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神经疾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情志病病因病机探微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03-29
情志病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张介宾所著的 《类 经》 ,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 的病证。包括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 癲、狂等;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 心痛、眩晕 [1 ] 。按照这一定义,情志病应该包括 现代医学中所有精神情志因素诱发或导致的心理障 碍、神经症、精神病症和部分身心障碍 [2 ] 。对情 志病的概念中 ,“情志刺激”体现了情志病的病因 病机,情志因素属病因,刺激则是发病过程的一部 分,然而 “情志刺激”作为病因病机过于简略, 本文讨论情志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过程如下。

1 情志病致病因素

宋代陈无择的 “三因学说”对于情志疾病的 病因有明确的论述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 论》曰 : “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先自脏腑郁 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 。提出内伤七情为 情志疾病的主要病因。后世医家在 “三因学说” 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情志疾病的病因进行拓展,除 了内伤七情,还包括体质因素、人格因素以及社会 因素 [3 ]49 -52 。同时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对于精神心 理疾病的病因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 素,其 中 心 理 因 素 分 为 心 理 素 质 与 心 理 应 激 [4 ]138 -140 。在中西方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分 类中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有一些差异。

1. 1 体质因素

中医概念中的体质可理解为身体素质,是个体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 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同躯体疾病一样,个 体是否易发某种情志疾病与其体质禀赋密切相关。 同时也有人认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 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 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 质 [5 ]161 。这一观点包含身心两方面因素,体现了中 医形神合一理念。但是考虑到与情志病中医病因分 类中的其他心理因素区分,我们认为,这里的体质 因素单指身体素质,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先天遗传 与后天获得的身体特质。包含于现代医学精神病病 因中的生理因素中,而现代医学所指的生理因素还 包括感染、外伤等,是对中医体质因素的补充。

1. 2 人格因素

人格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 综合 [5 ]159 。人格虽然属现代心理学的概念,但在中 医学文献中依然包含关于人格的内容,例如 《灵 枢·通天》中将人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以及阴阳平和五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按 照阴阳五行将人分为二十五类。这两篇章对每一类 人的描述中都包括对其心理与行为特点的描述,属 人格的范畴,因此,后世学者在形神合一论理论的 指导下将人格与体质共同研究,称人格体质学 说 [6 ] ,且认为个体的人格特征与情志疾病的发病 相关,如个体有不良人格倾向则有增强心理应激反 应的特点,从而促使个体对某些情志疾病具有易感 性 [3 ]32 -39 。

1. 3 内伤七情

七情指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 同的情志反应 [3 ]50 ,过于强烈的情志反应会使人体 气机紊乱,情志失调,从而产生情志疾病,因此,内伤七情属情志疾病的病因之一。现代医学中关于 心理应激的定义为事件或处境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压 力或不良影响,可见内伤七情与心理应激都是事件 对个体心理产生的不良作用,二者比较相似。然而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七情理论忽略了引起七情的内 外因素 [7 ] 。具有不同人格体质的个体对于相同的 刺激产生不同程度或种类的情志反应,因此,引起 七情的内部因素应属前文所述的人格因素,而引起 七情的外部因素则是七情概念中所提的客观事物与 现象。内伤七情与心理应激的理论都忽略了事件与 个体的内外因素,但是体现了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1. 4 社会因素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于情志疾病的最后一个因 素都称为社会因素,现代医学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 文化、社会变迁、社会压力与社会支持 [4 ]140 -141 , 而中医学的社会因素除上述内容,还包括四时气候 等因素,重视自然环境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体 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思想。另外,现代医学将心 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合称为社会心理因素,而中医学 理论中情志疾病的社会与心理因素也可以合称为社 会心理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内伤七情、社会因素。

2 情志病的发病病机

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个 体,引起个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反应,最 终表现为临床精神症状的过程。情志疾病的发生发 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综合 作用,并且经过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临床中发现情 志病的发生发展通常包含两个阶段。

2. 1 异常人格倾向的形成

从发展观来看,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 程,人格的发展分为正常与异常,人格的异常发展 由先天禀赋、后天调摄两大类因素决定,其中后天 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先天禀赋指个体人格异常发展 的先天倾向性,包括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则包括个体的不良生活环境与经历,这些 负性经历对个体产生刺激,使个体产生内伤七情, 负性经历逐渐积累,则对患者的人格发展产生影 响,最终导致异常人格的形成。

2. 2 情志疾病的发生

当个体具有异常人格这一发病基础,此时一个 负性事件作为扳机点对个体产生刺激,则可能发生 精神心理疾病。这一过程与中医理论中的情志所伤 相似 [8 ] 。现代医学将精神心理疾病病因间的相互 作用总结为素质与诱发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内因 外因的相互作用。上述的异常人格形成的过程中, 先天禀赋属素质因素或内因,而人生早期的生活经 历属诱发因素或外因,在二者的作用下形成的异常 人格倾向为结果。在情志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异常 人格倾向则为素质因素与内因,生活中的负性经历 为诱发因素与外因。这一过程中异常人格倾向为第 一阶段的结果,在第二阶段则成为了发病的因素, 这一转化体现了中医学关于病因的三因学说中的因 果转化理论 [9 ] 。 3 情志病的发病条件 情志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因繁多,在众多病 因中,有学者提出生活事件是情志致病始因的假 说 [10 ] 。 《素问·疏五过论》也曾有论述,曰 “尝 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 贫,名曰失精,……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 气,……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 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萎躄为 挛” ,这是对社会经济地位变化使得情志发生异常 的论述,可见传统中医学对于生活经历对个体心理 造成的影响十分重视。根据上述发病过程,个体的 生活经历参与了情志病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影 响了异常人格倾向的形成,又是情志病发生的诱发 条件,同时还是进行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因此, 可以围绕着生活经历讨论情志病发病的条件。

