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病因较复杂。笔者治疗的咳嗽病例,病经基本都包括手太阴肺经,但还包括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督脉等,变化多样。故临床中,咳嗽和具体经络应根据经络诊察与经络辨证来对接;同时,经络诊察的结果还必须对接其症候结构。
各经咳嗽的辨析与治疗 单纯手太阴肺经诊察异常的咳嗽,若为实象,如有黄痰、咽痛,取合穴尺泽;若为虚象,有久咳不愈、恶寒、气短无力,可取太渊、肺俞或募穴中府。尺泽和太渊也可配其络穴列缺,宣肺通络。若伴有胸痛或咯血,可配郄穴孔最,止痛止血。若伴有咽喉肿痛,可在井穴少商放血清热解毒。 有的时候,经络诊察会发现手太阴经无异常,手阳明经反而异常。根据表里经的相关性,此时可以使用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通过疏散食管周围的气血缓解咳嗽。同理,如果有咽喉肿胀,也可以取手阳明经井穴商阳放血。 咳嗽也可由于足太阴脾经异常引发。若脾气虚,脾气不升,肺气不降,导致咳嗽。太阴经行津液,帮助水液代谢,如太阴经失常可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从而导致咳嗽伴有痰。在这种情况下,取手足太阴经的腧穴。 若为实象可调节本经的气机,取其合穴尺泽、阴陵泉。虚象可取其原穴太渊和太白。也可以考虑灸脾和肺的背俞穴。若本脏的功能失常,可考虑取其募穴中府和章门。中府可用揲法,章门可揲可针刺,均有一定治疗效果。 若是手太阴经和足少阴经并病导致的咳嗽,同时有手足太阴经异常,可考虑以下的配穴:肾阴亏虚引起的干咳,可取复溜配尺泽或列缺;肾阳虚,肾不纳气所致咳嗽,伴有恶寒、腰膝凉,可以取太溪配太渊或列缺:当咳嗽伴有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可取照海配列缺或尺泽,其余配合的手太阴经腧穴要随症取。 手厥阴经也可引起咳嗽。“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灵枢·经脉》)胸膈有郁热,上逆犯肺,导致咳嗽黄痰、口干苦等症。若厥阴经异常,有咳嗽黄痰,伴有烦躁等症,可取大陵、行间清厥阴经的郁热。若咳嗽的实象较明显,取曲泽、曲泉,调理本经的气机。 任脉也可以用于治疗咳嗽伴有胸闷、胸胀、胸痛等症,或有一部分患者感觉咳嗽源于任脉胸骨处的固定部位,常用任脉腧穴璇玑至膻中一带,采用揲法或针刺。选穴不宜过多,一个腧穴足够。选腧穴时,必须先循摸任脉,看是否有异常。 督脉为阳脉之海,因此可以取督脉的腧穴治疗外感咳嗽或虚象咳嗽。如风寒咳嗽,有白痰、恶寒等症,可悬灸大椎15~20分钟。大椎有固表散寒的作用。风热咳嗽,有黄痰、身热等症,可以点刺大椎。慢性咳嗽也可取陶道、身柱等穴。 腧穴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具体症状。慢性咳嗽有虚象可以考虑选原穴,还可以考虑灸相关的背俞穴,或取相关的募穴; 另外久咳不愈也可以灸膏肓:“久嗽,最宜灸膏肓穴,其次则宜灸肺俞等穴,各随证治之。”(《针灸资生经》)背俞穴对本脏有温阳行气的功能,募穴调节本脏代谢废物的排除。因此背俞穴适合用于阳虚咳嗽,募穴适合用于本脏功能失常的患者。切记,所有的经络腧穴都可以参与治疗咳嗽,关键在于辨经选经的准确。 症候与经络诊察相结合 “咳嗽”包括“咳”和“嗽”两个症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笔者临床上习惯把两个症状写成一个症状,仅写“干咳”则指咳,“白痰”则指嗽。)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的脏腑辨证和辨经可从肺开始考虑,但还要看病因是否涉及其他的脏腑或致病因素。由此寻找病根,尤其在单取肺经腧穴无效时,应该仔细询问咳嗽的性质、部位、伴有症状及发病时间,分析症候结构,再把症候与经络诊察结合,才能准确把握证治。 例如,是阵咳还是连续性咳嗽?咳嗽的部位在咽喉里还是来自胸或腹?除咳嗽之外有什么伴见症状?察经后发现哪条经脉与咳嗽有关,且在这些经脉里面,哪条经脉为主要病变经脉?这些都有辨证价值。在《诸病源候论》里有详细分析。 咳嗽的部位有咽喉、膈、气管、肺。浅咳为咽喉痉挛咳嗽;深咳或在气管,或在横膈。应仔细询问患者气逆的部位,尤其是慢性咳嗽可在胸膈或脐下。咳嗽如有痰说明有病邪,根据痰的性状和颜色能知道源于何种病邪(风、寒、暑、湿、燥、火),来自身体的哪些部位及身体寒热虚实状态。 咳嗽的伴有症候包括:胸膈疼痛,或牵连到腹部,或胃脘痛,或咳嗽引起遗尿,或咳痰带血丝,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发低热等等。《诸病源候论》解释,根据不同的发病季节,先受邪的脏与季节有关,因此咳嗽的症候结构往往会体现于所在脏腑的范围、性质和伴有症状。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可能传给六腑。 因此,医生必需首先熟悉怎样分析咳嗽的症候结构才能进行治疗。《中国医学大辞典》中根据病邪、所在脏腑、发病时间与特点把咳嗽分为8种证型,患者却不会准确地按照书本得病,辨证论治必须灵活。 以下仅为咳嗽的基本辨经思路,具体诊治必须根据患者个体经络改变以及症候的呈现来判断。 风寒证型:咳嗽咽喉发紧,背部发紧,背寒。稀白痰或无痰或少痰。脉浮紧,苔薄白。 常见变动经脉:督脉、太阴经、手阳明经。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督脉、手太阴经等。 选穴:大椎、列缺等。 风热证型:痰较稠,甚者痰黄。 常见变动经脉:督脉、手太阴经、手阳明经。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督脉、手太阴经等。 选穴:大椎(或陶道)、尺泽等。 燥热证型:干咳无痰,或带少量血丝。由外感咳嗽传变而来者居多。 常见变动经脉:手太阴经、手阳明经、手厥阴经。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手太阴经、手厥阴经等。 选穴:孔最、(咳血多时加)曲泽等。 湿痰证型:咳嗽痰多,痰出后则咳嗽减轻。 常见变动经脉:太阴经、阳明经、任脉。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任脉、太阴经、阳明经等。 选穴:中脘、丰隆、列缺等。 肝火证型:咳嗽气逆,无痰,咽干。 常见变动经脉:太阴经、厥阴经、少阳经。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少阳经、手太阴经等。 选穴:外关、足临泣、尺泽等。 阴虚证型:干咳少痰,痰如小核,或白或灰。 常见变动经脉:太阴经、厥阴经。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手太阴经、足少阴经等。 选穴:尺泽、鱼际、复溜等。 气虚证型:久咳,劳累后咳嗽不断,甚者无力,或咳嗽同时遗尿(肾虚),以女士为主。 常见变动经脉:太阴经、少阴经、任脉。 选经:根据辨经,可选任脉、太阴经等。 选穴:太渊、太白、气海等。 (咳嗽病案曾刊发在6月27日、7月4日本版“验案赏析之经络医学”栏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