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指睑腺或睑板腺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初起,在睑缘或睑内,有局限性疼痛、睑缘局部红肿,若病于睑板腺,眼睑皮色如常,但有微肿;继则红肿疼痛加剧,病位眦部,易引起邻近球结膜水肿; 3-5日后,局限性脓肿成熟,可见黄色脓头,溃破脓出,疼痛减轻,肿势渐消。本病严重病例可伴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本病易复发和多发,常此起彼伏。
本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而发。营养不良、屈光不正、失眠等为诱发因素。
本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有外麦粒肿与内麦粒肿的区分,外麦粒肿病变部位在睑缘睫毛毛囊的皮脂腺部位,内麦粒肿病在睑板腺部位;外麦粒肿容易发现,内麦粒肿在早期容易疏漏,自述疼痛,皮色不变,微有肿势,故难发现,但只要在眼睑皮肿处按压疼痛增剧者,则可考虑是属本病,称之内麦粒肿。若发现在内眦部的麦粒肿,应与急性泪囊腺炎相区别,前者多无慢性泪囊炎病史。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早期采取热敷,外用消炎、抗菌的眼药水或眼膏。若有全身症状、局部红肿疼痛明显者,可用抗菌素口服或肌注。脓肿成熟、按压有波动感时,则应切开排脓。对反复发作者,则寻求诱发因素,对因采取治疗措施。
本病中医称为“土疳”、“土疡”、“针眼”等,倘胞睑焮红肿痛,也列为“眼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过食辛辣炙煿厚腻之品,以致脾胃积热,升扰于目;亦有胞睑受损,风邪热毒乘虚而入发病。若有畏寒发热,脸肿痒痛,苔薄白、脉浮数,症属风热袭表,用疏风清热法;如果肿势较甚,疼痛剧烈,多属脾胃壅热,宜清热泻火解毒;如果邪毒内陷,脓出不畅,则用托毒排脓法。本病治疗内外兼治,疗效较好,内服药的药渣可以加热熏眼,一举二得。此外在发病期,应节制厚腻之品,以防反复发作。(邹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