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37岁。1974年8月求诊于家父,余侍诊在侧。主诉:每遇经期则小便频数尿频,15~20分钟一次,小便清长,无疼痛不适症状,经净后,逐渐自愈。患此症已一年有余,曾服中西药治疗,未起效。月经量少,历时3天则净,伴小腹下坠不适,腰酸乏力,经前乳房胀痛。形消体瘦,口干不多饮。 观其面色灰黯,舌淡胖,苔薄白,六脉沉细。家父详诊后认为,此乃肾气亏损,下元不固。妇人经行期间腠理大开,气血难固,肾虚益显。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故发为小便频数。治当补肾益气缩尿。 方药: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山药30克,益智仁9克,桑螵蛸9克,海螵蛸10克,覆盆子12克,菟丝子12克,五味子3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乌药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连续服用12剂,自觉精神好转。次月月经来潮,小便正常。后经随访,知病未复发。 家父云:小便不利,必与气化有关。中医临床十分重视气,把气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内经》云:“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此案小便频数,每次发病,均与月经有关。中医认为,肾司开合,主二便,肾气亏损,气化不利,开合失度,固致成此疾。今治疗,一则补肾缩尿,二则理气以促气化,以利机体水液代谢,则膀胱舒缩有度,小便常也。 |