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成药,疗效极佳,譬如治疗急性胃肠炎的香连丸、纯阳正气丸,常常药到病除。几百年传承下来,医生常用而得心应手的有数十种之多,慢性滋补的如右归丸,抢救重急诊的如舟车丸、备急丸、苏合香丸等等,历来是中医治病的法宝,然而,这些传统丸散今日大、小中药店俱已停止供药,偶尔开方,冀希侥幸配到,结果统统都给打了回票,病家忧急,医生无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封杀了药物,医生靠什么去治病呢?为此我专诚去请教了淮海路上的一家有名中药店,猥承意示,凡传统丸散膏丹,除仲景牌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名牌产品外,现今药厂大抵已停止生产了。乍闻之下,我不禁渊渊然忧,感慨系之。
传统中成药是古人治病经验的结晶,与秘方不同,它确切有效,可以重复,经过严格精细的工艺炼制,成为固定的剂型存在,其由来延绵已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了,是整个祖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伤心的是,近年来其中的绝大多数在无声无息中消亡了。问题在于,它不是消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局千方百计欲取缔中医的摧残手段下,而是销声匿迹于弘扬中医作为整个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淘汰在政府斥巨资扶持传统医药、前景一片辉煌的今天,这是为什么?令人百思不解。
繁华的大马路上,气势恢宏的百年老店新加修葺,熠熠闪光的金字招牌由前朝宿耆题写,道地药材、传统丸散标得明明白白,想必这里能配到病人急需的传统丸散了吧,不意与寻常街道的小药店一个样,也吃闭门羹。而店员小姐的服务态度特别好,使劲而不厌其烦地介绍起人参和虫草的妙用,口吐莲花,促你就范。既然这样,我想何不更改店名为“人参堂”、“虫草号”来得直截了当,省事明白,可免病家误会。
有一个概念必须更正,不少人的心目中认为中医的特色无非就是调理调理、补补身体而已,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中医更擅长治病。《神农本草经》中人参只是三百六十五味药之一,传统丸散的绝大多数都是治病的经验总结。在现代医学各系统的病种中,包括内、妇、儿、伤、外诸科的不少疑难杂证,中医中药都能起到相当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更是我们国家举世无双的医学优势,这个优势就体现在针、汤、丸、散上。离开了传统,优势从何谈起呢?
四十余年来我常用一只丸药,它叫资生丸,补脾胃而帮助消化,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售价低廉,属病家的福音。其先是上世纪50年代老师手把手教会我用的,其后读书始知是明代的古方,发明人是《本草经疏》的作者缪希雍。说起此书,是一部足堪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驱风云的不朽之作,十分可惜,今人罕读其书。
据说有一次缪希雍与名医王肯堂一起吃酒水,王见缪从袖中取出一粒药丸吞下,一问知是资生丸,它的功效是“饥者服之即饱,饱者食之即饥”,说明它能补益、消导并行不悖。王不信其说,亲自实验,在饱醉之后,顿服二丸,立即躺倒睡觉,“夙兴了无停滞,始信此方之神也”。我老师用了五十来年,我自己也用了四十余年,答出的结论:缪、王所言,确切可信。近年来,此药也常常断档,为此在我的所有讲课中,竭力推荐此丸,希望它能不绝如缕,传给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以造福苍生。
今天传统丸散的停止生产,理由当然很多,什么药物问题、工艺问题、副作用问题等等。一言以蔽之,症结我想应在“利薄两字上,倘回报丰厚,哪个药厂不一涌而上、媒体上广告做足呢?孟子说:“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在今天不讲利是不现实的,更要讲仁义,要讲救死扶伤,要讲传统中医的嬗递勿替、发扬光大,从这点出发,传统丸散的绝处逢生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