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胆胀范畴,《灵枢·胀论》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对胆囊炎的病位、证候特点作了扼要释义,其。本病位主要在肝胆,其病因病机多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胆气不和、上逆为患而发病。临床上以气滞、血瘀、湿热错杂等实证多见。陈宝贵教授临证常用大柴胡汤加减,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基础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9克,大黄6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金钱草15克,甘草3克。生姜5片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利胆,通腑泄热。 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是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主症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在治法上,应少阳与阳明同治。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可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可和解少阳,又可内泻热结,使少阳阳明合病得以双解。 典型医案 王某,男,45岁,干部,2010年7月2日就诊。 患者因突发上腹部疼痛2小时来诊。主症:患者突发上腹饱胀疼痛,手不可近,伴发热,有时恶寒,时时欲呕,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左上腹有8厘米×6厘米大小之肿物,按之较硬,有结节感,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滑。B超报告: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内砂粒样结石。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 中医诊断为腹痛,辨证为肝胆郁热证,治以疏肝利胆,通腑泄热为法。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9克,大黄6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金钱草15克,甘草3克,生姜5片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服2剂后,疼痛缓解,大便得通,诸症均有所减轻。续以原方出入,服至7剂,已无明显症状。B超复查:肿块消失,胰腺大小正常,胆囊内砂石明显减少。随访年余,未复发。 按 《金匮要略》指出:“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顺,故宜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原治邪郁少阳,兼阳明里实。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保肝、利胆、抗炎、解热等作用。白芍、木香配伍药理研究证实有增加胆囊收缩蠕动功能,金钱草清肝胆湿热,可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汁分泌。诸药配伍使郁热清透宣泄,肝胆得以疏泄条达,共奏疏肝利胆、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陈宝贵教授指出:大柴胡汤除用治少阳阳明病外,通过适当加减还用以治疗多种肝胆和脾胃疾病。如急性黄疸型肝炎,加茵陈、栀子、板兰根;慢性肝炎,加云苓、白术、丹参、广香、元胡;慢性胆囊炎,去大枣,加鸡内金、郁金、海金沙、元胡、金钱草。此外,胆囊炎患者的合理饮食,是控制慢性胆囊炎复发的关键,高脂饮食可加重胆囊的负荷,诱发疾病,故应做到饮食有节,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并保持悦和平静的心态,即所谓“调情志”对预防胆囊炎的复发有着至关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