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42岁。 2005年11月16日初诊:口臭四年,常牙龈出血,腹胀,大便臭甚,大便不规律,时而多日一次,时而一日多次,近一年加重,于情绪激动、劳累后加重,睡眠不佳,舌淡苔白腻。曾就诊于口腔科,未查出异常,曾看中医给予通便降火治疗。有痔疮病史。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北沙参15g,麦冬10g,厚朴10g,枳实10g,生地20g,玄参10g,生谷芽30g,甘草5g,竹叶10g,麦芽15g,神曲10g,粳米1撮,与生石膏一同先煎,14剂。2005年12月7日二诊:上症减,舌红苔微黄,脉细弦。守上方,加连翘15g 莱菔子10g,7剂,之后再守上方加减治疗2月,症状明显缓解,口不臭,纳食、睡眠、大便均改善。 【组成】生石膏30g,知母10g,北沙参15g,麦冬10g,厚朴10g,枳实10g,玄参10g,生地20 g,生谷芽30g,甘草5g,竹叶10g,麦芽15g,神曲10g,粳米1撮 【功效】清胃降火。 【主治】胃阴虚火旺之口臭。症见口臭,口干,心烦,牙龈出血,失眠,舌红,脉细数。 【组方原理】。治宜养胃阴,清胃火。沙参、麦冬、竹叶养胃阴;生石膏、知母清胃火;玄参养阴清热兼解毒;厚朴、枳实行气兼除满,湿养阴而不滞;虚火不消谷则纳差,谷芽、神曲、麦芽健胃消食;经验发现,本方加入一撮粳米可以增强药效(仿白虎汤法)。 【加减运用】口干甚者,加玉竹10g;舌红甚者,加金银花15g,连翘15g,莱菔子10g;午后甚者,加牛膝10g,赤芍15g。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则血亦热,故常伴有牙龈出血,胃阴亏虚,虚火上炎,而发口臭。治宜养胃阴,清胃火。沙参、麦冬、竹叶养胃阴;生石膏、知母清胃火;玄参养阴清热兼解毒;厚朴、枳实行气兼除满,湿养阴而不滞;虚火不消谷则纳差,谷芽、神曲、麦芽健胃消食;经验发现,本方加入一撮粳米可以增强药效(仿白虎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