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开花《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开花拼音Shí Shànɡ Kāi Huā 别名岩莲花 来源景天科石上开花Sedum tetractinum Froderst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补虚。主治咳嗽,虚弱,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3~5钱。虚弱炖肉吃。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上开花拼音Shí Shànɡ Kāi Huā 别名岩莲花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石上开花的全草。秋后采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丛生,肉质,高11~13厘米,绿色微带紫色,光滑无毛。叶互生;基部叶倒卵形;茎上叶线状披针形.长约2厘米,肉质,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有小花多数;花瓣5枚,分离,披针形,黄色,有紫色斑点;雄蕊10,与花瓣约等长;雌蕊5,腹部膨胀。 生境分部生岩石上。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复方①治虚弱,妇女不育:鲜石上开花五钱。炖肉吃。 ②治痔疮出血:鲜石上开花三钱。蒸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上开花拼音Shí Shànɡ Kāi Huā 英文名all-grass of Fourarista stonecrop 别名岩莲花、红花岩松、岩松。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大科植物石莲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ocrassula indica(Decne.)Berger[Crassula indica Dence.] 采收和储藏:8-9月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石莲 二年生草本。花茎高15-60cm,直立,带红色,全株无毛,有时被微乳头状突起。根须状,肉质。茎生叶莲座状,匙状长圆形,长3.5-6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生叶互生,宽披针状线形至近倒卵形,长2.5-3cm,宽4-10mm。圆锥状或近伞房状花序,总花梗长5-6cm,叶状苞片小而条形;萼片5,宽三角形;花瓣5,红色,披针形至卵形,先端常反折;雄蕊5,较花瓣短;鳞片5,正方形,先端有微缺;心皮5,卵形,基部合生,先端急狭。蓇葖果,具喙,喙反曲。种子细小,平滑。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400m山坡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本品原植物经订正为岩松Sinocrassula indica(Decne.)Berger,参见“岩松”条。 性味酸;辛;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止咳。主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烫伤;痢疾;热淋;血热出血;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