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药验方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临证中经常应用的“辛开苦降”法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6-23
“辛开苦降”法,即是辛味药和苦味药配伍以达到“开”“降”的目的。中医临证中经常应用的“辛开苦降”法,其方剂首推《丹溪心法》中左金丸,主治因肝火犯胃所致的嘈杂吐酸,胁肋痛、口苦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至现代“辛开苦降”的应用,也不只是左金丸方证,亦多有发挥。“辛开苦降”法中之辛,不但是“辛开”,而且还能以辛温、辛通、辛散、辛化;苦不但能“苦降”,而且还能苦清、苦化、苦泻、苦燥。
 
清降胃火
 
王某,男,62岁。
 
2009年8月28日初诊:牙痛20天,近3天加重,口服止痛药效不显。诊时仍牙痛以左侧下牙痛重,并伴有左侧头痛,夜痛而起床喝口凉水牙痛可暂时缓解,不过10分钟痛又起,小便黄,大便干,舌苔薄白,脉弦。
 
病机:胃火上炎。
 
治则:以辛开苦降法清泻胃火。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连12克,当归12克,生地黄30克,升麻10克,牡丹皮12克,细辛3克,白芷12克,薄荷12克,防风10克,大黄12克,木通12克。水煎,6剂。
 
2009年9月23日二诊:服药4剂即牙痛消除,只是时有左侧头痛,再以前方服用3剂。
 
按:此证诊为胃火上炎致牙痛,方以清泻胃火,取清胃散加味,胃火重清泻,但只是单独以清泻法,恐伤气阴,所以采用辛开之防风、白芷、细辛、薄荷,苦降之大黄、黄连、木通、牡丹皮,这样火热之气上下分消,即防止了伤阴伤气之弊,又令火消雾散,牙痛自止。

中医临证中经常应用的“辛开苦降”法
 
清降肺火
 
齐某,男,84岁。
 
2012年9月19日初诊:咳嗽月余,今年7月份在某市级医院诊为肺炎住院半个月后出院,至今咳嗽一直未停,近月来加剧,2006年前列腺癌手术。诊时咳嗽以夜间重,吐痰多色白,咽干有灼热感且痛,伴有头晕,易汗出,食欲尚可,少寐,腰痛,大便干,1~2天一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滑。
 
病机:肺气亏虚,痰热内阻。
 
治则:敛补肺气,清化痰热。
 
处方: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莲子肉20克,五味子10克,诃子肉12克,苏子12克,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浙贝15克,百合15克,姜半夏12克,瓜蒌15克,桑白皮12克,薄荷12克。水煎,7剂。
 
2012年9月26日二诊:药后咳痰均减,仍以前方14剂。
 
2012年10月26日三诊:共服药21剂,咳痰完全消除,前方7剂可隔日一剂。
 
2012年11月28日四诊:因头晕、腰痛前来就诊,述至今咳痰再未复作。
 
按:本案系肺气亏虚不敛及痰热内阻所致,肺气虚不敛应用五味子、诃子肉、太子参酸敛润补以止咳;又以黄芩、桑白皮、浙贝母之苦,姜半夏、苏子、薄荷之辛,以辛开苦降共化痰热,这样肺气得敛,痰火得清,故咳嗽自止。
 
清降心火
 
郭某,女,66岁。
 
1989年10月3日初诊:胸痛伴胸脘满闷不适阵作3天。9年前曾患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治愈。尔后,每因郁怒烦劳或外感发热或食辛辣则胸闷胸痛发作。3天前,因郁怒而发,伴心烦燥热,胸胁撑胀,口干口苦,纳呆干呕,头痛牙痛,睡眠不安,大便干,三日未行,小便灼热。检查:舌质红略暗,苔白黄厚少津,脉弦滑而数。听诊心率92次/分,律整,无明显病理性杂音,A2>P2.双肺呼吸音粗糙。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电轴左偏-30°,提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曾服冠心苏合丸等中药罔效。证属:肝胃素盛,又逢郁怒,气郁化火,火热结于胃腑,腑气不通,以致痰热结阻于胸中,痹阻心脉。故胸痹而痛、烦热心悸、腹胀便干诸证作。治以降火清心化痰通腑,佐以活血利气。予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处方:大黄(后下)15克,枳实12克,川朴10克,全瓜蒌15克,黄连10克,清半夏10克,丹参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2克,陈皮15克,桃仁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二诊:3剂后大便通,睡眠安,诸症均减。予上方去桃仁,减大黄为10克,加麦冬15克。续服5剂后悉恙若失,心电图改善。
 
