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出自明代薛己的《校注妇人良方》,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组成。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阳证疮疡肿毒初起者,现代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清代罗美认为“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
笔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跟随恩师陆小左教授学习过程中,见仙方活命饮治疗多发性脂肪瘤一例,疗效甚佳,此列于下,以飨同道。
治疗经过
张某,男,67岁,于2013年4月13日初诊。主诉:双侧臀部多处肿物四月余,加重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四月前(2012年12月左右)于洗澡时发现左侧臀部有一鸡蛋大小肿物,因无压痛且不影响生活,遂无就医,半月前发现右侧臀部和肩部也开始出现肿物,且左侧肿物开始增多并增大,偶尔有肿胀之感。经某医院核磁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脂肪瘤;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建议其行手术切除术。患者因畏惧手术,遂求中医治疗。触诊发现双侧臀部和肩部多处肿物,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桃核,略高出于皮肤,按之柔软,边缘清楚光滑,有的如分叶状,不红不痛,推之移动,余无它状。患者平素脾气暴躁,易怒,易激惹,近半年来更因家庭琐事,心情不舒,伴气短、胸闷、右胁下刺痛,偶尔反酸。自诉患失眠已多年。纳可,小便黄赤,大便调,舌红,苔黄,脉弦。证属肝气郁滞,痰瘀互结。治疗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金银花30克,防风15克,白芷15克,陈皮15克,浙贝15克,天花粉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皂角刺15克,北沙参20克,生栀子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5克,细辛5克,杭白芍25克,当归15克,柴胡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炒枣仁30克。另配合肩颈、腰背部督脉与膀胱经循行处和双胁肋处刮痧、拔罐。
此后就诊用药在上方基础上灵活加减,患者共服50余剂,配合每周一到两次的刮痧、拔罐,于2013年8月初肿物基本消失,且睡眠也有明显改善。
分析讨论
西医学认为,脂肪瘤为分化成脂肪的细胞所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于任何年龄,40到60岁为高发年龄,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其中以前臂、大腿、躯干等部位的皮下组织最多见。中医对于此病也有较早地认识,在中医学中此病属于肉瘤、痰凝、结节等范畴,《外科正宗》描述其特点“肉瘤者,软若绵,肿似馒,皮色不变,不宽不紧”。
本案中的患者平素脾气暴躁,易怒,易激惹,此为肝气郁滞、肝火旺盛的表现,肝火灼烧津液而为痰,灼伤气血而为瘀,痰瘀互结而为肿,即表现为脂肪瘤。火旺伤津,阴虚阳盛,阳不入于阴,故会出现失眠。肝胆之经循胁肋而行,肝气不疏故生气时会现气短、胸闷、胁下刺痛。因火旺阴伤,故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
郁者,病结不散也。六郁即气郁、血郁、痰郁、食郁、湿郁、热郁。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成热,热郁则生痰,痰郁则血不行,血郁则食不消而成癥痞。六者相因为病,以致当升降不得升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法以顺气为先。本案中脂肪瘤属于肝郁气滞型,治疗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故方中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兼以清热;xxmy.com用外科之首方仙方活命饮理气活血,软坚散结;加生龙骨、生牡蛎既软坚散结又可重镇安神;加菖蒲、远志安神益智;加珍珠母与炒枣仁,其中珍珠母重镇安神,炒枣仁酸收敛神,一镇一敛,同时加用可交通心肾之细辛,安神之力倍增;加北沙参以防诸辛散之药耗气伤阴。背部膀胱经所行之处为背俞穴所分布,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在此处刮痧、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振奋人体正气。肝胆两经循胁肋而行,于胁肋处刮痧、拔罐,可以疏肝解郁,行气利胆。
另外,情志对脂肪瘤发病有很大影响。中医学对肿瘤的病因认识不单强调外因,而且更重视内因,特别是精神因素在发病中的意义。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不及,均能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如《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古人也有明确提出情志变化可导致肿物形成,如《灵枢·百病始生》在分析肿物形成病机时强调:“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明代陈实功也强调:“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而为肿曰肉瘤。”吴谦《医宗金鉴》论述结核病因时指出:“结核即同果核形,皮里膜外结凝成,或由风火气郁致,或因怒火湿痰生。”这些都说明七情失度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使之亏损,易招致外邪的侵入,使脏腑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气血凝结而发为肿。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防病于未然。(崔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