以宽大的足部在水库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 资源分布:1.本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以干净无泥。完整不破碎者为佳,干燥的田螺。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圆锥形,外面灰裼色,有光泽,质脆易碎。 化学成分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thiamine),核黄素(riboflaivine),烟酸(nicotinic acid),维生素A等。 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 2.生肌作用。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止渴;解毒。主小便赤涩;目赤肿痛;黄疸;脚气;浮肿;消渴;痔疮;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取涎或捣敷。 注意1.《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2.《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各家论述1.《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2.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3.《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 4.《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