上述病例胸痹心痛患者,为阳明燥结所致,火邪宜清,燥结当下,故以降火通腑为原则,用大小承气汤加减,令火热燥浊之邪从大肠而去,则胃气通降和顺,心脉畅通,而胸痹心痛皆除。(《诊集续焰》)
 
按:本案治疗,实也是“辛开苦降”法的应用,方中清半夏、川朴、枳实之辛,配合黄连、大黄、赤芍之苦,共同达到上开胸结,下通实火的作用,故而胸痹得癒。
 
治湿热性鼻炎
 
杨某,男,63岁。
 
2010年6月8日初诊:鼻塞3年,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经中西药治疗未效。现仍鼻塞,时流清涕,时流黄涕,嗅觉明显减退,时有前额及眼内痛,口咽干燥,大便2~3天1次,舌苔白腻,脉弦。
 
病机:湿热内阻鼻渊。
 
治则:辛开苦降,清热化湿、宣通鼻窍。
 
处方:辛夷12克,苍耳子20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黄芩12克,薄荷12克,藿香12克,大黄12克,细辛4克,薏苡仁30克,丹参20克。水煎服。
 
2010年9月25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药25剂后各症消失。
 
按:方中以白芷、藿香、细辛、辛夷之辛,大黄、黄芩、苍耳子、丹参之苦合用辛开苦降而取效。
 
治皮肤瘙痒
 
吴某,女,23岁。
 
2009年7月17日初诊:周身皮肤瘙痒8天,以面部及双膝上至双臀部、阴部痒重,局部有灼热感,伴有口苦,咽喉痛,近来白带多,色黄。望之周身无斑疹肿块,瘙痒重处皮肤红,舌质红,苔薄白,皮肤红处有热感,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脉细弦。
 
病机:风湿热内阻。
 
治则:辛开苦降,清利湿热,祛风止痒。
 
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2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6剂。
 
2010年7月24日二诊:服上药6剂,周身瘙痒明显减轻,前方去僵蚕,蝉蜕再服6剂。
 
2010年8月2日三诊:瘙痒消失,白带明显减少,色变白,继服上方8剂,诸症消失。
 
按:方中以僵蚕、防风、荆芥穗、薄荷之辛,散透风热;苍术、黄柏、黄芩、蒲公英之苦,以降湿热,合用辛开苦降而取效。
 
治胃痛反酸
 
孔某,男,50岁。
 
2012年10月25日初诊:胃脘胀痛1个月,因夏季去外地工作,劳累过度,又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服用香砂养胃丸未效。诊时仍胃脘胀痛,以食后胀痛。时有胃痛,欲食热,恶冷食,食凉食则胀痛加剧,晚饭后吐酸水,恶心,二便正常。舌苔薄腻色白,脉沉。
 
病机:中焦虚寒,胃气上逆。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处方:太子参15克,茯苓15克,枳壳12克,木香10克,黄连6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陈皮12克,竹茹10克,姜半夏20克,炒白术15克。水煎服,7剂。
 
2012年11月8日二诊:药后胃脘胀痛及恶心吐酸水明显减轻,再服前方7剂。
 
2012年11月16日三诊:各症基本消除,再以前方7剂。
 
按:本案治疗是以辛开苦降的左金丸合香砂六君,但其剂量的设计是针对中焦虚寒而定,并没有按左金丸中苦6分、辛1分之比,而是反过来,苦少辛多,同样投药对症而取效。
 
笔者辨证应用辛开苦降”法的体会是:1.外有风邪、寒邪、湿邪,兼内有郁热的无形之热结,或胃、肠、膀胱有形热结者,皆可以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无外邪,但有内热者亦可应用该法。2.“辛开苦降”法对于湿热内结者,效果较好,不论结于上、中、下三焦者,皆可应用,总之要在认真辩证的情况下合理调配药物配伍及用药剂量。3.因辛味药多能发散或温化,苦味药多能燥湿、通降,故而辛苦相合多能伤阴,所以对于阴血亏虚者或素体阴虚、血虚者慎用。对于阴、血亏虚者应用此法时,要注重剂量的应用,或配合养阴血之药,以免阴血被伤。4.对于辛、苦两种药物的剂量,不但要看外邪与内热的轻重,即便单独内热病证也要看热势的强弱来制定辛、苦的剂量,如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用量也绝不可固定按其6﹕1剂量,若寒重于热者可辛多苦少,如热重于寒者可苦味黄连多用,辛味吴茱萸少用。(王玉生)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