3. 1 时机与时长

个体的人生中会遇到各种生活事件,而不同时 机发生的事件对个体的影响不同。个体的生命早期 是人格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生活事件对其 人格会产生影响,现代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都有关 于早期经历对人格影响的理论。通常认为 4 岁是人 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 7 岁时人格的发展会达到一 定水平 [11 -15 ] ,这一时期的生活事件对人格形成产 生重大影响。不良的生活事件则会产生不良作用, 形成异常人格,产生患有某些情志疾病的倾向性。 而在人格的发展稳定之后所经历的刺激性事件,通 常成为情志病发病的诱发因素。当然也不能排除早 期生活经历不仅阻碍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使 之发生早期情志疾病的可能。

刺激性事件的发生时长也是重要条件之一,而 且需要和刺激强度综合考虑。当刺激强度较大时, 不论持续时间如何,都可能对个体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而较小的刺激,在持续时间短的情况下,对个 体的影响也较小,但是如果刺激持续作用,则可能 产生累加的影响。例如,个体所处的不良生活环境 和教养方式可持续对个体造成刺激,最终形成异常 人格倾向或情志疾病。

3. 2 刺激强度和个体素质

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刺激有不同的强度,通常我 们认为,较强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较大,更易于引 起异常人格或情志疾病。同时刺激作用于个体所产 生的影响与个体素质密切相关,个体承受能力与调 节能力较强,则不易受到影响,即中医所说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个体素质包括先天禀赋 以及之后形成的人格因素。在人格形成的早期中, 刺激性生活经历与个体先天禀赋相互作用,形成异 常人格倾向,而且人格形成的后期以及稳定以后, 人格因素加入,与先天禀赋和刺激性事件共同作 用,影响情志疾病的发生发展。

3. 3 内伤七情的类型

刺激性事件作用于个体产生各种情志反应,进 而影响个体气机与机体功能,而不同的情志反应会 对人体产生不同作用,即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虽 然任何一种情志太过都会引起人体的气机逆乱而引 起情志疾病,但是临床上发现在情志病的发病过程 中起影响作用的以负性情绪情感为主。如童年时期 出现过多的惊恐情绪会影响儿童胆商的发展,而易 于出现各种精神心理问题 [16 ] ,七情致病中的 “思” 可等同于抑郁情绪 [17 ] 。

4 结论

情志病的病因包括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受到 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的多重影响。对于情志疾病来 说,后天失于调养多指情志刺激。情志刺激不仅是 情志病的诱发因素,而且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情志刺 激会影响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成为情志病的 易感因素,因此,注重心理调适,减少情志刺激, 对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对于 人格易感性的及时识别与预防,具有治未病的重要 意义。

参考文献

[ 1] 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 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225- 226, 229.
[ 2] 林海慧, 魏红. 中医论治情志病研究[ J] . 辽宁中医药大 学学报, 2014, 16( 10) : 155- 157.
[ 3] 董湘玉, 庄田畋, 王玉花, 等. 中医心理学[ M] .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7.
[ 4] 沈渔邨. 精神病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5] 王克勤, 杨秋莉.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 M] .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13.
[ 6] 王昊, 王克勤, 薛崇成, 等. 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探析 [ J] . 中医杂志, 2013, 54( 7) : 551- 554.
[ 7] 李玉真, 于艳红, 乔明琦. 情志病因概念的完善及意义 [ J] . 山东中医杂志, 2011, 30( 7) : 451- 455.
[ 8] 吕学玉, 洪兰, 李世通, 等.“情志所伤” 的低阻抗意念导 入治疗技术及相关理论探讨[J] . 中医杂志, 2013, 54 ( 14) : 1194- 1197.
[ 9] 柴可夫, 张庆荣. 中医基础理论[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7: 88.
[ 10] 于艳红, 高冬梅, 乔明琦.“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 始因” 假说论证[ J] . 环球中医药, 2010, 3( 4) : 267- 269.
[ 11]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儿童 2 ~ 7 岁行为抑制性的发 展[ J] . 心理学报, 2008, 40( 6) : 701- 708.
[ 12] 卓美红. 2 ~ 9 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 D] . 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 13] 黑丽君. 3 ~ 5 岁儿童自主性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 [ D] .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 14] 齐璐. 3 ~5 岁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结构、 发展特点与类 型[ D] . 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 15] 高雯, 杨丽珠. 3 ~ 9 岁儿童人格特质稳定性理解的发 展特点[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3) : 6- 14.
[ 16]李桂侠.“胆主决断” 的中医心理理论与临床研究 [ D] .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 17] 杜文东. 论 “思” 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J] . 中医杂志, 2001, 42( 3) : 187- 188.

【作者】 冯帆; 吕学玉; 汪卫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