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C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草血竭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7-01

草血竭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血竭

拼音Cǎo Xuè Jié

别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蚂蜂、回头草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红茎蓼Polygonum paleaceum Wal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去掉茎叶须根,晒干。

性味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肠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外用适量,干粉敷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圆穗蓼(球花蓼、拳参)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Meisn,云南地区亦作草血竭入药,西藏地区称拳参。功效类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草血竭

拼音Cǎo Xuè Jié

别名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滇南本草》整理本),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四川中药志》),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蓼科植物草血竭根茎。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根茎块状,棕黑色,具多数细根。茎纤细,绿色,有棱,无毛。根生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22厘米,宽6~45毫米,先端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中肋均凸出;叶柄长5~12厘米。茎生叶互生,叶柄长1.5~3.5厘米,有时近于无柄,托叶成鞘状,其余均同根生叶。穗状花序,长约3~8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质,披针形,背面有一褐色中脉。花淡红色,花柄短;花被5裂,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卵状而扁,花柱2裂。小坚果三棱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山石间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产云南、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呈扁圆柱状,常蜷曲,两端略细,长2.5~7厘米,径1~2厘米,表皮黑棕色,有较粗横纹,有的成节状,残留少量叶基和须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红棕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成一圈。味涩。以无须根、心红棕色者为佳。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①《滇南本草》:"微温,苦辛微涩。"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无毒。"

功能主治散血止血,下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①《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②《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女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散剂或浸酒。

复方①治男女痞块疼痛,症瘕积聚:草血竭焙为末。每服一钱,沙糖热酒服。气盛者,加槟榔、台乌。(《滇南本草》)

②治寒湿气浮肿:草血竭三钱,茴香根三钱,草果子二钱。共为末,同鳅鱼煮吃三、四次。(《滇南本草》)

③治菌痢:草血竭干粉一钱至一钱五分,吞服,一日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外伤出血:草血竭研粉外涂伤口。(《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草血竭

拼音Cǎo Xuè Jié

别名草血结、回头草、土血竭、拱腰老、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拳参、鸢头鸡、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蜂王七、地马蜂、老土蜂、血三七、山高粱、弓腰老、地蜈蚣、黑地蜂、金黄鸡、小腰弓、观音倒座、凤凰鸡、救兵粮、睡头蜂、草子、紫参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草血竭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aleaceum W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沙,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肥厚,横生,常弯曲,外面棕黑色,内面粉红色,具多数坚韧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淡绿色,有棱,无毛。基生叶有长柄,长3-7cm,有棱;叶片狭长披针形,长7-12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渐狭,呈楔形,稍不对称,且不下延成翅状,边缘有不明显细齿,且常反卷,中脉有时呈红色,网脉明显,尤以边脉显着,两面无毛;茎生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的无柄,叶片较基生叶小;托叶鞘膜质,长达5cm,棕色,疏被短柔毛,有纵脉多条,先端常2裂状。总状花序穗状,单生于茎顶,近直立,长3-4cm,直径5-9mm,小花粉红色,花梗长约2mm,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雄蕊5,较花被稍长;子房长卵形,花柱极小,2裂。瘦果扁卵形,红褐色或棕黑色,光亮,包藏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原石间,以阴坡为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向阳的环境。土壤以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较好。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在冬季或早春结合采挖,取有须根和芽嘴的根茎分成单株作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约26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苗3株,成品字形,芽嘴向上,盖上浇水。

田间管理 在春季新叶出齐后除草、松土1次,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10~11月,并培土壅蔸。每次中除后都要追肥1次,前两次用人畜粪水,第3次用腐殖质土或草木灰撒在畦上。2~3年后,只需在每年春、冬两季各中除、追肥1次。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扁圆柱形,常弯曲,两端略尖,一面隆起,另面微有凹槽,长2-6cm,直径0.8-2cm。表面紫褐色至黑褐色,具密粗环纹,并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红棕色或灰棕色,维管束点25-40个,断续排列成环。气微,味涩、微苦。

以无须根、心红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柱层较厚。皮层较窄。维外韧型;韧皮部较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常多数相聚,木纤维较少。本品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及棕黄色树脂状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约5ml,微热,滤过。取浙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剂1滴,产生蓝黑色沉淀,稍振摇后,滤液即呈茶色。(检查鞣质)

化学成分草血竭根茎含混合性鞣质[1]。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下气消积;消毒;利湿。主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吐血;咯血;衄血;经闭;崩漏;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停滞;痢疾;肠炎;水肿;疮毒;蛇咬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2.《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女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3.《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摘录《中华本草》

Tag标签:

上一篇:草蜘蛛

下一篇:草豆蔻

栏目列表

鸱肉

浏览:20次

鸱骨

浏览:20次

鸱鸺

浏览:20次

齿叶橐吾

浏览:20次

齿叶泥花草

浏览:20次

齿叶草

浏览:20次

齿瓣延胡索

浏览:20次

齿瓣石豆兰

浏览:20次

齿缘草

浏览:20次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