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穴位详解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腧穴的形成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1-02-06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总结和创立了独特的方法如针灸,按摩等医疗手段。因此腧穴的形成与医疗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腧穴的萌芽源于医疗实践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繁衍,在生产劳动的同时与疾病也开始了斗争,这样医疗实践也就开始了。人类刚刚出现时,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他们居住在大山洞穴之中,无医无药,但出于人类自身的生理自卫的本能,原始的医疗活动出现了。

在生产和生活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伤痛,患病的个体会很自然地用手去抚摩、按揉或捶击患处。这时就会出现“按之快然”、“按之立已”、“按之痛止”的现象。另外在生活和劳动中,偶然被利物刺伤、碰伤或刮伤体表某些部位,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此时可能会出现“刺之快然”、“刺之痛止”的现象。这正是《灵枢·经筋》所述的“以痛为腧”的过程。这就是腧穴形成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人类能使用石器和火的时候,他们有意识地用石器划伤,或刺伤肤的一些部位,以消除疾病和伤痛;或是用火来熏烤或熨贴皮肤的某些部位,达到减轻疾病和伤痛的目的。在医疗实践中,所使用的皮肤的一些部位,就是腧穴的萌芽状态。因此腧穴的萌芽源于医疗实践。

脏腑气血是腧穴形成的基础

脏腑是人体生化气血之根本,经络是气血运行于周身的通道。腧穴则是脏腑之气转输,汇聚于体表的地方。但是在秦、汉以前,腧穴尚未形成。例如1978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当时只有脉而没有腧穴。例如上面有记载:“久(灸)足中指”,“诸病此物者,皆灸X X胍”,“久(灸)左肪”等。由此可见当时腧穴的理论尚未形成,但经脉的理论已出现。

水和食物经过脏腑的腐熟、消化、传导、运化而成为水谷精微,再由水谷之精微生化成生命必须的气血、营卫。气血营卫运行于经脉的内、外;运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起到滋润荣养全身的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这是说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其有形的营养物归于心,心主血脉,将此精微输入于血脉;血脉又运送至大的经脉,经脉之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即全身之皮部络脉由肺输精微而荣润皮毛;皮脉及络脉得以荣养方能“行气于府”,此处的“府”应以“气府”解释为妥。“气府”即“腧穴”。脏腑生化气血是腧穴的物质基础。脏腑所生化的气血是以经络为通道来运送的。这些通道有行于人体浅部的,有行于人体深部的,有直行粗大的,也有横行成网络而细小的,同时还有大小不等的分支,种类之多不可胜数。凡是行于深部不可见而直行较粗大的为经脉;行于浅部常可见而横行细小者叫络脉。因为经络循行有上述区别,所以必定会有分流支出、相交相会、输出输入等现象出现。出现这些现象的部位恰好是气血会聚、转输的地方,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作“腧穴”。腧穴部位为经气出入的地方,因此又常以“门户”称之。这些“门户”是正常气血营卫运行中相交、输出输入之所,同时也是邪气侵入之所。因为有以上的原因,所以有了疾病在腧穴上可以反映出来,腧穴可以用来诊断疾病,邪气也可以从这里侵入机体,医生也可以在腧穴上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用针灸的方法把邪气引出此门而治愈疾患。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受纳水谷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又能转化为气血营卫,气血营卫沿着经络而达于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和四肢百骸。经络相交相会,分支等部位是气血会聚、转输的地方,这地方称为腧穴。因此脏腑气血是腧穴形成的基础。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